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半路被打了一巴掌,却得到一个鬼仆,庄稼从此太平

作者/小田

黄州的董老,年轻时曾是一名行脚商人。他走过南闯过北,见多识广,而且手里也积攒了不少积蓄。

年岁大了,老伴就劝他在家门口做些营生,不要再外出辛苦了。董老思忖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在村外买下几十亩地,雇人种起庄稼。

但附近并不太平,每到庄稼成熟时,总会有人成群结伙到庄稼地里偷粮食。因为是深夜,又是一群人,村民们不敢上前阻拦,生怕伤了性命。

董老的庄稼也被人偷了不少,他去镇子上报官,却被县令几句话搪塞回去,董老对此很是气愤。

有一日,董老去镇子上办事。恰巧遇到云游归来的故友,二人心里都很高兴,相约去酒楼吃酒。

落座后,这二人是边喝边聊。这一喝一直到了夜幕降临才结束。董老有些不舍,但二人还是在镇子外辞别。

故人向南走了,董老则向北朝着村子走去。此时正是初秋,夜间有些微凉。董老借着月光晃晃悠悠走着。

他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凉亭,欲要停下休息片刻。他坐在石凳上,只觉全身乏累,便在石凳上打起了盹。

忽然,“啪”的一声响,董老只觉右脸火辣辣一般疼,他一下清醒过来,下意识去摸自己的脸,才知自己被打了一巴掌。

他再看时,眼前正站着一个小鬼。那小鬼叉着腰朝着董老喊道:“你占了本大爷的地方了,赶紧起来滚开!”

董老并不怕他,对他说道:“你的地方?你叫一声看看石凳答应你吗?如果答应,我立马就走,如若不然,老叟的脸可不是白打的!”

小鬼一听,今儿是碰见硬茬了。他举起手中铁叉就朝着董老袭来,董老一个侧身,从袖中掏出一个刻刀,朝着小鬼身上扔了过去。

只听“哎呦”一声,那小鬼蹲在地上抱着头,看上去很是疼痛。董老不理他,口中又念起了咒语。只见那小鬼趴在地上,不停打滚,嘴里喊着“救命!”

董老不理,依旧念咒。那小鬼禁不住折腾,跪倒在地求饶:“大善人,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我以后啥都听你的!”

“当真?”

“我……我哪骗您啊!”小鬼嘚瑟过头,碰见高人了,这下被制服了。

“你以后跟着我,我让你干啥你就必须要干啥,你可明白?”

“明白,不敢怠慢!”

董老醉酒后,虽然被打了一巴掌,不过却意外得了一个随从,这买卖可真不亏!董老这一场下来,酒也醒了,领着小鬼回家了。

此后,小鬼就跟在董老屁股后面转,只有董老一人能看见它,其他人则看不到。

有一日,有人来报信,说庄稼昨晚又被人偷了。董老一听,很是气愤,对那小鬼说道:“我有良田几十亩,现在庄稼快要成熟,可附近总有一帮人偷我粮食,你去帮我看好,如果再被人偷了,我就念咒!”

小鬼一听“念咒”,吓得双腿发抖:“大善人,别念咒,我这就去看农田,保证不会少一粒粮食!”说完,那小鬼就去了。

那小鬼法术挺高,会变幻模样。它就守在董老农田里,来回转悠。忽然,打南面来了一群黑衣人。他们手持棍棒,拿着麻袋就朝着董老这片粮地来了。

一群到了地里欲要偷粮食,忽然那小鬼变成厉鬼出现在众人身前。那群人吓了一跳,随后便举棍要打。那小鬼伸出铁叉一顿忙乎,将众人全部打倒。

它呲着獠牙,红目圆瞪,发出骇人的喊声,那些人一看情况不对,这是遇到鬼了,一个个屁滚尿流就跑了。

这件事很快就在附近传开了,乡民们都说:“董老农田里闹鬼了,有一个红目獠牙的东西赖在那里不走。”

有人将此事传给了董老,董老听后是微微一笑,心里很是满意。

后来,又有一群人不信邪,趁着丰收时偷摸来到董老的农田准备偷粮食。那小鬼又出来了,吓得那些人尿了裤子,一个个逃之夭夭了。

这件事又在附近传开了,此后,没有人再敢偷董老家的粮食了。董老的农田收成越来越好,多亏了那个鬼仆的守护呀!

小编心得:

董老虽然挨了一巴掌,却意外得到一个鬼仆。虽然那小鬼有些法术,但却被董老收拾得服服帖帖。看来,这神鬼也怕“恶人”呀!

好了,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声明:文中故事为作者虚构,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节,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0)

相关推荐

  • 喜耕田︱那个种庄稼「上瘾」的人

    撰文︱小石潭记 编辑︱村庄物语 清明时节,皖北的春天正艳.林庄村北边的农田里,林士海从东头走到西头.他内心里盘算着,即将到来的午收,能收获几万公斤小麦. 「清明不见穗,土地爷有罪.」在当地,一直流传这 ...

  • 《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大别墅的小鬼当家

    <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注定是一部很特别的影片,看片名,可能会以为是一部青春回忆故事,但看过同名网剧的喷油又会感觉这是一部校园儿童片,其实到影院正式解锁全片以后,才发现,原来真相更加的&qu ...

