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的极简主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生活需要断舍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丁元英的生活

上面那句话是丁元英正式在古城居住下来,芮小丹第一次进入丁元英家中打量房间时的心理感受。丁元英房间只有音响,床,茶几,笔记本电脑等必需品,在这种个性的背景下,墨绿色的落地窗帘,乳白色的窗纱和藏蓝色的沙发,大板块,极简的色调就不再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只有沉静。

丁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平时就是喝茶,听音乐,上网,剩下主要的就是冥想,禅定,丁元英善于布局谋划,未雨绸缪,而做到这些就需要这样的环境,就应了上面那句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极简主义

极简二字放在设计,艺术上那么它是一种风格,如果极简上升到思想层面,那么它就是一种主义,是价值观,是哲学!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拥有的东西越多,那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整理,收拾和维护,对此我直接联想到两种职业的工作,一种是从事一些文案,编辑,档案等与文字资料相关的工作,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整理,收拾,维护,而第二种就是软件开发,软件开发都要涉及一个维护成本,你写的代码越冗长和复杂,别人读起来困难,改起来就更困难,时间稍微一长,可能自己写的代码读起来都费劲。一个系统的稳定,就需要每一部分要稳定,以最少的代码写出一样的效果这是被绝大多数人推崇的,这体现的是“简”的思想,所以软件开发行业中大型系统经常是牺牲运行效率来换稳定性,节省维护成本,性能低可以借助高配服务器资源,技术手段去提升,但是代码写得烂,不稳定,难维护这是没法借助外在手段去改变的。

早在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威廉就提出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

极简的人更容易成功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穷的人在乎的东西很多,家里的东西也很杂乱,忙活在各种杂事之中,因为很多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有价值的,现在用不上,以后也准能用上,而往往有一些成就的人集中精力在有有意义,感兴趣,想做的事情上,其它方面的干扰相对就少,往往他们就更容易成事。

乔布斯在的时候,用极简主义成就了苹果,一年只出一款手机,而在手机上把极简主义运用到了极致,按键变触屏,保留一个键,剔除多余的东西,只在乎用户所在乎的需求。

微信张小龙,微信主页那个孤独的背影,摇一摇功能一上线,用户暴涨,马化腾怕被抄袭,张小龙则认为这东西已经简单到不能简单了,极简是不能被超越的,张小龙对优秀产品的理解就是极简。

前阵子,扎克伯格被上热搜,原因是在听证会上同意中国窃取美国技术的观点,而像苹果谷歌等其余四家则表没有证据的态度。这件事暂且不说,而回到主题,他本人也是极简主义的代表。

上面举的例子都是成功人士,拿成功之后的例子来说好像确实有点马后炮的成分,但对于极简更易成功这观点我们有自己的思考, 老子《道德经》中“少则多,多则惑”,这里的少和多指的是选择,人的精力有限,选择少专注反而有收获,选择多,投入不够,反而更迷惑了,最后整个人乱了,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一个杂乱的环境对人的心情有什么影响,这我不知道别人,假如房间杂乱的时候我就没有学习的欲望,我一定要把房间打扫整理完我才感觉到舒服,不至于有是坐在垃圾堆旁看书和工作的感觉。在工作中,保持了几年的工作习惯,就是喜欢整理,从电脑分盘,到文件命名,都有自己的风格,手机使用上,从不更换主题,最多是换壁纸,手机主题向来追求简约风格,从手机使用到电脑使用,到工作习惯,追求的都是效率,在大部分情况看,效率要求要高于可玩性。

极简生活在各个层面的体现

极简物品

物品一定不要杂乱,这个很占物理空间和人的心情,定期清理不要的杂物,不要有丢了可惜和以后一定会用到的思想,只买自己有用的必需品。

极简精力

在精力层面极简,最好要有计划,要有准备,做的时候才能稳而不乱,稳而不乱还需要对事情进行主次区分,专注于主要事情,不要在做某件事太过多去考虑其它事。

极简表达与沟通

在工作中,表达沟通能力是我们工作能力的一大主要体现,这个需要我们特意去训练,尽量用简洁的言语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突出重点,表达能力强的人无形之中塑造出一种干练的形象。

极简交友

生活不需要酒肉朋友,点头之交,除非你的生活就是这么一个状态,这样的朋友多还会把你扯进所谓的“情义”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氛围很重要,所谓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你所交的朋友,一定是具有你所欣赏和学习的闪光点的。

总结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曾出版《断舍离》,这本书很畅销,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提倡极简主义,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不需要的东西,脱离执念。人的精力有限,我们需要将精力专注于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