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自由就是守护内心的法则,没有自律,你谈何自由?

这几年流行一个热词:“不忘初心”,虽然“不忘初心”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但对于其深刻含义的阐释却不局限于东方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就认为:这种对于内心法则的顽强守护正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价值:自由。

说到康德,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位导演能拍出一部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作为主人公的传记电影,因为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康德的人生几乎就像一张白纸。

恩怨情仇,冤家对头,风花雪月,百舸争流这些电影里的戏剧性因素在康德的人生画卷中从未占得一席之地。后世学者甚至这样总结康德的一辈子:他出生,他思考,他死亡。

是的,康德是一个没有故事,没有冲突,没有旅行,没有爱情的人,他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理性主义幸福哲学最好的教科书。

1724年,康德生于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一个对于基督教路德宗非常虔诚的小商人家庭,哥尼斯堡在哪儿?也就是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加尔宁格勒。

1755年,康德获得了哥尼斯堡大学的神学硕士学位,从1755年到1770年,康德一直在哥尼斯堡担任编外讲师的职务,什么是“编外讲师”?说白了,康德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型网红,哥尼斯堡大学就像直播APP,直播APP从来不发工资,它只是提供平台,和网红分账。

所以康德每次上课都是在做“直播”,谁都可以来听,康德的收入完全靠学生“打赏”。想象一下,能够做15年网红,可见康德讲的课多么受人欢迎。

我这里有份当年康德上过的课表:有逻辑学,地理学,宇宙学,数学,物理学,人类学,不光是这些,里面竟然还有教你怎么打仗的军事战术学,教你怎么养花儿的园艺学。

这么说吧,除了烹饪美容挖掘机这些高精尖课程以外,康德把18世纪欧洲的主要学术课程都讲过了,所以说康德本人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

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形容康德的生活再合适不过,由于康德体弱多病,天生胸腔狭小,又矮又瘦,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这座小城,对他来说,博览群书是唯一一种“愉快地玩耍。”

可以说康德的一生都是在阅读和思考中度过的。康德对于爱情完全不感兴趣,他甚至还对婚姻做出过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定义:婚姻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所缔结的法律契约,目的是为了共同开发双方的生殖器。

据说,曾经有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白富美是康德的粉丝,她每次去剧院看话剧都会买两张票,如果别人问她身旁的座位是否有人的时候,她就会回答:“这是我留给康德的座位”。

然而,当这份表白传到康德的耳朵里之后,得到的回应却是:“我很想和她一起看话剧,但是剧院离我家实在太远了,走路最少得5分钟。”后来,这位白富美终生未嫁。

1770年,康德终于结束了长达15年的网红生涯,成为哥尼斯堡大学正式聘任的哲学教授。

从此以后,康德逐渐爬上了他的思想巅峰,先后完成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这三部论著分别从认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角度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希望什么?”。

而正是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以具有高度思辨性的论证过程呈现出他对于“自由”的独特理解:

什么是自由?

“自由” 就是把这两个字调过来,“由自”:你的行动由你自己的意志所确立的理性法则来决定。

显然,康德这里所强调的“自由”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为所欲为,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意志和欲望是截然不同的。

人们常说:“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可实际上,这句话的主语错了,应该说“欲望是趋利避害的”,因为欲望是感性的,它总是会被各种对象所吸引,比如金钱美色,锦衣玉食,权力地位,荣誉声望等等都是欲望的对象。

当然,这些对象所激发的欲望在生活中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欲望作为生命动力的话,大多数人就无法获得幸福感,科技生产力也难以实现进步。

但问题是,满足这些欲望并不意味着你就获得了自由,因为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它并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人性不光包含欲望,还包含意志。

意志是自我抉择,它才是自由的主体。所以西方哲学有个概念叫做“自由意志”,而不是“自由欲望”。

意志是理性的,它的特征不是趋利避害,而是明辨是非。

那么意志有对象吗?当然有!但是意志的对象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它自己所确立的那种明辨是非的理性法则。

意志之所以是意志,就是因为它能够抵御那些欲望对象的诱惑,摆脱那些外在事物的支配,意志能够坚守自己明辨是非的理性法则,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种不忘初心的精神意志才是真正的自由。

