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对四逆散的文献总结,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四逆散医案,进一步认识四逆散适应证候及证治规律。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频数统计分析方法、关键字统计分析法、黄金分割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49例医案(其中298例来自2016年以前公开发表于中医药期刊的四逆散病案文献资料和51例来自导师门诊四逆散医案)作深入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因、病程、舌象、脉象、用药规律、服药剂数、西医疾病谱、中医疾病谱等。归纳总结出四逆散证的主要适用指征、加味药物规律、西医疾病谱和中医疾病谱。最后将结论与历代医家的见解进行比较、印证,探究四逆散的证治规律。
结果:(1)四逆散的一般发病规律:在性别上没有明显规律性。发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人,其中青年人发病最多,中年人次之。发病季节方面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病因为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病理产物等。主要病程为一年以内。
(2)四逆散证的临床辨证指证:主要舌质为红舌和淡红舌,主要苔色为黄色和白色。由于舌形的样本数据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四逆散的主要脉象为弦脉、细脉、数脉。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手足不温,胸闷,胁痛,腹胀,嗳气,大便艰难,口苦,呕吐,胁胀,口干渴,小便黄,脘痞,胃脘痛,乏力,失眠,脐腹痛,心烦,大便秘结,善太息,易怒,发热,烦躁,小腹痛,大便溏,情志抑郁,胸痛,反酸,短气,头晕,心悸。
(3)四逆散证的用药规律;柴胡的常用剂量为10克,12克,15克。枳实的常用剂量为10克、15克、6克。芍药的常用剂量为15克,10克,12克,20克。甘草的常用剂量为6克、5克、10克。349例四逆散病案中加味药有188种,19类,总共出现877频次,平均每味加味药出现的次数4.6次。主要加味药物类别为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主要加味药为
玄参、大黄、川楝子、郁金、延胡索、香附、丹皮、黄芩、白术、黄连、木香、当归、半夏、川芎、桂枝、肉苁蓉、薤白、丹参、栀子、佛手、桔梗、牛膝、陈皮、槟榔、厚朴、鸡内金、蒲公英、太子参、麦冬、砂仁、吴茱萸、桃仁、黄柏、黄芪、旋复花、杏仁、瓜蒌、车前子、龙骨、青皮。
服药剂数主要为3剂,2剂,5剂,7剂。
(4)四逆散证的疾病谱:
四逆散的中医主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病证是脾胃病证、肝胆病证、妇产科病证,其中又以脾胃病为主。主治病证为胁痛、胃痛、腹痛、便秘、泄泻、胸痹、阳痿、痞满、感冒、痹症、肠痈、头痛、痛经。
四逆散治疗西医疾病涉及14个系统,106个病种,
以消化系统疾病最多,消化系统中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
其次是妇产科,妇产科中以痛经、慢性盆腔炎、闭经等较为多见。
再者就是神经精神科疾病也较多,所以四逆散的西医主治疾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妇产科、神经精神科等。
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散药方的使用已超出《伤寒论》记载的内容,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使用四逆散的机会。
(2)除内科使用最多以外,妇科运用也较多。四逆散解郁的作用与妇科疾病多气郁相吻合。
(3)四逆散用于腹痛是常见的适应症候,能治疗肠痈是意外发现,从统计出的数据而言,肠痈也是四逆散的适应病证。
(4)从数据统计出的脉象、症状、疾病等表明四逆散不是阴虚或阳虚所致,四逆散更适用于脾胃系和肝胆系、妇科疾病,偏向于少阳病波及脾胃的表现,所以四逆散从六经归属划分应该归为少阳病。
(5)四逆散的兼夹证可以有夹热、夹瘀、夹气滞、夹虚、夹痰饮,辨清兼夹证,可以针对性选择加味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