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中国内镜杂志2016年6月第22卷第6期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司淑平,占强,王辉,许玉花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
方法:
肝硬化EVB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A组、内镜下聚桂醇硬化剂治疗B组和内镜下德国1%乙氧硬化醇硬化剂治疗C组,观察成功止血情况,静脉曲张疗效,以及随访患者出血、发热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止血成功率较A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曲张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早期再出血、迟发性再出血方面较C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溃疡、疼痛情况较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EVB是一种安全、迅速、及时、有效且可重复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聚桂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
文献编号
1007-1989(2016)06-0001-04
DOI:10.3969/j.issn.1007-1989.2016.06.001
现今医学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难题需要去攻克,肝硬化就是其中之一,而由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其最为常见和死亡率较高的并发症,每年的发病率在5.00%~15.00%之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的出血量较大,会引发肝功能障碍甚至失血性休克等,出血死亡率可高达70.00%,治疗不当会引发1或2年内即出现二次出血,死亡率也较高,已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所以对EVB的治疗一定要做到及时、快速和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旨在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08年2月-2014年11月选取66例肝硬化EVB的患者,男41例,女25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为(47.9±11.8)岁。其中,有呕血和便血共同患者43例;有54例为乙肝肝硬化患者,8例为酒精肝肝硬化患者,4例为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判定中,有12例为A级,25例为B级,29例为C级;依据SOEHENDRA[1]分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有34例为重度,有27例为中度,5例为轻度。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EVB的诊断标准,且术前术后均没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心、肺、肾功能不全以及对聚桂醇过敏等现象的存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因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性分析。
1. 2 方法
1. 2. 1 A组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静脉泵入12h的生长抑素,平均为250μg/h,同时药物40mg的耐信每日2次,持续2或3d,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止住72h以后停止服用。
1. 2. 2 B组治疗方法 对B组患者采取的是内镜下硬化剂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的方式,硬化剂的选择为聚桂醇,全称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Lauromacrogolinjection)。在手术开始前,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血压、心率、脉搏、神志的变化、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给予患者A组的治疗方法,且需要保证静脉通道已建立,保证血红蛋白在60~90g/L,血压在50~70/80~110mmHg,术前12h禁止进食,4h禁止饮水;患者取左侧卧位的方式开展手术,电子镜进入后,观察曲张静脉,选取食管下段齿状线上缘1或2cm的位置为注入点,每条静脉有1~3个注入点,初次注入10ml硬化剂,且每次注入均小于40ml,注入完成后,观察出血情况,如没有即可抽出胃镜;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进行二次、三次等硬化剂的注入,时间间隔7~10d;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应用生长抑素、耐信以及抗生素的注入,24h内禁止饮食,24h后饮食多半采取流食或半流食,坚持卧床休息,避免腹部产生增压现象;出院后的4周内为术后第1次随访的时间,随访持续1年,每2或3个月1次。
1. 2. 3 C组治疗方法 对C组患者采取的是EIS的方式,硬化剂的选择为德国进口1%乙氧硬化醇。手术方法同B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发热、出血、疼痛、溃疡以及胸腔积液等不良情况严密观察;术后随访主要以患者早期再出血和迟发性再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 4 疗效判断
①止血成功指的是内镜检查出血的情况得到停止,同时当注射和其他的部位均没有活动性的出血现象发生,注射72h内没有出血现象发生;
②静脉曲张消失指的是:EIS后,静脉曲张得到完全的消失,不存在残留现象;

③静脉曲张好转:EIS后,静脉曲张出现缩小、变细短且色泽越来越淡、红色征也变少甚至消失;

④早期再出血指的是手术6周内出现的呕血或便血现象,迟发性再出血指的是手术6周以后出现的呕血或便血现象[2]。

1.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如疗效、早期再出血、迟发性再出血、发热、溃疡和疼痛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3组患者疗效对比
B组和C组患者均有20例止血成功较A组患者11例止血成功明显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两组患者疗效的判定在随访6个月后统计,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3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随访调查结果
B组在早期再出血、迟发性再出血方面较A组、C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溃疡、疼痛发生情况较A组、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C组患者的发热、溃疡、疼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这些不良情况的发生,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均可以自行缓解。
3
讨论
EVB是常见的严重的消化科疾病,95.00%是由肝硬化引发的并发症[3],死亡率可达到60.00%,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其采取的治疗一定要积极有效。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硬化剂、黏合剂和套扎术等,效果均不相同,国内外的选择报道也不同,但是在临床上EIS已成为预防和治疗最为优选的方案。
EIS是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在1939年由CRAFORD和FRENEKUER首次使用[4]。在内镜下将硬化剂注入静脉,会深入深支和细小的静脉,导致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发化学性炎症,促进形成血栓,食管壁呈现纤维化,进而阻塞静脉血管,达到止血的效果,从而消除和预防静脉曲张[5-9]。硬化剂就是可以引发此类现象产生的药物,主要有十四烃基硫酸钠、乙醇胺油酸盐、鱼肝油酸钠和1%的乙氧硬化醇等,都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10-15]。而对EVB治疗效果与硬化剂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十四烃基硫酸钠术后不良情况溃疡、胸痛和吞咽困难的发生比较多;乙醇胺油酸盐止血的效果很好,但是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不是很明显,需要多次大量,应用不方便;鱼肝油酸钠止血的效果很好,但是复发率比较高;乙氧硬化醇在国内外均使用普遍,且并发症少,阻塞栓塞的功能也比较好,应用较为广泛。国内针对乙氧硬化醇进行研究生产了新药聚桂醇,成分即为1%的乙氧硬化醇,本次研究中应用聚桂醇与国外进口的1%乙氧硬化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整体效果。
本研究中,药物治疗成功止血率较EIS治疗的成功止血率低,且再出血率较高,不宜广泛应用;内镜下聚桂醇治疗方法,操作顺利,术中出血量较少,成功止血率高,静脉曲张消失的总有效率高,但是出血情况仍然存在,早期再出血1例,迟发性再出血3例,这种情况下即可以重复进行内镜下聚桂醇治疗,有效地降低再出血情况的发生;聚桂醇硬化剂的使用和国外进口的1%乙氧硬化醇的使用相比较,在成功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治疗以及早期再出血、迟发性再出血、胸部疼痛方面可以说基本一致,但是随访中患者发热、溃疡不良情况,其聚桂醇硬化剂的发生明显小于国外进口的1%乙氧硬化醇。
综上所述,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EVB成功止血率高,疗效确切,不良情况发生较小,是一种安全、迅速、及时、有效且可重复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公众号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