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拼的就是父母
有人说:天才不可复制,但优秀一定有迹可循。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如果说学习有什么捷径,那一定是父母帮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和好心态。
最好的学区房,是父母的书房;最好的名校,是温暖有爱的家庭;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极限挑战》曾有一期节目中,有个特别的环节:
主持人先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后问问题,如果回答是,就往前走,否则继续留在原地。
1.父母是否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科目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4.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你要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六个问题结束,有的孩子已经从起跑线走进了体育馆,有的还在途中,还有人依旧留在原地。
那些留在原地的孩子,余生即使拼尽全力,也很难超越走在最前面的那些人。
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拼父母。只不过在教育语境下的拼父母,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所能创造的资源环境,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有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
2018年,有一份高考状元家庭背景曝光,结果显示:
2018年部分省份高考文理科状元共68人,其中70%以上的孩子家中至少在地级市有套房子,90%左右的孩子家中属于小康家庭,而只有不到5%的孩子来自农村,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不得不承认,父母创造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孩子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走得更从容。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你越优秀,孩子就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我身边就有认识的孩子,就小开始尝试各种兴趣班:钢琴,绘画,芭蕾舞,小提琴,游泳,编程,书法等等。”最后挑选孩子感兴趣又有天赋的一二个,然后好好着重培养。除了兴趣班,文化课,包括如今小升初考试比拼的已经不仅仅是学科成绩,而主要是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所以你会发现,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就完全不一样,得到的机会也就天差地别了。其实有些农村的孩子不是没有天赋,而且难以去发现天赋, 比如其实他对乐器很有天赋,但是农村没那个条件,更主要的是没记这个机会让他去体验和尝试这种乐器,更多的童年生活可能只是在农活或稻草堆里度过的。
俗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柏拉图说过:人生其实就是一种死亡练习,但人类何尝因为注定要死亡而放弃奋斗。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