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磨洋工”?专家:家长试试这个方法,激发他的动力
为了玩游戏所以拖着不去写作业,因为一道题不会所以坐在课桌前“磨洋工”。
在改变孩子写作业拖拉的毛病之前,家长需要先知道他拖拉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觉得拖延能逃避问题,还是纯粹不想写作业?
家长只有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才能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合他的方法。
不然家长即使知道了让孩子改掉拖拉习惯的方法,会因为用错方法而没有效果。
表姐家的女儿果果每天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只要妈妈稍不留神,就去干别的事情或者在一道题上磨叽好几个小时。
写作业的拖拉不仅严重影响了果果的睡眠时间,还进一步影响了她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虽然现在才二年级,但她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为此表姐很是焦虑。
随后表姐去请教专家,教育专家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做作业,看谁的作业写得又快又准?输家要给赢家三块钱。第一天让妈妈故意输给孩子,让她尝到胜利的滋味;第二天妈妈依旧输给孩子但是比分接近,以引发她的焦虑感从而产生高效率完成作业的动力;而后面的比赛妈妈就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是输还是赢。时间一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她会为了赶超妈妈而努力。
肯定有家长会对这个与“金钱”挂钩的竞争方式有所疑虑:“如果孩子一直赢,也一直要问家长要这三块钱,该怎么办?”
其实教育专家所讲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具体的细节。
当然不可能同一种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设置奖励机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要配合对孩子的正面表扬,以及给他提前完成作业后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这样才能让他更愿意参与其中。
像国家设立奖学金制度其实就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的一种经济资助,它将奖学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外在行动,以此来鼓励那些刻苦用功、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
而教育专家所讲的设立奖励机制则与奖学金制度类似。
此外家长还需要清楚地知道给孩子物质奖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做出一个较大行为上的改变:克服拖延症。
既然如此,家长就必然需要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动力才行,而这个物质奖励就是改变他行为的初期动力。
当孩子为了赢得比赛,势必就会为此做出改变,比如写作业的速度提上去了、准确率提高了,由此学习成绩也会跟着变好了。
所以除了比赛中赢得的金钱奖励外,孩子还会额外得到因为成绩提高后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肯定等好处,而这些都会比最初那个“金钱”的吸引力要大得多,也让她更有了坚持下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