小伙伴有多重要?决定孩子性格的,不是父母,是“隔壁小王”!

子曾经亲切地曰过,不会讲故事的长文都算耍赖。

所以,还是先讲故事吧。

有一天,你去爬山(保险起见,没带岳父母)。

你独自面对这座大山,心里会想:这山真陡峭,担心自己能不能爬到山顶。

若干天后,你带了七大姑八大姨,再次来爬山——还是那座山。

山没变,水没变,你也没变,唯一的不同,是人变多了。

这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这山好像也没那么陡,轻松就到顶了。

是“集体的力量”,还是你的想象?

同样是“山的陡峭程度”,人多的时候,和人少的时候,你的判断并不相同。

有朋友在身边的时候,你对陡峭程度的判断,会降低10%到20%。

是的,连你的“感觉”都精确到数字了。因为这来源于一次严谨的科学实验,实验成果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上。

这个实验的意思是:伙伴能影响到你的态度。

当然了,必须自豪一下,咱老祖宗早就说过了:人多力量大嘛。

前两天看一个视频,赵忠祥说北京炸酱面,需要配齐8样凉拌菜。

为什么8样?古人没说,但就是这规矩。

后来国外有科学家研究,说每餐吃8样蔬菜最健康。瞧瞧,当代科学家的很多实验,无非是为了证明咱们老祖宗多正确。

所以,自豪点、自信点,没坏处。

说正题。显而易见,伙伴关系,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态度。

比如在办公室,如果一个人脾气不好,用手机和别人吵架,虽然他没冲着同事吵,也会让整个办公室的氛围变得不好。

相反,谁都希望办公室有个“活宝”,活宝一到,气氛高潮。大家都爱和活宝一起工作。

想当年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人家干啥都顺利,找女朋友都比别人快。

所以,为什么女粉丝争着抢着想给郭德纲生孙子?谁不稀罕家里“长着一棵活宝”的快乐生活啊。

态度是可以起起落落的,伙伴关系影响到心态,不奇怪。

那么,性格呢?伙伴关系也会影响到性格吗?

对成年人而言,性格多数已经定型,但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前提是,要想改变性格,你需要刻意训练,慢慢磨炼自己,过程相对较长。

这一点以前谈到过,就不再重复了,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以前的文章。

对儿童而言,性格就不是一个“改变”的问题,而是“养成”的问题。

那么,在性格养成过程中,究竟基因的作用大,还是伙伴们的作用大?《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答案。

孩子的性格,肯定有基因的作用,但影响并不太大。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性格像爸爸或者像妈妈,更多是后天模仿、相互影响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性格不是“孩子自己形成”的,它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属性:

“研究者认为,性格不是个人的特征,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征……”

意思是说,只有和他人产生联系,才会形成性格。如果一个人和其他人没有任何联系,也就不存在“性格”。性格,是其他人对你脾性的看法,是你的形象在他人身上的映照。

“周围的人不仅能塑造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在幼时便深深扎根。用三四岁的孩子举例来说,周围的同伴学习刻苦或善于交际,他们也会开始努力,更爱社交。”

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他的性格养成,本质上是“自我因素”加上“环境影响”的过程。

一方面,他的内心在成长,这会对他的性格产生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他会从伙伴关系中吸收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有养分,也可能有毒素。

比如,伙伴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他也会注意力不集中;同学如果十分叛逆,经常违抗老师的命令,他也会逐渐变得叛逆。

这种“性格的传染”,甚至会在一个班级内蔓延。想想,为什么有的班级皮孩子特别多?

影响孩子性格养成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隔壁小王”。

高金国,网名高了高。小学毕业证得主,出了26本书。以“有趣”为第一要务,专注家庭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