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针灸课程笔记精华
针灸的使用时机
以下情况不用针灸(总而言之:体力不够,元气很虚):
1、病人气血大虚(没有元气);
2、刚行完房事;
3、激烈运动大汗;
4、酒后大醉。
艾——性:药力向下找水、温热、纯阳
采用艾草找到水: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艾灸的方法:
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用牙签戳几个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一个单位为壮),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灸单不灸双(灸三、五、七、九壮,这是阳数)。
刺水泡,从皮侧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隔盐灸(用于肚脐: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需要炒过使用,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利症。
寒利(常使用隔盐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热利——排便很臭。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独头蒜最好)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舌往前顶,心力量就加强,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米粒灸(鼻豆炎、鸡眼):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
针灸的原则:
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
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带状泡疹:
头尾隔姜灸;
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一周左右愈);
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涂凡士林固定,点火;
全蝎烤干,放入胶囊里吃,8-9粒。
针灸的禁忌
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浓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肤);不痛灸到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处)。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
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
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火罐的使用时机
蚂蝗吸血排毒。
用火罐:1、溃疡(化脓);2、淤血;3、关节扭伤,在痛的地方放血。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
不上火罐:腋下、乳房、头部、痔疮,刺破后火罐吸出
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同身寸(对方中指弯曲,两横纹间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均等法。
针刺的深浅讨论
下针注重节气: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较深。
病在肺刺皮毛,在肾刺入骨边。中医认为:皮毛——由肺来管理;肌肉——由脾来管理;血脉——由心来管理;骨——由肾来管理。
背薄似饼,腹深似井。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穴位的位置:肌肉间,肌骨间,肌筋间,筋筋间,筋骨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
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钟左右);
2.幼儿单刺(14岁以下)
出针时,中指压于皮肤上,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快要出针时,停留3-4秒钟,可不出血。
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
药不暝眩,疾弗蓼(药不产生暝眩,病不会好)
因姿势不好的晕针:可刺激人中。
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针号:越小越粗,尺寸号越小越短。
一般用32、28号(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体
手、脚,用一寸针3210。
3230(32号3寸针)用于透穴。
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见针灸大全图)
十二经纳天干歌
十二經納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已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
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心包同归于癸水。