  • 种庄稼有诀窍吗?又不是制造飞机大炮,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烟火乡村话丰年# 喜欢思考的人总会发站不同的问题,总会找到问题的症结.就拿种庄稼来说吧,不同的人觉得有不同的观点,也因此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 老农总会说出一个俗语:"十年学个庄稼汉,三年学 ...

  • 10年耕地减少1亿多亩,为啥耕地在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却在增加?

    10年耕地减少1亿多亩,为啥耕地在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却在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朋友们进城打工,现如今在农村之中,基本都已经没有多少人留在农村种植庄稼了,而且留在农村里的,差不多都是老一辈的人们,他 ...

  • 【家园记忆】龚增元 | 荒田的自述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 ...

  • 扎黄杠

    〓 第 1361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在大集体时代,尤其是六十年代,遇上个灾年,人们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紧巴日子. 当年,国家也不富裕.但是也常常发放救济钱粮,赈灾救民. 单靠 国家救济, ...

  • 上周的“鬼”,这周还在我梦里蹦迪

    HAPPY HALLOWEEN 万圣狂欢日  上个周末我们齐聚"魔法营地"  穿越重重难关   帮助女王找回了丢失的能量   在充满诱惑.魔法的世界里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盛大的 ...

  • 家乡纪事(6)—— 想起了曾经的扬水站

    早晨,漫步在村外的水泥路上,一边是山,一边是田野.尽管正值秋收季节,心中却难有半点喜悦. 天公不作美,一场特大的旱灾肆虐般蹂躏着这块土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枯萎的景象. 田野里,玉米叶子羞涩地打着卷儿 ...

  • 像阎王一样幸福

    中年人,你若是想幸福,就得像阎王一样. 阎王的幸福什么样?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一.不要再妄想摆脱地狱,你都多大了? 二.好在这个地盘你还是老大. 三.别的大鬼小鬼要是有机会,就让他(她)们飞升吧! 森 ...

  • 民间故事:半路看见一只兔子,木匠欲拉弓射箭,却被老翁拦了下来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800期,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明朝年间,在山东省的曹县有一个姓张的木匠.这张木匠的木工手艺师承于他大伯,年轻时就跟随在大伯身边,一边和大伯出门做工, ...

  • 民间故事老汉死后无子送终!老牛为主用余生换一天人身相送

    相传明清时期,在一个名叫肖村的村子里有这么一个老汉,大家都叫他老牛倌.老牛倌现在都已八十六岁了,却还从未娶过媳妇.老牛倌在小时就已父母双亡,所以老牛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有人想帮他说亲, ...

  • 【转】民间故事老汉树下乘凉,乞丐递过一个馒头换你3个女儿

    宋朝时期,柳木村有一个五十多岁的杨老汉,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十八岁,二女儿十六岁,三女儿还不到十岁. 这三个女儿不仅模样俊俏,而且都非常懂事,平日里洗衣做饭,也会下地干活,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按理说 ...

  • 民间故事老汉家中没有井,但是从来不用去挑水,和尚看出了问题

    今天01:03 在古时,人们喝水,都是从水井之中取水,所以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只是有钱人家,会在自己的院中打上一口井,这样吃水便会方便许多,但是穷人来说,只能是很多人共用 ...

  • 民间故事老汉纳妾后痛失妻儿,道士出主意拔下小妾三根头发!

    古时,有一个叫胡运来的老汉,50岁以后仍然雄心依旧,娶了一个姓林的小妾.他没有想到,林氏进入胡家以来,接连导致胡老汉的妻子和长子的离世.在十五月圆之夜,道士让他去摸林氏的尾巴骨,他一摸就出了一身冷汗, ...

  • 民间故事    老汉纳妾后痛失妻儿,道士出主意拔下小妾三根头发!

    古时,有一个叫胡运来的老汉,50岁以后仍然雄心依旧,娶了一个姓林的小妾.他没有想到,林氏进入胡家以来,接连导致胡老汉的妻子和长子的离世.在十五月圆之夜,道士让他去摸林氏的尾巴骨,他一摸就出了一身冷汗, ...

  • 【转】民间故事老汉回家,无意救了一条狗,牵出了妻子的丑事

    徽州的杨翠莲,嫁给了大张村的张吕茂.成婚几十年,二人膝下并没有儿女. 张老汉为了生计,一直在外做工,隔三岔五回家一趟. 杨翠莲留守家中,除了打理家务,就是给人家缝缝补补,赚些小钱聊以糊口. 张老汉独自 ...

  • 民间故事老汉回家,无意救了一条狗,牵出了妻子的丑事

    徽州的杨翠莲,嫁给了大张村的张吕茂.成婚几十年,二人膝下并没有儿女. 张老汉为了生计,一直在外做工,隔三岔五回家一趟. 杨翠莲留守家中,除了打理家务,就是给人家缝缝补补,赚些小钱聊以糊口. 张老汉独自 ...

  • 民间故事老汉夜归遇怪事,一番话令他安全到家,好人一生平安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听小于讲故事,本故事名为<夜归奇遇>,故事素材来源于网络,由小于品诗说文整理编写.本文为<民间故事>第162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很高兴又到了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