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或许迎来了线上音乐演出的拐点
一般来说,改变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幅迭代,一种是剧烈转型。前者多发生于平静、繁荣时期,而后者在动荡和冲突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生存策略。当经验与现实不再适配,面临外力,行业走出舒适区、加速转变,催生新的可能性。
2020年,疫情这只黑天鹅让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前。根据中国演出协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取消或延期的演出,就超过两万场,占1-3月总场次的8成以上,造成直接票房损失约24亿。《2019年演出行业洞察报告》认为,云演出成为替代方案,引导了一部分用户由线下转线上,有望成为新的演出风口。
如同过去几年,流媒体对唱片时代的宣战一样,我们又一次站在某个预示着变化的拐点之前。在全球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下演唱会被强制按下了暂停键,与此同时,线上演唱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主动出击还是被动转型,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明天。
疫情期间,全球各地线上演唱会轮番上演,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业模式下,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在欧美地区,大型公益型演出,持续吸引人眼球:3月,老牌歌手Elton John等人组织的iHeart客厅音乐会,邀请到Mariah Carey、Backstreet Boys、Billie Eilish等艺人出演;4月,Lady Gaga发起了今年最具话题性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全球慈善线上演唱会;6月,YouTube平台举办了"Dear Class of 2020",Katy Perry、Beyoncé、BTS等知名艺人均有表演。
此外,非真人出镜的虚拟演出,也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4月24日,歌手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举办了五场游戏内演唱会,不到10分钟的演出,以极致的视觉特效,最终吸引了2770万名游戏玩家观看,总观看次数超4500万次,峰值时1230万玩家同时在线,创下了《堡垒之夜》的单场出席人数纪录。同时,这也让他的新歌《The Scotts》空降Billboard Hot 100榜首,展示了游戏+音乐的巨大潜力。
在亚洲地区,中日韩三国的线上音乐演出,也层出不穷: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付费线上演出领域,走得更远。上周,出道7周年的KPOP组合防弹少年团,创下了世界纪录:6月14日,在"BANG BAGN CON"线上演唱会上,7名成员100分钟的在线演出,吸引了75万人付费观看,收入突破1.2亿人民币,创下全世界线上收费演唱会的记录,也让人对线上演出的盈利空间报以期待。
而头部韩娱公司SM娱乐,也早早发起了Beyond live线上演唱会。4月26日,首场Super M组合的线上演出吸引7.5万人在线、收获200多万美元收入;5月31日,Super Junior的线上演唱会,更是突破12.3万付费观众,创下了SM旗下艺人的线上演出记录。
这两家头部娱乐公司的试水,已经在付费观看上,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商业变现切入口。
而早在疫情之前,日本就推出过付费性质的线上演唱会。2019年,日本通讯公司DoCoMo推出了"新体感Live",AKB48等热门艺人均有参与直播。在价格上,根据场次不同会有所浮动,例如前HKT48成员指原莉乃在2019年4月28毕业演唱会的那场直播,单价为298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00元。新体感Live提供了VR版本和非VR版本,全场共6个直播机位,4个为特写镜头,在演唱会结束后支持回看。今年年初,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旗下六人偶像团体SixTONES的在线演唱会中,在价值2420日元(约合人民币160元)门票内,还包括了全体成员形象的AR形象、AR徽章,成为线上演出的一大卖点。
