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是《诗》的第181首。这是一首公务记叙诗,描写的是周王朝的政府机构(即周宣王及其臣属)在安定民众中呕心沥血的辛苦,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表扬,这种手法延用至今。西周晚期,内有周厉王之乱,外有玁狁(猃狁xiǎn yǔn)入侵,加之持续天旱,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需要王朝统治者加以安顿。
古往今来,对《鸿雁》的创作年代认识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是周厉王或周宣王时期,但对其主旨,历来则看法不一。主要有三种:一是“美宣王说”;二是“流民哀怨说”;三是“官员抱怨说”。
“美宣王说”,即认为此诗是赞美周宣王的,如《毛诗序》说:“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意思是,周宣王收拾其父亲周厉王的烂摊子,让老百姓生活安定,各得其所。这是主流认识,本文采信此观点。
“流民哀怨说”,即认为是流民自叙悲苦的,如朱熹在其《诗集传》中说:“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虽然能够体现出朱子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民本思想,但似乎与本诗的语言表达不符,至少最后一段不好按这种主题来理解,备作一考。
“官员抱怨说”,认为是写周宣王派遣的使者在报怨工作中到不到民众理解的委屈,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周王朝的政府官员境界不高,做一点本职工作,就想听人民的称赞,不愿听人民的批评?这怎么行呢?
注释:1、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2、之子:那人。或指使臣。于:语气词。3、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4、征:远行。5、劬(qú)劳:勤劳辛苦。6、爰(yuán):在此。矜(jīn)人:穷苦的人。一说矜即怜悯。7、鳏(guān)寡:孤苦无依之人。鳏,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8、集:停。中泽:即泽中。9、垣(yuán):墙。此处指筑墙。10、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11、究:终将。宅:居住。12、嗷(áo)嗷:鸿雁的哀鸣声。13、哲人:明智、通情达理之人。14、我:或指使臣。15、宣:宣示,表现。骄:骄傲,骄气,骄奢。一说通“矫”。
《鸿雁》全诗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筑墙于内,末章述哀怨之情,通篇以鸿雁于飞起兴或自比,渲染了一种悲鸣低徊的气氛。比兴结合与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
《鸿雁》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诗作要表达的主要思想集中在最后四句上,即“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意思是我已经为民尽力了,做得问心无愧,有良心有思想的人会看到我的辛劳,而没良知愚蠢之人则认为我在炫耀。看似希望得到人民的理解,实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骨子里透着一种统治阶级的冷漠,这或许正是历代封建王朝逃不出“传十几代便灭亡”的历史周期率的原因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