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简悟:写给初学中医的亲们,望有所裨益(现代理论解释脉象)

把脉乃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辩证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把脉的确是个技术活,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但凡事都有窍门,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亲身体会谈谈我的脉诊简悟。

这是早年上大学放假在家是的一件事,邻居的一个小男孩,四五岁。大冬天老是脸热发红,连耳朵都是血红的像鸡冠一样。睡着了更重。当时想脸热脸红,小男孩乃纯阳之体,当属正常。我就顺口问了,大便怎样?干不干?小便黄不黄?家人回答说,大便干,小便黄。也看了舌胎,舌质舌苔都有点偏白,还有点润,但不重。

《伤寒论》讲,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于是就拟了张小柴胡原方。过了两天病家反应说,没什么效果。于是,我又调了一下方,小柴胡去半夏,党参改太子参并加了3克栀子。

过了两天我又看见这个小男孩,脸不红了,我心中还很开心,还有点小得意:切,小小毛病手到擒来。但是他脸色看上去有点青黄。我想是病刚好,或者是用药太凉了。等两天自然会恢复吧。

过了两天邻家晚上叫我说让去看看,说脸又红了。去了孩子睡的很熟,听了听呼吸不快,手放在鼻子旁感觉出气不怎么烫,摸了摸手脚和肚子,温度都算可以。

最后把脉,发现我以前判断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居然寒热都判断错了,脉象大而缓且无力。基本方向一错,一切全错。

我问孩子平常吃饭怎样,家人说还行,我说还行是怎样,家人说就是也吃,但是吃不多。

不管是气虚发热,还是因为里寒发热,总之前方绝对开错了。重新开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各20加大枣加红糖当茶喝。后来再见这孩子,脸红的现象没有了。

这次的事给我的教训很深,脉诊的确不可轻视。

讲自己简悟脉学吧,把脉首先要有一双敏感的手,其实也要有点天分。学把脉的时候,除了大学教材也买了许多书,濒湖脉学肯定必买。但总感觉是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所以,就一直从现代学科中找灵感,期望从中找到好理解的办法。

后来从生理学中得到灵感,又根据力学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比如,我站墙边向墙上泼水,用力越大,水反弹我身上就越多,就这么个原理。

这样的话,血液到达各个脏器,有多大力就应该反馈多少力。

人体出现问题,无非是体内的组织脏器气血能量分布不均衡导致的,不均衡,就有的组织脏器气血过多,有的脏器气血过少,血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力的不均匀。反映到脉上,就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

再简单点讲四个字:热胀冷缩

中焦实热的人,双关比寸尺就会有力,大。(热胀)

中焦虚寒的人,双关脉就虚,弱。摸着凹下去一块。(冷缩)

想通了之后,实战看看。

其实,大学时班里几十个人就能把脉学练起来,每个人体质不同,脉象也不同,几十个人也就足够了。另外都是年轻人,身体稍有变化,就能在脉象上显示出来。还有就是年轻人的病没有多重的,脉象变化也很轻微,有时候脉象的变化仅在一二头发丝之间,绝不是夸张。稍微的病变能把出来,年纪大的、病重的脉象就更不在话下。

基本要求:随便拿几根头发在手上,轻捻应该能分出是几根。

原理说过了,那基本的定关,手中指中心线对着对方的桡骨茎突最高点,感受到搏动后其余手指放下,就可以了。这个不详细说了。

我第一次用这个原理把脉,对着书,看着图念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我上学时因为是家里祖传经常跟人看病,有天一个舍友,说没事给我把把脉,我说行啊。一搭上去,双寸脉摸不到,右关还偏弱,整个脉跳的还行,节律好那心脏没事,看着他也不像心脏病的人,整天活蹦乱跳的。听着也不喘不咳,肺和呼吸道也没事。那就是大小肠的问题了。于是我迟疑地说,也许、大概、应该你是肠道不好,有寒。这小子“嗤”一下笑了:我都拉了两三天肚子了,你给开点药呗。我说那你就买点参苓白术散加附子理中丸吃几天估计就好了。

最好的例子是女孩子月经周期,可以比较完美验证我的想法,女生月经快来的时候首先子宫内膜要充血,小动脉增粗。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充血多血流增大力量变大,反映到脉象上,尺主下焦,尺部脉应该是增强的。确实是这样,身体比较好的女生比较容易把出来,月经之前,双尺部会比较有力量,力度会随着月经来临而增强。