——白话: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有的代表两个)脏腑和一条(或两条)经脉。其关系是: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与三焦,癸为肾与心包。
甲乙(阴木是肝,阳木是胆)属木,丙丁(阳火是小肠、阴火是心) 属火,戊已(阳土是胃、阴土是脾)属土,庚辛(阳金是大肠、阴金是肺)属金,壬癸(阳水是膀胱、阴水是肾脏)属水。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收藏系统为阴)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消化系统为阳)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西医是看形,化学医学;中医(学中医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医学(注重:速度、时间、温度、压力)。
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
倪海夏医生健康人的标准:
1、 正常的胃口,不会超量吃,也不会沒胃口,饮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饱与饿感。
2、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号,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了;
3、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顏色呈淡清黃色;
4、每天睡觉一觉到天亮,沒有失眠或无故会半夜醒来等现象;
5、 一年四季无论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觉时双脚必須露在外面,一盖被就热的受不了,常年都感觉头面冷而手足温热 ;
6、每天早起时都有阳反应,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觉双乳很敏感。
十二经纳地支歌
十二经纳地支歌(用于诊断、验证):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白话解】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分有纳干法、纳支法两种。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
寅时(3点到5点)为肺经,
卯时(5点到7点)为大肠经,
辰时(7点到9点)为胃经,
巳时(9点到11点)为脾经,
午时(11点到13点)为心经,
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
申时(15点到17点)为膀胱经,
酉时(17点到19点)为肾经,
戌时(19点到21点)为心包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为三焦经,
子时(23点到1点)为胆经,
丑时(1点到3点)为肝经。
肺为白色;心为赤色的——产生手掌的颜色(肚脐以上的地方,肺和心的颜色混合而成,健康为粉红色),肝是心脏的妈妈(木生火),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红色。
有东西在里面中医成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为虚。
睡觉到晚上12点就一定醒一般患胆结石,胆发病一般晚上11点1点钟。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十二正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分六阳经和六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下针注意——手不过肘、脚不过膝歌: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俯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
阴经五行的排行(属性):木火土金水。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
阳经五行的排行(属性):金水木火土。
经络: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原穴,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的属性。
岐伯日: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回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病得越深,下针刺井穴(手脚的末梢),治疗效果很快(心、肝、脾、肺、肾均可采用)——厉兑穴(井穴): 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青色主肝,红色主心,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肺主白色——病有颜色的变化时,下针刺荣穴。
病以时间为规律发病,下针刺俞穴。
病人的声音发生变化,下针刺经穴。
女人面大,音沙,骨粗——孤独到老的相。
病在胃,因为饮食没有规律产生(暴饮暴食,喝酒等)的疾病,下针取合穴。
保持七、八分饱,训练胃气是对胃最佳的状态。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原穴是安五藏(不平衡时)用,冬天刺井穴,声音主长夏取俞穴,味(味觉和嗅觉)主秋取合穴,
