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斋札记】每个人都是父母发射的“卫星”/马 达
这些天总在琢磨,人从出生问世到一辈子的成长,多像父母的一件试验品呢!且快乐且痛苦地孕育,既耐心又细致地教诲,小心翼翼地呵护,含辛茹苦地付出,满怀期望地希冀,牵肠挂肚地关注,无微不至地惦记……不管走出多久多远,父母总是在“发射台”上揪着心观察着、引领着、向往着……我们每个人,就是父母精心发射的一颗“卫星”。
说来也巧。偶尔在近日的“抖音”上看到一好事者,正是将现代人养孩子比喻为“发射卫星”,她在“抖音”中调侃说,父母花费十几年心血,确保每个环节数据准确万无一失,一旦孩子考上大学,如同卫星飞向天际,只间断给父母发来微弱信号:“给点钱、给点钱”,当父母将钱寄走时,又收到太空传来的微弱信号:“别啰嗦、别啰嗦”……真是不谋而合,说得倒也挺形象。笑过之后给予人的思考良多。
科学领域里,那些发射成功的卫星,肯定是按照先前的设计进入了运行轨道,一招一式都在发射者、指挥者的监督、掌控与期冀之中。成器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之所以成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初的设计和打造正确无误,即便后来会有些偏差自身也能够调控和修补完善,确保一直照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而那些发射失败的卫星,无疑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或进入后又脱离了运行轨道,有的行为已难以掌控在制造者和指挥者的监控之下了。有些失败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忘记了初心,摆脱了必要的管控,像失去方向的卫星一样独往独来,肆意妄为,最后落得个南辕北辙、一败涂地的下场。
值得深思的是,有些作为“卫星”制造者和发射者的父母们,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怪圈,失职失责,导向错误,或拔苗助长,或娇生惯养,或放任自流,或越俎代疱,因而古人留下有“至要莫如教子”之说。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由父母所发射的这种“卫星”的可控难度很大,也可以说原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预定轨道可走,前行的道路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其运行的过程中,要求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更要有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足够的定力做保证,尤其对抗挫折、拒诱惑的能力要求特别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从一般意义和规律层面看,这种难以控制的“卫星”也大有可控的空间,那就是一个人从小必须接受的正确无误的行为规范训导,以及与这种训导效果相关联的环境熏陶,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在内的教育引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注重培养子女自立自强自警自律的能力,是十分至关重要的。倘若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卫星”自身具备了这些方面高度的自觉和坚强的定力,自然也就加大了“发射成功”的系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这里把每个人比喻为父母“发射卫星”,才显得更为贴切、形象,值得深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