月经来之前的脉象有时候跟早孕不太好鉴别,都是尺部滑而有力,这时候要靠问诊或者是试纸,不行就B超。现代科技好用就用,我们不一条腿走路。

如果月经来了之后,有人双尺部很快就会变空虚,没那么有力了。也有的会经过一两天慢慢的变空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常有看上去身体比较健壮,气色比较好的女性,但双尺部特别弱,我会问是不是经期,十有八九都是的。

正常人刚吃饱饭,气血回到消化道来消化食物,胃肠血液变多,反馈到脉象双关变强,很多人右关明显,所以,最好晨起空腹看中医最准确。

寸关尺代表上中下,左手代表左边,右手代表右边。浮脉代表体表,沉脉代表身体内部。这个早有定论。

其中有一个问题,左关和右关分别代表肝胆和脾胃,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壮的情况下,说话声音洪亮有力,反应机敏。如果左关鼓起,就判断肝胆有热有胆囊炎有肝火,患者常常称是。右关鼓起,有胃热胃火,对啊对啊,常常胃酸反酸嘴里上火脸上起痘。双关鼓起,中焦有热,热胀冷缩。

像那种身体很湿寒的体质,比方说,喝一口凉水就不舒服,甚至拉肚子,甚至有的人整个身体左边都不好,左颈椎,左腰,左臀,左膝盖全部怕凉怕风,诊脉会发现左手脉比起右手脉差很多,这个跟左手对左边,右手对右边相符合。

常常碰见的脉象,左关很弱,右关却大,这时候往往不是胃火,有火也是虚火。说肝虚寒,也行,木不生火,火不生土。

左关弱,右关却大,还是中焦、脾胃虚寒,怎么寒都行,反正不是实热。这种我遇见很多。

如果要是左关脉大,右关脉弱,那胃可能不好,但通常还是肝胆有热,该清热还是清热。

总结:双关独大,中焦实热,左关大右关弱,肝胆有热。

双关独弱,中焦虚寒。左关弱右关大,还主脾胃寒。

这是我比较奇怪的地方。

其他的就好用了。双寸脉大而有力,超出腕橫纹了,溢脉主头不舒服。头晕头胀睡不好,气血过多的向上部去了,脸红易怒,失眠多梦,或者血压高。颅骨是个封闭的结构,所以气血稍有上行,就有症状,也容易在脉象上显示出来。气血太多,颅压上升,大脑温度太高,失眠多梦,脸红易怒。

下肢承受能力强,压力变化影响不大。比方说下焦湿热想在脉上显示出来,症状需要很明显才行。

身体哪个组织部位气血过多,相对的脉象就大、实、有力。

哪个部位气血过少,相对的脉象就小,虚,无力。

打别人一巴掌,自己手也疼,力与力是相互的。

若一个人右尺部特别弱,问,右腿怕冷?答,是的。如果双寸部脉极弱摸不到,问:蹲一会起立会不会眼前发黑,答,会。那是因为血液向上部供应太少导致的头晕,若是左寸脉见迟、缓、弱,甚至节律不齐,就问夜晚做噩梦否?答,天天做,因为心阳虚的患者会老是梦见死人。有的患者有时候还老是做梦飞翔,问咋回事医生?那根本就是大脑供血不足在睡梦中眩晕感引起的。大脑气血太多温度太高就会梦见打仗,温度太低就会梦见水。《黄帝内经》里说的。

以六部脉诊断心脉。常常有吃不下饭的患者,一把脉,所有的脉沉,迟,细。节律不稳,二话不说,直接强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分钟起效,火生土吗。其实这也是《伤寒论》里的原则。

浮脉是体表大量的汗液排不出去,组织内压力升高,导致动脉水液潴留,无法向外扩散。动脉血液太多,过度充盈后,轻微怒张,跟下肢静脉曲张原理一样,下肢静脉曲张后就会浮现在体表,动脉也如此。

沉脉是身体内部能量都不够用,所以减少体表供应量。比方说冬天,如果血液都到体表就无法保温,夏天相反,为了散热血液多到体表来,所以夏天脉洪,而且人的脸色看起来好看些,但是胃肠缺气血能量导致食欲通常不好。所以,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以前我还不理解,现在我大夏天都吃四逆汤,比吃姜强多了。春秋处于冬夏之间,而脉见春弦秋毛。世间所有的物理现象,对人体同样起作用。比方说热胀冷缩,人体也会吗?当然会,否则解释不了脉学的夏洪冬石。

