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光Vs故宫淘宝:有些展览放在那里,并不是让你看过就算的!
本文是借纠错进行科普,部分内容科普是以前写过的,写过详细内容请看文中附上的相关链接。
文 | 春梅狐狸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为什么要写这篇,不仅仅在于错漏百出,而且在于“故宫淘宝”总被人等同于故宫博物院,明明只是一个电商营销号,但是错误传播起来却是加成的,细思恐极啊!
关于故宫淘宝与故宫旗舰店(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之间的关系,曾在《北京故宫的博物馆文创,为啥有股撕X的味道?》一文里细细扒过了,目前故宫官微和官网上宣传的都是后者,而不是今天要扒的故宫淘宝。
扒之前把个人情绪还是说一下吧,个人喜恶上是很反感以后宫为噱头,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这种硬蹭后宫话题的营销。都是21世纪的共和国群众了,干嘛想不开去YY几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头破血流的生活,也不是不懂这苏点。
△ 这篇就是吐槽对象,不得不说这话题真是有市场,阅读量破百万了,原文网址: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18501563469062
这篇所谓的测评里,讲了四样东西,分别是步摇、高底鞋、指甲套和团扇,最终是为了卖最后那个团扇。(至于全文毫无测评,这大概算是标题党,就不吐槽了)
步摇:
不改名叫“造谣”都对不起背负的这些谎言
熟悉本号的都知道,关于“步摇”的内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有孙机先生偏历史考据的《【旁听服饰史】错认“步摇”许多年》和我从现在流行的“步摇簪”概念出发的反正《你管这些叫“步摇簪”?如今的古风簪子也只剩下吃藕了……》。作为首饰领域著名的错误案例,装逼首选学习内容,故宫淘宝依然错漏百出,实在是太不文化人了!
△ 文章截图
小编先是放了一件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金步摇,一般认为这是慕容鲜卑的遗物。然后贴了两张临摹的唐代人物,随便指着两个簪子说那是步摇,还自己给取了名字。
套用小伙伴的话就是,这前后图里的他所谓的“步摇”完全不一样,小编自己看不到么?!
关于“步摇”的答案,至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6.15)还在故宫展出着呢!就是著名的轰动的《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这个基于两个文明故宫交流层面的展出,小编真的不去看一下么?
△ 王冠 黄金 公元25-50年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品)
△ 树形模型 黄金 公元25-50年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品)
上面这两件展品在孙机先生《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里就有提到,他是这样介绍金冠的。
到了公元1世纪前期,造型较成熟的步摇冠出现了。1979年在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金丘6号大月氏墓中出土了一顶华丽的金冠。此冠的横带长47、宽4厘米,两端有环。横带上装有5簇图案化的树木形步摇,每簇高约12.5厘米,除当中的一簇外,其余4簇在树梢处各对栖2鸟,并在每簇树木上都装有6枚六瓣形花朵,且满缀可摇动的椭圆形叶子。这顶金冠不仅以步摇作为装饰的主体,而且清楚地表现出8只鸟和许多花朵,与《续汉书》所称步摇上有“八爵(雀)九华”之制相当接近。
——孙机先生《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
文物如果不知道它背后的知识与故事,那它只有本身材料的价值而已,但是如果你能从故纸堆里翻出星星点点的信息,在这个实体上用可靠的逻辑拼凑起来,那么它就变成了穿越时空的任意门。
△ 孙机先生论文中的配图
△ 我在“浴火重光”展里拍到的
从这张粗糙的线图到现场看到这顶大名鼎鼎的黄金王冠,我们是何等的幸运啊!这里头有这批文物在阿富汗国家命运多舛下得以保存的幸运,也有两个古老文明可以做一次这样交汇展览的幸运!
而另一个这次被命名为树形模型的在文中也有介绍。
金丘墓地4号墓墓上头部还出土了单独的一件步摇,高9电米,呈枝条盘曲的树木形,它除了系有可摇动的叶子外,还在细枝上串有圆珠。这与《续汉书》所说步摇在桂枝间“贯白珠”的作法更若合符契了。
——孙机先生《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
中国境内至今并未能出土完整步摇冠(形成对比的是,日本朝韩数量颇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其他文明里猜测它曾经的模样。
△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金步摇残件,这是已经是我国境内出土的很接近步摇冠的一件了
作为故宫博物院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之间,也是中国与阿富汗之间的文化交流,哪怕是营销号,挂着“故宫”两个字能不能不要总想着后宫剧戏码,也看看它现在正在努力做得事儿。毕竟,已经是【故】宫了,大清亡了不是么?