春、夏、长夏、秋、冬。
长夏(一个月):节气在转换的时候,季节的交换。它的位置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春夏之交——春天的最后两周,夏天最初的两周)。
春夏养阳(无形的,看不见的:气、力),秋冬养阴(有形的、看得到的)。
当有肝病时,先治脾或胃,将病停止在肝;得了肺癌初期,先治肝;治疗肾脏,先固心;心脏好的手脚温热;心不好先去强肺。
任脉与督脉
任脉:女子任也(怀孕生子)。全身的阴之所在。
督脉:全身的阳之所在。全身的动能都在督脉,谨记:不要让人碰你的脊椎骨(龙骨)。
任脉和督脉交接在人中,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急救:用三寸的针对着会阴穴下针,对着心脏的方向。
对称治疗:会阴穴和百会穴相对,会阴穴痛扎百会穴。
中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身上直走的为经,经与经之间有联系为络。
任脉是所有阴经的汇集。
曲骨穴和神阙穴平分成四段,每一段为一寸。曲骨穴上一寸为中级穴,中级穴上一寸为关元穴,关元穴上一寸为石门穴,石门穴上一寸为阴交穴, 阴交穴上一寸为神阙穴,肚脐下一寸半为气海穴。
气血运行:后(督脉)升前降(任脉)——气血由督脉上升循环到任脉下降。
道家练气:内视(耳朵闭、眼睛闭、嘴闭、鼻子闭)——打坐练气关键关元穴。
脖子是冷却的枢纽。
下焦是水(肾)火(小肠)同源的地方。
曲骨穴一般不灸,治疗白带(妇科问题)、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近取穴:附近的问题针就近的穴道。
下针的手法—平补平泄(左转右转):感觉酸麻涨(正常感觉)——说明气至(针旁边一圈粉红色)。
中级穴:膀胱之募(开口的地方)穴——治疗膀胱的问题,针灸均可,下针留皮肤上一寸左右。
俞募治疗法。
中医是平衡的观念。
采用灸大部分用于寒症。
区分寒热——寒:清淡、苍白、按着隐隐作痛、脉(沉、慢、细);热:燥热,鲜红、按着剧痛、脉(洪、大、数)。
辨症论治。
怀孕时均腹部的不下针。
关元穴(一个大穴,命门所在):小肠(中医注重,称为第二个心脏)的募穴——每天灸关元(保健,提升生育能力),练气的关键——最好隔姜灸。
月经痛(因为寒)——灸关元穴,灸到双脚热,表示子宫淤血散。
小肠的余热到脚,心脏的余热到手。
常做腹式呼吸加强小肠的动力。
血管破裂是因为有里寒。
病症:肌肤甲错——又称“肌若鱼鳞”,脚踝至脚肚子这一段皮肤粗糙、干燥、角化过度,故外观皮肤褐色,如鳞状,通常是体内有瘀血的一种外候。
石门穴:三焦的募穴。
石门穴与关元穴之间中点为绝育穴—妇人禁灸。
小肠又称红肠;大肠为白肠。
阴交穴:三焦的募穴。
任脉经穴篇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神阙穴:位置在肚脐,禁针(传说下针不能大便),常用隔盐灸,中风,肠道问题。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胃的募穴,胃的病、恶心呕吐都针灸中脘穴,下针一寸即可。
下脘穴(中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太阴任脉之会,治疗溃疡。
建里穴(中脘穴与下脘穴的中点)。
水分穴(下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治疗水肿的穴道,针灸均可,
喝的水到胃里(水分穴)被汽化,变成汗或小便,吃得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上消:喝饮百杯不解渴;中消:吃百碗饭不能解饥;下消:阳不举。
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会流鼻血的小孩不会高烧,流鼻血是释放压力的现象),大人流鼻血需要治疗。
痛的观念:根本来自压力不是发炎。
会郗治疗法: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消化系统: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会中脘、藏(心、肝,脾、肺、肾)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骨会大杼、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上脘穴(巨阙穴与中脘的中点)。
巨阙穴(胸骨下端与中脘的中点):心之募穴,治疗心病,下针一寸即可。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的位置加中脘穴用生姜进行灸称为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有出血现象不灸。
补泄手法:扎针留豆许,气到往下推一点为补,往上提一点为泄。
鸠尾穴:不能灸但是能针。
气管:中医称重楼。
玉堂穴:鸠尾穴与天突穴中点
膻中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气会膻中,呼吸等疾病、乳汁变少、咳嗽等治疗,强肺气。
华盖穴: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紫宫穴:华盖穴与玉堂穴的中点。
璇玑穴:华盖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心脏三针:下针天突穴、巨阙穴、关元穴——治疗心痛。
廉泉穴和承浆穴常用于中风或面部中风,声音讲不出来等。
督脉穴道(28个穴道):长强穴、腰俞穴、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脑户穴、强间穴、 后顶穴、 囟会穴、 上星穴、神庭穴、 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
长强穴: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痔疮的根本,常用穴。