人体毕竟也是物质组成,我们肉体严格遵循这世界严苛的规律。比方说若是走路不小心就会摔死,这就是地心引力。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什么不呼出二氧化硫?氢氧结合产生水,绝对变不成碳元素,这就是自然和宇宙的严苛规律。人,绝对遵守。世间万物,绝对遵守。为什么会这样?所谓:道法自然,这就是道,就是这样子,人也不例外要遵循。其实,除了自己的思想认知,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这才是我学中医这几年最大的感悟。人因为有思想所以总自我,总是觉得改变了世界,其实什么也没改变。不要总想着凌驾于万物之上,从肉体上看,人跟条狗、跟只猪没多大区别。

我生在农村有时,当年农村缺医少药,村里没有兽医,自家喂得猪出了毛病也来找我。同理,一只低体温的猪,精神萎靡,灌一碗四逆汤下去,也会好。发高烧,白虎汤加苍术,照样退烧。我们人比他们高级多了?

从我意识到人其实还是物质,物质也绝对受这世界上的各种规则严格约束以后,许多中医问题才豁然而通,医术才突飞猛进。

所有自然界法则,用于人体也同样有效。

浮沉定表里,迟数定寒热,有力无力主虚实,再配合望诊神色形态,闻声音,问病人反应,再配合六经八纲辩证,一般外感杂病基本够用了。

总结:

脉学原理就是

什么地方气血供应过多,血液压力就大,反馈的力度就大,相对应的脉像就有力,主实主热主淤堵;什么地方血液供应不足,血液压力小,反馈力度也就小,相对应的脉像就无力,主虚主寒主不足。

脉数脉迟、脉紧脉缓、脉长脉短、脉宽脉细、脉匀脉乱等同理,自己去悟,就不再啰嗦。

就说这么多吧,所谓:实践出真知,天人相应。自己认真体验就是了,粗陋之见,见笑了。

(0)

相关推荐

  • 中医脉诊 第9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二)

    中医脉诊 第9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二)

  • 中医脉诊 第8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一)

    中医脉诊 第8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一)

  • 简谈脉诊

    本人年轻时心高气盛,总认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太不完美,表述模糊不清.现今已年近花甲,身边带有众多徒弟,为了使徒弟们能真正掌握脉诊,所以下决心写一篇简明扼要,对初学者能真正帮助到的临床脉学 ...

  • 中医脉诊学在线阅读

    <中医脉诊学>改变了中医传统论脉的写法,在浩瀚的脉学文献中,精选其要旨,阐发其精华,在继承中有发扬,在肯定中有分析,使后学者有所遵循,便于取舍.书中还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脉象的现代研究进展, ...

  • 脉诊初悟

    除认准各脏器本脉而外,明辨阴阳虚实.明辨气血盈亏,为辅. 这里先谈各脏器本脉.自左手寸关尺开始,其本脉分别对应: 心脉洪大,肝脉弦长,肾脉濡弱:再看右手脉寸关尺部位,分对肺脾命门,其本脉分别为:肺脉生 ...

  • 初学中医:送你最易理解的脉诊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平缓脉: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脉,多见于正常人.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 ...

  • 初学中医: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一)胆的解剖形态 1.胆的解剖位 ...

  • 医学传心录--读书笔记之 诊脉传心,初学中医的必背口诀

    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 浮沉迟数为之则. 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 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 脉沉无力乃是弱④,微沉有力是为实. 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 数而 ...

  • 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 (一)胆的解剖形态 1.胆的解剖位 ...

  • 初学中医:送你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 ...

  • 初学中医脉诊的必看之作;最简单快速的脉诊入门

    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有西医,也有中医,我初学时,我临床进修的一位老师也这样认为,在他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然我不以为然,心想,既然是老祖宗传了 ...

  • 既可把脉亦可观脉,初学中医者最易上手的脉诊:小儿脉法

    儿科又叫幼科,古代中医则多称之为"哑科",为什么会这么叫呢?主要是因为较小的宝宝不会说话,稍微大点的儿童虽然能讲话,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和医生交流,无法表达何时患病,所患何处,这无疑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