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市场在线上演出也做出了不少探索:高晓松担任总策划、五大音乐平台共同发起的"相信未来"线上义演活动,吸引了130余组音乐人参与表演;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的TME Live,刘若英、林俊杰、袁娅维、五月天等头部艺人都参与其中,而5月31日五月天的演出更是吸引了超3500万人在线观看,反响热烈;抖音"DOULive"、咪咕音乐线上演唱会、快手"云趴音乐周"、B站"宅草莓音乐节"……都成为了疫情中音乐人的重要曝光渠道,也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而除了免费场次,网易云音乐的"点亮现场行动"、爱奇艺娱乐的"LIVE计划"、摩登天空"草莓星云"、大麦及优酷的"平行麦现场"等活动,则尝试以小额收费的方式进行,探路音乐线上直播付费。
可以看到,短短几个月内,线上演唱会就从偏向概念化的场景,迅速走向大众,收获了海量关注。但同时,也引起诸多质疑与争议,关于线上演唱会未来何去何从的讨论不绝于耳。
要辩明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的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何种眼光审视线上音乐会,这将极大地影响我们对于这个新兴领域的认知。而面临同一个命题,不同人群的关注角度自然不同,持有的观点也自然不同。
就大众视角而言,线上演出打破了用户传统的消费习惯,更难逃与线下演出进行比较的命运。针对线下、线上演出,一个人可能会呈现出完全迥异的付费意愿。线上演出中,临场感、参与感的缺失、底层网络技术限制,都可能造成观看流畅度受损,内容的视听效果也会干扰到大众心理认知,从而对于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锚定,有所不同。
从平台需求来看,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用户流量的转化、远期对于5G的布局,则显得更为重要。立足内容储备、品牌宣传、产品系列搭建,如何将线上演出直播的产品,做出亮点、做到深入人心,需要跳出线下演出的桎梏,从线上产品本身思考。有业内人士就对音乐先声提过,线上演出和线下演出的内容包装逻辑和呈现要求完全是不同的,这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一旦脱离了线下的气氛,参与者失去群体影响下的带入感,仅仅依靠一小块电子屏幕去感知,很难达到超越期待的效果。
要探讨线上演唱会的产品体验,则需要深刻地理解它的优势和弱势:一方面,线上的演出,打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回看),提供了互动感与沉浸感;另一方面,氛围感和仪式感缺失也成为致命的缺陷,如用户体验受制于网络和技术,产生负面印象后,造成付费意愿下降,对产品价值评价有限。一旦流失,未来则可能比线下演出更难召回。
在新京报一则面向108位用户的调查中,过半认为线上演唱会最大优点是不用赶赴现场省时省力,94.44%的用户认为,最大的缺点则是氛围比不上现场。关于"如果接受收费,多少钱区间你认为是合理的",仅5.56%选择了50元以上的选项。尽管该调查样本量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依旧可以定性地看到一部分用户对于产品优缺点、付费意愿的态度。
即便是商业号召力、用户黏性极强的偶像经济,也会因为播放的不稳定、内容的丰富度等问题,影响粉丝的消费决策。在微博上关于"付费线上演唱会的观看体验"、"是否会复购"等讨论中,有用户在评论区表示,"看过防弹少年团的线上演唱会,买的会员价(注:单次2.9万韩币,约人民币170元),无论是非会员价还是会员价个人觉得有点小贵……整体的氛围互动肯定没有现场好,个人体验和电视上看跨年演唱会直播一样。至于复购,如果是同样的舞台歌曲的话,可能性不大。"也有用户表示,"如果未来可以在演唱会上的talk环节包含进与粉丝互动的话,比如实时连线粉丝,有点线上签售和演唱会融合的感觉,这样的话,至少我是更加愿意复购,而且觉得这个票价更值得"。
也有Super Junior的粉丝表示,"付费观看,我觉得物有所值,已经两三年没有去看他们了,就算是手机上看也觉得很棒。再加上联动的应援棒,观看幸福指数up……线上演唱会无疑是最好的和粉丝交流的机会";"演出的现场性无论如何是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些机位和技术的运用还有待加强,但在当前的情况下,确实是最优的选择了。"
这其实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挖掘线上演出的独特优势,避免沦为线下演唱会的影子或只是在线播出的DVD,就成为了关键。这里SM娱乐公司的某些策划,可以作为提供一个思路:在Beyond Live演唱会上,SM娱乐融入了互动性,实现了粉丝见面会的效果,百人视频同时在线,还有机会可以与艺人实时视频通话。
