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小微企业融资难“卡”在哪儿?
什么样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得贷款?贷款难有哪些宏观及微观的原因?企业如何提升自身贷款资质?银行又该如何消弥信息不对称的“鸿沟”?
今年4至10月,合肥市工商联对辖内逾460户民营小微企业进行专项的融资摸底调研,样本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包含工业、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行业,着重对其中未成功贷款的企业进行原因剖析,并请金融机构做针对性分析和案例答疑,旨在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获贷能力。
难贷款,哪些企业易遭拒
“461户小微企业中,获得贷款投放的有235户,拒贷152户,另有74户在业务受理中。 ”报告显示,被拒的企业中有61户(占比40.1%)是因征信问题未通过审核,32户(占比21.1%)因涉及失信、执行等情况未获批复,21户(占比13.8%)因负债较大未获批复,38户因其他原因 (注册地搬离合肥、股东不同意贷款等原因)未能获贷。
报告负责人之一,合肥市工商联秘书长程菲菲介绍,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几种类型的企业较难获贷,如粗放型、轻资产的企业、负债较多的企业以及存在信用污点的企业。
“结合对获贷客户的群体进行分析,银行偏向于对主营业务突出,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在行业方面,偏好于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而资产较少、成立时间短、经营粗放的企业较难获得贷款支持。 ”她介绍,很多企业主不了解金融贷款知识,财务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如一家企业成立仅9个月,且在家办公,无专门会计,财务管理较差,销售情况难以核实;另外一家光电类公司法人之前从事食品行业,刚刚转型到电缆销售,经营管理粗放,无担保,就遭到银行的拒贷。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发放贷款对企业负债有要求,会关注企业的贷款银行数量与贷款总额两个维度。报告显示,在被银行拒贷的152户小企业客户中,有13.8%的企业主因为过度负债被拒。如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已在3家银行负债,负债金额3000万,企业无额外抵质押物,负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占比近40%,这样的企业很难再获新的贷款支持。
建行合肥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行要求新申贷客户在其他银行贷款不超过2家,贷款总额不超过销售收入的30%。此外,一般来说,1000万以下贷款为普惠贷款,享受银行审批便捷、利率优惠等普惠政策,贷款超过1000万的小企业申贷相对较难。
重信用,企业经营须规范
信用调查是银行贷款的重要“前奏”。
调研显示,被银行拒贷的150多家小企业中,有四成是因为信用不佳被拒。如一建设领域的集团公司,尽管一年交税高达百万元,但企业主存在失信和多条被执行人记录;另一家商贸公司经营正常,但法人为朋友提供担保,结果申贷时本人处于被执行状态,类似企业很难通过银行初审。
一般来说,银行贷款需考察3年内的企业征信情况、2年内的企业主个人征信情况,以及企业涉诉、被执行、是否存在环评处罚等信用情况。包含征信报告、涉诉处罚信息等内容。很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普遍存在征信逾期、多头负债、套现、涉诉或历史失信等情况。
上述建行合肥分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案例来看,企业不重视信用和经营的盲目扩张,极大影响了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贷款方,金融机构专业人士建议,小微企业要健全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的规范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偷税漏税;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提升金融知识水平,关注国家金融政策,转变固有错误理念,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立足自身,坚持主营,不盲目投资,不盲目跟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诚信,中小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坚持诚信为先,注重征信管理,树立正面形象;坚持遵纪守法,不钻法律空子,提交真实材料,从正规渠道申贷用贷。
而从全社会来说,则需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形成监督和奖惩联动的信用制度体系,营造“守信条条大路,失信举步维艰”的社会氛围。
优流程,科技运用提效率
报告显示,贷款配适度不够、线下贷款手续复杂等,也成为银行亟需优化流程、提升服务的着力点。
部分企业反映,“银行的抵押品主要为住宅、门面、写字楼、厂房,但针对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仓单、专利等资产设计的贷款产品较少,而这些恰恰也是企业投入和价值的体现,银行的整体贷款适配度不够。”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表示,企业因受相关政策优惠为免税企业,每年会有一大笔资金用于购买农业保险,该保单可佐证真实经营情况,但却没有银行可以接受质押。
另外,线下贷款的办理手续复杂,提供材料较多,流程繁琐,尤其涉及担保公司则申贷时间更长,无法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时效性。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是当务之急。一是银行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创新产品,提高贷款与企业的适配度,扩大抵质押物的受理范围。二是银行要优化贷款流程,加快线上贷款业务发展,减少收集客户不必要的资料,用数据化、科技化的手段为广发小微企业提供普惠贷款。此外,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也急需跟上。当下,银行要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与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合作,健全链条金融,共同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共同打造健康、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
当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正发生巨大转变,从传统的线下贷款逐渐转向线上贷款趋势明显。线上贷款的核心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精准“画像”,给出测算额度,贷款的关键是银行掌握企业有效数据的能力。之前,银税联动,企业税务信息的共享度较高,各大银行针对企业纳税信息出台了相应的线上贷款,就取得过显著成效。因此,未来,银行如何搭建有效的撮合平台,运用科技提高对接效率,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与相关部门共享金融数据,提高贷款精准度和效率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冯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