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夜晚醉酒后写下一首豁达词,流传千古,治愈无数中年人

文 | 季节 ·  图 | 网络

“老爷怎么还没回来?这都快十点了。”小厮看看月亮高悬的天,再望望月辉下空无一人的路,不知还要不要接着等。

他家老爷近日时常会与朋友们畅饮,有时候要等天泛鱼肚白的时候才会回来。

就上次,他就傻兮兮的靠着门口等了一夜,半梦半醒的差点染了风寒。

想着想着,便打了个哈欠,眼睛半睁半合,满眼的困意已经快支撑不住。

算了算了,都这么晚了,想来老爷今夜又不回来了,还是去睡觉吧,早些醒来等老爷吧。

“东坡兄,来满上,咱们接着喝。”席间一位男子,满脸通红,醉眼朦胧,摇摇晃晃的举着酒坛,将酒一股脑的往碗外倒。

苏轼端起碗来,正要一饮而尽时,却是空空如也,不由发笑:“不喝了,不喝了,该回去了,家童还等着给我开门呢。”

说罢便跌跌撞撞的往出走,哇,这月亮真亮!咦,这路怎么还弯着呢?

“嘭嘭嘭”这是苏轼第三次敲门了,回应他的依旧是家童时大时小的呼噜声。

夜风一阵又一阵的袭来,吹得苏轼有些发凉,脑子也逐渐清明起来,之前迷迷糊糊的,还差点摔了跤。

既然回不了家,索性趁着月色正浓时,绕着江边走走吧。

夜幕深沉,白日的喧闹早已被遮盖起来,月色之下的江涛,似乎也平静许多,起起伏伏,江声入耳,天地寂然,此时此刻,只余一人。

平日里被忙碌热闹占据着,如今风吹酒醒、月夜安然,倒是难得自处,往日回忆便纷纷涌上心头。

这是他来黄州的第三年,昔日因“乌台诗案”受诬而锒铛入狱的往事历历在目,那在牢狱中的百天煎熬刻骨铭心。

试问,当时意气风发,在科考场上大放异彩的少年苏轼,可曾想到过往后会处于常年被贬,谪居异地的境地之中?

他这大半生,在官场上沉沉浮浮,身不由己的辗转,志不达意的失落,不知何时,那恣意自由的少年心性消失殆尽。

他就好似那江海中的一滴水,心有所求,或想逆流而上,却终是有心无力,顺着波涛的方向流动,不知归途。

他多想撑起一叶扁舟,远离这世间喧嚣,在自然万物中极尽从容,再不问人间悲欢,将余生寄托。

江海广阔,天地苍茫,思绪随着夜风送往远方,再回神时,手中宣纸染墨,尽是潇洒。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

上片叙事,点明了饮酒的时间与地点。

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清贫,有时候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但苏轼并没有沮丧放弃,而是在城外开垦了一块荒地,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将此地命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词中“仿佛”二字说明此时的苏轼正是醉意朦胧,连时间都分不清,可见“醒复醉”的纵饮程度,一个恣意豪放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紧接着以动衬静,用家童的鼾声如雷与波涛江声来衬托月夜寂静的环境氛围,为下文的回忆与感悟做铺垫。

下片抒情,暗含哲理。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两句,

大意是一个人的身体是自然赋予,不要过于夸大他人的价值,人行天地间,总有消散时。做人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保全自己的生机,不要总是因为思虑太多事情,而让自己变得忙碌焦虑。

苏轼在政治上连续遭受打击,心中自然苦恼,故而追寻道家“无为”,以求超脱。

“夜阑风静縠纹平”是外景与内心的结合,既是静谧美好的自然,也是心中一直想要追求的自在安然的境界。

于是乎,情到深处时,望着广袤江面,顿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慨叹与向往,自由浪漫,旷达不羁。

这首词由写实到写意,由苦闷悲慨到豁达顿悟,皆为至情至性之言。

此时的苏轼在经历了人生最重大的打击后,在儒、道、佛三重思想的塑造下,拥有了全新的境界。

无论身处何地,永远乐观旷达,在自然中寻求安慰,在生活中创造趣味,他所行之处,总会芳香四溢,余味悠长。

当时写下这首诗的苏轼,正值中年,正如同现在很多在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一样,身上担着柴米油盐养家糊口的责任,生活上、工作中总是面临着各种繁琐细碎之事。

每一天都过得很快,快到看不清自己,在生活的压力中支离破碎,却依旧要负重前行。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大抵是许多四处奔波的人心中的理想吧,那是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是诗意美好的远方。

在繁忙的路途中,被治愈,被宽慰,让杂乱的步伐偶有停留,让烦躁的内心渐感安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