高底鞋:
我其实跟缠足关系也有一些
高底旗鞋究竟起源何处,没有找到很确凿的根据,其中一种说法是说它是由于汉女缠足,旗女不能缠足的一种模仿。但是它的历史应该是不长的,至少早期清宫画像里并没有这种高底鞋。
淘宝故宫发了好几种厚底的女鞋,它们本身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厚底,有的才是像我们在清宫戏里看到的那样(竟然还有一双女靴)。
△ 文章截图
高底鞋听起来很容易联想到现代的高跟鞋,但是其实并不算一个新鲜的事物,高底可以让脚显得小巧、身姿婀娜这种事,老早就有人发现了。
鞋用高底,使小者愈小,瘦者越瘦,可谓制之尽美又尽善者矣。
——李渔《闲情偶寄》
△ 明代高底弓鞋
这段真正的槽点来自于突兀地跟慈禧扯上关系,还夸了她一通。诚然慈禧作为历史人物,如何公允地评价她是一个严肃话题,至少这段文字绝对是不写实又不公允的。
△ 文章截图
从清初开始,就屡次颁旨禁绝妇女缠足,由于风气太盛后来基本将禁绝范围限定在旗人中。慈禧那次禁绝要说值得突出,也不过是把范围重新扩大到了全部妇女。当时不仅仅已经是清末了,禁缠足早已是许多进步人士的口号了,相关文章铺天盖地,更是慈禧西逃归来的事,颁布禁缠足、禁鸦片等不过是她“新政”的一部分,而这“新政”往往在史家眼里连顺应潮流也算不上,只是一种维持统治的应对而已。
△ 《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 1842-1911》中关于禁缠足的目录部分
所以小编是哪来慈禧深恶痛绝这个结论呢?虽然我觉得中国积弱这口锅圈给慈禧背,颇有些自古以来啥事都赖“红颜祸水”的遗风,但是不该洗的地方也不要乱洗呀!
指甲套:
就是一个不事生产的标志而已
△ 文章截图
首先,蓄甲的风俗是不分男女的,直到晚清带开始流行有指甲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审美到最后都是追求病态。这东西不是为了摆谱用的,要么故宫淘宝还是改名叫后宫淘宝吧!它就是一种不事生产的标志,所以民间也有很多指甲套。
△ 金镶石珠指甲套
如果谁戳到了自己,只能说谁让你明明是个劳动人民的命,非得摆大清亡了的谱?
团扇:
吹了这么多,就为了卖介个!?
终于到了这篇软文的重点,团扇!
团扇最初是不是盛行于宫廷是一句没有根据的攀附,小编不能为了点题强行造历史结论啊!而且它也不是我国最早的扇子形制,比如楚墓汉墓出土的“便面”是方形的,魏晋时期流行的是麈尾扇,直到唐宋时期我们熟悉的团扇才算真的是流行起来了。
△ 马山楚墓出土的便面
△ 《女史箴图》里的麈尾
所谓在西汉已经出现的论点是因为汉成帝时期班婕妤的《团扇歌》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但是这只能说明这把扇子是用丝织品制作的,是圆形的,并不能说明这是团扇。说一件是起源,不是找一个相似的出处,而是要需要论证中间的发展线索,否则只能叫做猜想啊!
而传入日本云云、骄傲云云,我都不晓得小编要怎么解释如今在中国更为流行的折扇了?
至于拿来卖的四把扇子,不就是最常见的印刷景区扇子么?
△ 故宫淘宝售卖的团扇,价格85元,限时优惠66元
△ 某宝上最常见的团扇,均价在几元到二十几元
我倒不是歧视景区扇子,至于价格也是愿打愿挨的,反正肯定和这篇文章里吹嘘“后宫妃嫔”是没半毛钱关系的了!
毕竟清宫团扇怎么都是这个水平的,还搞过一个叫“清风徐来”的扇子展,见《清风徐来——清代宫廷成扇展(团扇篇)》。去看呀!不是叫故宫淘宝么?
我看的展览多了,总觉得自己眼睛都养刁了。而且对于这个淘宝扇子的设计,我还想小小吐槽下能不能照顾强迫症患者?
△ 对,就是这两个杆子能不能对准?
要么我们就别抠图了,原图就是一个扇面,而且真心是特别好看!!
那荷叶也不怎么碍事啊,前面某宝截图里就有同款,卖16.9元,包邮……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
◄ 本文完 ►
“传统服饰”公众号原创,转载请于后台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