痔疮: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很痛。
腰俞穴:第二十一椎,治疗月经不来,不常用。
命门穴(生命之门):肚脐正对面的位置,第十四椎下,针灸均可,治疗剧烈的头疼
阳关穴: 第十六椎下,治疗腰痛, 针灸均可,不常用。
悬枢穴:第十三椎下, 治疗腰痛,三焦经过的地方。
脊中穴:第十一椎下,在脾的正后方,下针不灸,治疗黄胆,便血。
第七椎位于:两个肩胛骨下方线与脊椎的交点。
筋缩穴:第九椎下,位于肝(肝主筋)的正后方,治疗抽筋、癫痫,针灸均可。
癫痫狂(均有便秘)眼诊断法:眼睛上方的眼白有三条犹如鸡爪般血丝连接瞳孔(易治),瞳孔上下均有三条血丝(难治),眼睛下方的眼白有三条犹如鸡爪般血丝连接瞳孔(不治)。
消渴穴:第九椎和第七椎的中间,诊断治疗糖尿病,压有痛可能有糖尿病,针灸均可。
至阳穴:第七椎下。
十四椎一下的病属于滞,十四椎到第七椎横着痛属于阳维脉的病——治疗近取穴。
灵台穴:第六椎下, 血会的位置,诊断压有痛,与血癌有关。
神道穴:第五椎下,有心脏病在神道穴压有痛。
身柱穴:第三椎下,灸身柱穴能长高并强壮。
陶道穴:第一椎下,辅助大椎穴。
大椎穴:第一椎上,治疗解热退烧。
后脑勺发际越低的是忠臣,
哑门穴:风府穴下半寸位置,对着舌根位置下针,不灸。
风府穴:后脑勺下方,不灸,治疗中风。
脑户穴:下针不灸。
强间穴:下针不灸。
后顶穴:百会一寸半位置,辅助百会,治疗头痛。
孩子的头上发旋是顺时针,下一胎是他的同性,孩子的头上发旋是逆时针,下一胎是异性。
百会穴:头顶正中心,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额头比较短比较笨,眉毛长在发际和眼睛中间容易做官,眉毛短容易做师爷。
上星穴:米粒灸(7、9、11壮),治疗鼻窦炎
头上没有阴经,阴经只到脖子。
神庭穴:不针常灸。
头部穴道常治疗精神类疾病——近取穴。
素髎穴:鼻子正中央,不针不灸,一般放血。
水沟穴:人中,治疗面部疾病。水沟穴平无子,水沟穴深有子之相。
兑端穴:上唇的中间。
龈交穴:两门牙之间,治疗牙痛。
手太阴肺经: 肺(传导之官),肺藏魄(白天见鬼),肺是气之本,肺主皮毛,开窍在鼻,肺主忧,属于燥金,哭的声音来自肺。
情智: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忧,肾(水)主恐。——五行相生相克,喜胜忧。
头上发油是气的一种表现,身体状态好。
长眉(肺管)代表长寿。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
五脏逼毒法:逼肺毒:深吸一口气,两手交叉举高至头顶,脚掌着地,发“口四”的音,一直将气全部吐完,最后(最关键),再提肛门,再发“口四”。每天五到六次。
手太阴肺经穴道:起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止)共11个穴位
阴经五行的排行(属性):木火土金水。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
肺的血气运行时间是早上3-5点,肺气是从左到右走,肺的下方是肝脏,它的运行是从右到左,运行时间是早上1点到3点。
左右手的脉是不同的,正常的肺脉(浮脉):秋天摸脉气在皮毛。
肺:法象天幕,正常人皮肤和毛发、头都是冷的,手脚都是温热的。
中府穴:手太阴肺经第一个穴道
云门穴:肺的募穴,治疗咳嗽。
下针的补泄手法:顺为补,逆为泻,虚症(喜按,舒服)则补,实症(拒按,痛)则泻。
天府穴:治疗流鼻血,对称治疗,左鼻孔流针刺右边的天府穴。
侠白穴:天府下一寸,加强天府的效果。
尺泽穴(肺经的子穴):大筋的外侧,治疗肺的实症,手臂的神经痛。新病为实,久病(一个星期以上)为虚。
孔最穴(肺经的郄穴):尺泽穴下三寸,灸不入针,治疗炎症,治疗痔疮。
列缺穴:主任脉,治疗任脉有问题。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经渠穴:手腕高骨之下。属金,又称本穴。
太渊穴(肺经的母穴):脉之会。是俞穴属土,治疗脉的疾病,肺的虚症。
鱼际穴:荣穴属火。
少商穴:井穴属木,一般放血,治疗扁桃腺发炎,退烧。
天生反关脉的人非富即贵。
大肠经气血运行时间上午5-7点,腹部按摩顺时间按,肺与大肠(表)是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起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止)。共二十穴
阳经五行的排行(属性):金水木火土。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经合。
中医讲吸气是肾管,吐气肺管。
商阳(井)穴:左手食指,治疗退烧。
二间(荥)穴(大肠经的子穴):治疗大肠实症。
手不能梳头三焦经、手不能往前抬大肠经,手不能往后小肠经。
三间(俞)穴:治疗手指肿痛。
实症与虚症:实症:痛,时间一周之内,用子穴泻它;实中带虚——酸少痛多,先泄后补;虚中带实——痛少酸多,先补后泄;虚症:酸,补它。
合谷(原)穴(病经):隔姜灸合谷治疗脸多油和青春痘,下针治疗牙痛。面部和口部的疾病优先下针合谷治疗。
左食指:食指的基部开始第一段为风关,第二段气关,最后一段是命关。(小儿)
阳溪(经)穴:使用较少。
开四关穴:下针双合谷和双太冲。
偏历(络)穴:治疗肩痛、头痛、耳鸣。
温溜穴:偏历穴上两寸,大肠经的郄穴。
曲池(合)穴:属土,大肠经的母穴,治疗大肠经的虚症。肚脐以上
下针捻转法:快速过去,慢慢回来。补是采阳术,旋转5下,泄是采阴术,旋转6下。
手三里穴:又称扭伤穴,治疗所有扭伤均可针这个穴道。
所有受伤是事后不是事前:摔下去之后是起来得太快,如摔下去后保持同样的姿势3分钟,让身体身体适应这个姿势就不会受伤。
肘髎穴:常常打网球受伤的地方,可惜下针和放血。
手五里穴:有大动脉,禁下针。
臂臑穴:肩髃穴下两寸,治疗中风的大穴。
禾髎穴:鼻孔与嘴唇的中点。
迎香穴:治疗鼻窦炎。
脸上只针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