线上演唱会不该被简单粗暴地视为线下演出的数字化版本,而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形态。粉丝买单的不单是音乐现场,更是一个与偶像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换句话说,为用户提供一个"无法拒绝"的强刚需场景,才是线上演唱会最应当关注发力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临场感与现实感。毕竟,线上永远无法替代线下的真实,在这条不可能超越的赛道上奔跑,并不会有显著的提升。
不过,对于平台或内容来说,想要做好线上演唱会,先要通过一扇窄门,完成多重能力上的沉淀。对于互联网音视频平台、音乐人、经纪公司或厂牌来说,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技术上,互联网平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并发下的画面卡顿、延迟、音画不同步等致命性问题,完成最基础的观看体验优化。同时,视听体验上,提供特写镜头、广角视图等多视角的观看效果,不断创新更加有趣的交互体验,不限于弹幕、视频连线、其他硬件的蓝牙连接等互动形式,增强故事性与沉浸感。而在后期制作上,提供更加快捷的音视频处理特效、设备适配、AI审核等服务,实现从底层到上层应用的能力升级,提升节目的生产效率、模式、体验。
在资源储备上看,对艺人IP、歌曲IP、虚拟IP形象的打造、积累和挖掘,也决定了未来线上演唱会的丰富性。平台侧的挑战,还包括探索新的收入及分成模式,打破传统壁垒,实现商务运营上的创新。
同时,由于传统的艺人-歌迷关系,被新生代的偶像-粉丝关系取代,网红与艺人的边界也将变得更模糊。可以预见,在未来音乐人的线上演出中,打赏、电商直播等多种成熟的运营手段不会缺席。对于艺人来说,在核心的特色定位、艺术创作、作品质量外,保持对于新事物的开放性心态,掌握直播互动的技巧,适应无观众的现场表演同样重要。
在演出形态上,制作方也需要回归到to C类产品的设计本源,深度探索观众的心理动机,同时探索to C + to B的商务模式。由于线上演出,纯粹依靠视听手段,需要更大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与满足体验。否则,一成不变的演出内容和模式长期下去会导致形式单一、审美疲劳,损耗用户的消费意愿,造成付费意愿低或者价格偏高的产品复购率低,影响未来的商业化变现。
人的付费意愿,往往也与潜意识里认为消费对象所带来的价值感关联。当用户消费在线音乐、电影、小说、直播等娱乐产品,很多支付并非只是发生在那个纯粹的产品下,而是由视觉、听觉、想象的空间以及某个瞬间的冲动混合而成了最终的消费决策。而音乐在其中占据多少注意力、能产生多少商业刺激,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力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与线下演唱会相比,线上演唱会虽然少了更多的边际用户成本,但在前期需要更加精妙的构思和设计,不论是视听体验上,还是环节设置上都需要超越屏幕的震撼感。随着线上业务的扩张,需求改变,也可能带来技能需求的转变,基础劳工的需求量降低,此消彼长的人才市场缺口,可能成为机遇。
在特殊的背景下,积极地探索线上演出,是一场关乎内容、技术的比赛,更是面向未来的能力储备。
线上演唱会,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种行业趋势。作为线下演出的有效补充,布局线上具有战略意义。
本月,防弹少年团所在的Big Hit娱乐宣布了与美国在线流媒体和视频制作公司Kiswe Mobile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在未来,平台+技术+内容的强强联合、无缝衔接,可能带来巨大的价值回报。跨领域的合作,如音乐+游戏、音乐+影视剧,如音乐+VR等跨媒介的尝试也具有很多想象空间。
在疫情尚且不明朗的形势下,对相关从业者来说,看你需要做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举办线下演出的心理准备。转型已经势不可挡,如何在保持持续创作的基础上,获得较为稳定的物质回报,也需要音乐人共同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环节,积极发声、争取利益。
站在拐点眺望未来,我们都是无知且短视的,无法逃脱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了解中筹备、行动、适应,以更加灵活的姿态,面临可能到来的变化,也更加坦然地面对拐点的到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