正是因为欲望与意志的作用如此不同,所以康德把人的行为分为两种:他律行为和自律行为。

他律行为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你欲望的对象是原因,你的行动是结果,原因引发了结果,尽管你的意志可能已经做出了是非判断,但它却并没有对你的行动发挥任何作用。

譬如:有一个已经结婚的高富帅,但他被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所吸引,结果出轨了。

出轨就是一种他律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是男人欲望的对象,欲望的对象引发了男人出轨的行为,虽然这个男人的意志很清楚出轨是不道德的,但他的意志却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这种见异思迁的男人是很可悲的,因为他在生物本能的欲望面前丢盔弃甲,失去了自己作为“人”的自由。

同样的道理,那些“昨天擅长治愈心脏,今天专业清理肥肠,明天祖传疏通膀胱”的保健品行业老戏骨;那些“昨天往牛奶里兑洁厕灵,今天往牛奶里兑洗涤精,明天往洗涤精里兑洁厕灵”的不法商人;

还有那些“昨天戴官帽,今天戴名表,明天戴手铐”的腐败分子,这些人的唯利是图也都是他律行为,因为他们的意志清晰地判定物欲正在吞噬生命的道德底线,可这种薄弱不堪的意志却眼睁睁的看着金钱肆无忌惮的摆布自己而毫无作为。

于是,他们沦为金钱欲望的奴隶,丢弃了自己的自由。

与“他律行为”恰恰相反,自律行为不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的活动,而是“不忘初心”的意志为了坚守自己的理性法则而进行的自主选择。

譬如:在上文中所举的例子中,那个已婚的高富帅,他可能会面对很多香艳肉体的诱惑,虽然他的生理欲望蠢蠢欲动,但每当他理性的判断出“婚外恋不道德”的时候,只要他的意志能毅然决然的对于自己的行为下达指令,超越欲望的纠缠,阻止自己寻求出轨的可能性,那么他的选择就是自律的行为。

在这件事上,他就是一个自由的人,因为他的自律行为摆脱了欲望对象的支配,通过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选择,这不正是自由的真谛吗?

是的,弱小的动物面对更加强大的猛兽,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会让它望而却步,但我是人,我有意志。懂规矩,明是非,我内心的道德法则告诉我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怕是以卵击石,我也要让自己的身躯倒在通往自由的战场上,而不是被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所击垮。

在电影结尾处,六爷果然倒在了冲锋的冰面上,但他却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的自律行为捍卫了内心的理性法则,彰显出了“人”的自由。

与《老炮儿》相似的是,张涵予在电影《集结号》中所扮演的谷子地也是一个用生命践行自律行为的人,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谷子地带领他的九连坚守阵地,因为始终没有听见集结号,谷子地一直没有下达撤退命令,而是和他的战友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可以说,谷子地和他战友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正是康德所说的“自由意志”,他们当然有求生欲望,但是他们的自由意志更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最终,自由意志战胜了求生欲望,谷子地和他的九连用牺牲证明了自己的“不忘初心”。

当然,自律行为的例子在现实社会中也比比皆是。例如媒体上经常会报道那些见义勇为的行为。还有那些扎根贫穷的山区,为了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奉献自己一生的老师们;那些在世界上战火纷飞的地区默默无闻的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医疗志愿者.

用康德的话说,他们都是真正拥有自由的人,因为这些自律行为展现出他们对于内心理性法则的坚定守护。

因此,在生活中,你可以做不到这些事情,但是请你对于这些自律行为保持敬重,因为你敬重的不仅是他人,也是在敬重你自己的意志,你自己内心的理性法则。

1804年,康德离世。他的墓志铭是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一段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人性中的意志和夜空中的星斗一样璀璨夺目。

你无法拥抱夜空的灿烂星斗,却可以守护内心的理性法则。因为你是人,向往自由的人。

 · end ·

(0)

相关推荐

  • 韩志伟 马淑琴 | 论康德的法权概念

    摘要: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使近代世俗的自然法权提升到了先验的理性法权的水平.这一先验的理性法权概念呈现为三个环节,即可能的法权根据(唯一的自由法权).现实的法权行为(具体的获得法权)和必然的法权状 ...

