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舍不得孩子无法离婚?这个可能不是真的

这个病人,是个悟性颇高的知识分子,但他的家庭生活很不美满。夫妻间的不和虽然可以追溯出若干实际的冲突,但是他自己也承认,那些都未触及痛痒。所以若想在他们中间作调解人,就必须找出根本的原因。他常想和太太分居,却舍不得离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便只有在两极之间游荡,一次次地下决心与妻子离婚,又一次次地放弃这个念头。这样的悬而不决,这样的心理冲突,总强烈暗示着,无意识里必定深藏着未知的动机,唯有用精神分析法把它发掘出来,病才会治好。

治疗过程中,有一天他讲了一件家里发生的小事。这件事差点儿把他吓坏了:他比较钟爱他的大儿子,常常逗着他玩,一次次把他往上拋,再接住,越来越高;有一次竟高到差一点点孩子的头便碰到巨大的枝形吊灯架,接近到那样的程度,真可以说是“间不容发”。小孩子一点伤都没有,只是吓晕了;父亲紧紧搂住他,母亲已经歇斯底里地发作了。这样的疏忽极有可能造成悲惨的结局。双亲间为此竟又交恶,指责不休;凡此种种,都暗示着这不是意外,而是一种象征性行为,表达出两人对他们所爱的孩子,都有把他剔除掉的不良意向。

也许你要问:这爱与恨之间的矛盾,岂不太难解释吗?我相信,父亲对小孩的兴趣与疼爱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当大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对这个孩子毫无怜爱之情,只觉得这真是个讨厌的小家伙,阻挡了他和妻子离异的路,所以无意识里便种下了伤害他的冲动。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他会这么想:“要不是这小子碍事,我早就和她离婚了。他要是死掉多好。”孩子一天天长大起来,他也日渐动了真情,但是希望孩子去死的恶意却仍留在无意识里,鲜被人知,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我们才了解这个曾被固置在无意识中的期望。

从此,我才开始触及存在这个患者早年记忆里的影响深远的一件事:他还很小的时候,一个小弟弟的死使母亲非常伤心,她十分埋怨父亲的疏忽,两人争吵得很严重、很长久,差点儿就离婚。自从了解了这件事对他的重大影响,再从此处着手,治疗就一天天地顺利起来,他也能过上比较满意的生活了。

摘自:《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 〔奥〕弗洛伊德

拉拉备注:在意识层面,男人将无法离婚归结于太爱两个孩子,无法割舍两个孩子,但在潜意识深处,其实他对孩子是有着敌意和恨意的,因为孩子,所以才导致他无法离婚,因此,他对孩子,在爱的底下,也压抑和夹杂着不满的恨,这个与他意识层面说的“因为爱孩子,所以无法离婚”是相冲突的。当他明白这个矛盾,觉察到自己对孩子的恨意,为了避免伤害孩子,他可能就会选择离婚;他也可能不离婚,但是不会再拿“爱孩子”这个借口再做推脱,无论哪种选择,那种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都消失了,所以他会过上比较满意的生活。另外,他的婚姻家庭状态,是父母的婚姻家庭状态的重复,母亲曾经因为小弟弟的死亡而责怪父亲的疏忽,这个“死亡”潜意识深处可能也是父亲对孩子的恨意导致的,于是,父子之间就通过“恨”联系了起来,而这个“恨”会招来母亲的责怪,也会招来妻子的责怪,这个时候,妻子在男人的潜意识深处又变成了母亲,面对母亲,男人又是矛盾的,既有俄狄浦斯的依恋,又有因为无法承受母亲的责怪而想要逃离的本能冲动,当男人意识到妻子只是触发了他对母亲的复杂情感,那么这个冲突也会消失,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So,精神分析就是这样通过将潜意识的冲突意识化来处理和解决问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