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曾爱过的实体书店
文/杜辉
再见了书店(主要指实体书店),曾经作为知识、学习、思想、智慧象征的书店,曾经承载了众多人情怀和理想的书店,虽然苦苦挣扎了若干年,虽然一直在想办法自救,但在未来大部分终将离我们而去。当然这种离去不会突然出现,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悄悄地发生。
不相信嘛?大家可以回忆下,最近20年左右的变化。曾经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有的书店还剩几家?曾经儿时、青年时期买书的书店还剩下几家?这些书店的消失,对你的生活影响巨大嘛?应该是微乎其微吧,细微到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他们的消失,或者都不曾想起那里还有过一家书店。
03年的非典,让互联网井喷式的普及与发展。其实并非是非典之前大家不上网,而是因为非典这种特殊外力的影响,大家都不能外出,从而获得信息及娱乐就要更多的依赖网络。也因此互联网从渐进的发展速率,达到了短期内的井喷效应。伴随着这股互联网热潮,网店行,实体悲的宿命也开始降临到了图书出版行业。不到20年的时间,实体书店从渠道的绝对垄断者逐渐的配角化,网络书店从图书发行的辅助渠道变为绝对的霸主。
其实这近20年间,报刊业已经用行动给图书出版行业演示了未来的发展走向,但大部分出版从业者并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或者是对这种趋势无能为力,而甘做鸵鸟。03年非典前,报刊业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发行量与广告费均节节攀升。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是开足了马力扩军。期刊这方面是季刊改月刊,月刊改半月刊,半月刊改旬刊。报纸那块是不断的扩充版面、副刊。仿佛大好市场就在眼前。遍地是金的前景让从业者都对未来信心满满,几乎没有人看到因为互联网普及而面临的覆灭危机。然而非典过后,消费者突然发现,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比报刊更丰富、更及时、更便利、更廉价,报刊成为可有可无的事物。报刊的发行量开始了断崖式下滑。本人02-04年曾就职某电子游戏期刊,02年最高单期印刷量曾到了20万左右。非典过后,开始直线下滑,04年中离开杂志社的时候,实际发行量就剩不到5万。前几年看到消息说这本期刊已经停刊(自己其实暗自庆幸当年的选择,细节以后另写文章讲述)。发行量直线下滑后,广告收入自然也不可能维持。在杂志下滑的阶段,也曾尝试自救,但自救的方式就是开发新的期刊、新的副刊。但路走错了,你多找几匹马拉车一样不会到达目的地。
这次新冠疫情相比非典,其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对图书出版行业也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其实一直在发生,只是通过疫情的外力刺激,让原本需要几年甚至十数年的过程,将在短短数年内完成,这就是实体书店的消失,倒推上游的变革。
根据开卷数据,2020年上半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9.29%,其中网络销售渠道反而上升了6.74%,实体销售渠道下降了47.36%。总体下降,网店反而增长,那就意味着实体书店因为疫情失去的顾客一部分已经转到网店,而其他失去的顾客,一部分也将永远失去。实体渠道中,一二线城市超大书城的下滑比例54.68%,大书城下滑比例为56.43,中等书店下滑比例为42.99%。在不同城市规模中,一线城市的实体渠道下滑57.43%,二线城市下滑50.78%,三线城市下滑36.99%。
实体书店的存在,不会戛然而止,但会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步消失。首先,疫情期间,大家更多的依赖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娱乐工具、学习渠道,对于图书的需求更低。其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局,会让更多人减少非必要开支。图书作为非刚需可多渠道替代产品,将会是压缩开支的首选项之一。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旦习惯形成,大家发现生活不会因为缺少了图书而不好,那未来对图书的需求只会更低。这部分消费者里,相当比例消费者将减少或者不再从实体书店购买图书,甚至减少或不再购买纸质图书。而此次期间实体书店所遭受到的重创,对一些书店已经堪称毁灭性打击了。在可见的中短期未来,疫情大概率反复,需求面难以改观,目前没有垮掉仍在坚持的书店,也大概率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在实体书店当中,一二线大城市的书店会先垮掉,因为越是大城市,物流越发达,网店的普及率和依赖度越高。而越是大型书店也会越先垮掉,因为在其所需要的房租、水电税费、人员成本是无法和收入达成平衡的。而综合性的超大书城,其曾经生存优势之一就是品种的齐全。但再齐全其店面面积也有上限,永远不可能相比网店的无限品种。曾经的众多实体书店,尤其是新华书店,政府采购、团购、教材教辅采购等这些非市场销售占比较大,但随着经济收缩,这类采购也将缩减规模,对他们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一方面非市场采购萎缩,另一方面市场销售都转到网上渠道,那大书城、新华书店里的许多门店,将会成为第一批消失的实体书店。而随后的是中型综合书店。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将是少量的特色书店、独立书店,或是以其他消费为主附带图书销售的主题书店。
虽然有一些人对实体书店独有情怀,但终究这部分人是极少的一部分,其消费力完全不能支撑大中型书店的生存。而随着实体书店的消亡,网店的渠道集中度更高,出版机构的话语权消失殆尽,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渠道狭窄,竞争激烈度进一步提升。一切的变革都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发生,而这些渠道的变革,又将反推出版上游的分化、变革。许多图书出版机构会退出、转型、改行,还有一些干脆倒闭、消失。最后只剩下一些大型具有较强资本实力以及独具特色或产品不可替代的中小型出版机构存在。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这种改变会马上到来,但这种不相信其实只是不希望看到,而不一定是真的不信。大家想想二十年前有几个人会点外卖,现在有多少人几乎每周都点外卖?以前满大街的音像店,现在踪影何在?但书店和纸质图书真的就会彻底消失嘛?答案也是绝对否定的。
音乐行业从黑胶唱片发展到磁带,又从磁带发展到CD,然后到现在的数码音乐。载体改变了,实体渠道消失了,但音乐行业仍在。而且真正的发烧友仍会去收藏商店里购买黑胶唱片,且黑胶唱片的价格不降反升。图书其最终的消费人群要远较唱片业广阔,所以仍会有一些书店和图书出版机构生存下来,但市场整体规模必然要大大压缩。
这种趋势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不是依靠情怀、理想就可以改变的。与其逆势博弈,不如顺势而为。自己也曾经是实体书店与纸质图书的拥趸者,但是现在一年数百到数千元的购书,绝大部分是从网店购买,少部分从书市购买,实体书店几乎门都不会进了。其实就是去书市,也不过奔着购买古旧图书去的,对于新书极少会选购。想想自己身边还残存的爱(纸)书人,有多少不是如此?
在这一切的变化中,二手书销售渠道会有一个中长期的繁荣。例如多抓鱼这类的平台,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数年的变革,最终图书出版行业归于小众消费。在这种变革中,作为出版从业者的我们,是找好出路,寻求新的发展,还是坐等行业的消亡,混吃等死?你曾经拥有的也许只是一无所有。路就在前方,拐个弯也许就有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