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功,敛气,入骨,推手为太极基本训练之功夫
内家拳术的桩功,出来的不是单纯的腿部有力,也不是单纯的彻底放松。训练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桩“站”的不是”体“,而是“意”。桩从浑圆桩开始入手,其目的在开始的一两个月里,是以健身养气,放松全身肌肉骨骼关节为主,其意识也主要是检视自身(每个部分),同时也可假借一些温水中浴,暖云中浮的辅助意念帮助放松意识和肢体。至于手的位置并不重要,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关元,双手互不过中线即可。不要注意呼吸,让其自然。
形松意紧,意紧神灵。在上述有一定基础后,往那儿一站就能很快的进入上述角色感觉状态,在肢体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意识要进入临战时的状态。要不时的检视是否放松。这时要开始培养“间架”的概念。“间架”又是一个需要专门论述的概念。所谓“间架”也就是进攻或防守时你肢体所处的状态。好的间架要处处得势得利中正安舒。“间架”的概念很复杂,包括诸如头、手、臂、肩、胸、背、腹、腰、胯、腿、膝、踝、脚等各部位之曲折、角度、高低、松紧等等。包括各部位角度的协调、松紧的协调、阴阳的协调、 意念程度的协调、重心的协调。包括进退、上下、左右、缠丝。间架的形成首先要利于攻防,其次要自己舒适得力。具体练习时,先高再低再适当再活。
可以变换步形手形,挑选拳架中的定式,进行桩法训练。不在多而在精。要加重站桩时的意识假借。混元桩后就可以进入三才桩。
活步桩也就是是说可以进行拳架练习。把几种桩没有任何顺序的连续变换。要慢越慢越好,要松越松越好。仔细体会手法步法在变换时的角度、高低、螺旋、进退等的变化。怎样才能协调得力。自己站桩时,在感觉自己最得力的情况下,做一下发力练习,是否能很好的发出力来,这是检验站桩效果的方法。可以开始和拳友进行初步推手练习,在推手中检验间架,检验站桩效果。这时的推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手,而是根据对方的劲力做几种桩法的连续变换。不舒适得力就是桩上有问题,要在桩中解决问题。
站桩因目的不同分两种,一是健身所用。二是为实战服务。健身的话做到“一”既可(还可加入气功桩的东西)。而要想桩上出东西必须以实战为目标,不然费时费心的你站它有什么用。桩要越站越灵活,不能站死桩,死站桩。内家拳的桩不是外家拳的桩,站的不是死硬的局部蛮力,而是整体的间架。拳术的桩不是气功的桩,不是淡漠意识忘却自我,而是形松意紧,意冲神灵,能在意识的支配下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桩上得到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一切基本的东西都可以从桩上来。比如几个小例子:整体劲儿、间架、形松意紧、间架的稳定性(不单纯是腿部的力量加强)、意识的灵动性、周身的弹力、开合力、控制力......太多了。不试不知道,一站吓一跳。
在自已舒适得力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腹式呼吸。一般追求自然,一般练习者不是很要求呼吸(但门内有专门的练习方法,是有专门的方法,以气助劲)。一个气沉丹田,一个气意鼓荡足矣。
学拳时在气意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所以在这方面用心用时不多。行拳也罢,站桩也罢一定要记得是“气沉丹田”而不是“气压丹田。而发力时腹部是瞬间一紧的,依靠丹田充盈的反作用力,以气催力。而发力时气之源点,气之力点是真正的核心。最后敛气入骨, 敛气入骨,首先要气沉丹田,第一步骤。等气成脉了之后,把内气引到尾闾上去,精气神合练。实际上就是把气敛入骨髓。丹田自己往里吸,肚脐好像要贴命门去。“敛气入骨”就成立了。敛气入骨是有具体方法和具体过程的,尾闾关的胯关节、尾骨、腰椎,是全身最大的骨关节,在你尾闾关开了时候,就像螺丝长锈了,泡一泡以后渗透了,慢慢就能拧动了。这个也是,先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也是起这个作用的。骨 缝开张。先心肾相交以后的纯阳气才能把骨缝“泡开”,打开之后才能进入骨髓,形成一层骨髓的膜。脑为髓之海,只有进入了骨髓,才能往上走,才能回精补脑。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就产生这个效果。这时候再打拳就不一样了。你就能摸到气了。动作很轻灵可实际上非常沉重,所以这时候虚实转换就非常明显了。气到没到手上,一伸手你就知道。 推手的练习。只不过目的不同。刚开始是为了感受太极拳的感觉。要慢,仔细体会对方给你施加的力量,对方如何把你的力走化,腰胯怎样配合等等。有了太极拳的真实感觉,在行拳架时目的明确,学起来会快得的多,少走弯路。
确切的讲,这不叫“推手”,应称为“感受推手”。当然能做到这样是有条件的,得有“明手”愿意陪你这什么也不会的玩。有了这样的感性认知,你学起拳架来要快得多,也为日后推手练习打下基础。
而真正到了推手的学习阶段。则一定要具备站桩时所得到的“间架”。如果间架不过关,则不要过早的进入实质性的“推手对抗”练习,而是更多的在站桩和推手中找劲儿,尽快把自己的间架定型。很多不练拳,只站桩就推手的,老师就会逼出他的间架。
另外学拳应该是个动态上升的过程。传统的学法,对年轻人是时间上的折磨。以现在的社会环境,把第一招学到家再学第二招的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比如练字,不可能让小学生把“横”练到大书法家水平了,再练“竖”。学拳亦是同理,有一定基础了,找到一些感觉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而且拳的基本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促进。
所以学习可以全过程的学习,进步也可以是全过程的进步。全过程的学习了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自己的难点,才能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