  • 康德三大道德原则

    康德的三大道德律为:普遍的行为法则,人是目的以及意志自律(详见<实践理性批判>). 第一条:"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 ...

  • 杨松 | 道德动机的来源——当代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的争论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摘要:当代休谟主义者试图用工具原则说明道德动机的来源,即如果人们有欲望φ,并且相信通过做道德行为Ψ能实现φ,那么就会有做Ψ的动机.康德主义者继承康德的基本主张,反对人们 ...

  • 谢永康 |自由与罪恶——康德、萨德与启蒙辩证法

    摘要:萨德是启蒙道德让人讳莫如深的"同路人",而揭示其与启蒙道德尤其是康德道德哲学之间隐秘的亲缘关系,成为二十世纪激进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主题.这种尝试是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 ...

  • 【关于自由】打工人真的有自由吗?

    小 播 读 书 /// 03/26  2021 人有真正的自由吗?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人有真正的自由吗? 如果做一个调查,估计绝大部分都会认为,自己没什么自由,赚钱养家,房贷车贷,上班打卡,都不 ...

  • 源于内心的热爱,让手作成为自由之路 | 粘土T台秀(第278期) 文心

    亲 粘土T台秀又开场了,第278期. 本周登场的粘土手作人是: 文心 文心 坐标:天津市 微博:文心Dreamy 微信:lihuina_dreamy 小红书:文心dreamy粘土 视频号:文心drea ...

  • 真正的自由,在内心深处

    文丨纪元 · 主播丨涂山 自由,代表着随心所欲的能力,代表着真正的幸福快乐,是无数人世世代代.苦苦追寻的东西. 当代的人们,似乎也越来越看重自由.他们熬夜加班.拼命赚钱,为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赚到足 ...

  • 刘烨朗读《小王子》:守护内心唯一的玫瑰花

    戳此读美文,参与"为Ta读"朗读活动,赢取精美礼品! 进入明星频道,收听更多明星.爱豆美文赏析,解锁海量粉丝福利! 朗读者 记住,可以让日历上最简单的数字,变成岁月最厚重的注脚 本 ...

  • 如何用“复利法则”理财,实现财富自由

    现在的打工人都在追求早日退休,早日财富自由,望着自己的工资条一年一年变多,感觉好像更有安全感了,但其实,即便你的工资在不断变多,也不能安于现状.因为这种线性增长趋势并不一定积极,甚至可以说是不一定跟上 ...

  • 孙国庆《雄鹰》,嗓音独特,歌声仿佛化作雄鹰,自由飞翔守护家乡

    孙国庆《雄鹰》,嗓音独特,歌声仿佛化作雄鹰,自由飞翔守护家乡

  • 【康德哲学】自律即自由,为什么不自律的人不自由?

    小 播 读 书 /// 08/26  2021 自律即自由,为什么不自律的人不自由?康德对自由的深刻理解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为什么康德说:自律即自由?在通常看来,自由和自律是相反的概念,为什么康 ...

  • 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十句名言,尽显自由奔放之内心,又极具哲理

    2020-12-11 16:58 华人号:文化圈儿 在19世纪美国诗坛,男有沃尔特·惠特曼,女有艾米莉·狄金森,两人比肩,成为诗坛两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艾米莉·狄金森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她一生创作 ...

  • 8月上旬,旧情模糊,不再守护,受够冷漠,奔向自由的星座

    导语:人在不想失去感情的时候一定会想尽办法去挽留,可能尊严和原则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价值的,为了留住自己的爱人,很多人不断地放低底线,他们以为这样能让感情复原,殊不知,这样的牺牲也没能让感情重生,甚至这 ...

  • 7个让你更自由的极简生活法则

    每到假期,大家的计划里就写满了各种事项:回家看望父母.去别的城市旅行.逛街购物.读书运动-- 每个人的清单里也都会有一项逃不过的工作:清理家中的杂物. 让<成为极简主义者>一书的作者乔舒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