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要了解3条人性潜规则,看懂了成功离你也不远了
当领导带团队,其实管的就是人心,带的就是人性,不管你的员工怎么变,人性都是相通的,人性的潜规则是亘古不变的。
了解这些人性潜规则并加以利用,能够帮助你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有利于你的决策,获得最好的人际关系。
一、要记住最牢固的人脉关系,一定是金钱关系
人为利而来,为利而去。
是金钱把我们这些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殊不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没有金钱的联系,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所以最牢固的人脉关系,一定是金钱关系。
尤其是在职场上,因为金钱利益关系捆绑在一起的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越是牢不可破。在生意场上也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脉不是说互相认识就叫人脉了,不信你翻开你的通讯录,看看里面互相认识的人,有多少个是你从来没联系过的,当你有事去找对方,人家会搭理你吗 ?明显不会,这种人就不叫人脉。
真正的人脉是互相需要的。你为什么会想结识某个人?不就是因为对方有你需要的地方。不然,大街上扫地的大妈,偶尔与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你会想主动去结识吗?
反之,你想让这人对你重视,那你就学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他需要的点,这样他才会重视你的存在。
真正的朋友本质是相互需要,情感需要、物质需要,但最核心的还是物质需要。
别说职场,就说夫妻,曾经山盟海誓,可有时候说变心就变心,而很多人选择不离婚,为什么?好好分析原因,不就是因为财产分配利益过于纠葛,彼此还有需要彼此的地方,哪怕是需要维护自己的面子。
所以别试图用什么真心实意去换人脉,用自己的价值去交换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没有价值,那就别去想什么人脉,赶快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正道。
正所谓,不怕别人利用你,而是怕你没有利用价值,正是这个道理。
二、要明白优秀的人脉圈,一定是利益至上的圈子
这里我们要改变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一谈利益就是势利,就不屑一顾,觉得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应该浑身充满铜臭味,更不愿与这样的人为伍。但我们要知道善良、正直不代表要放弃利益。
无论和谁交往,我们都不要做烂好人。别觉得要无私,不追求金钱,才能显出自己品德高尚。要记住利益捆绑才是最高明的社交手段,没有利益牵绊,只讲人情,关系再好你也可能会遭遇背叛。
有时候人性的善恶不是由心来主宰,而是由利益来决定,所以谈利益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人人先把利益摆在明面上,懂得彼此的需要,反而更会团结起来,为实现大家共同的利益去努力,少了些虚伪。
三、人际交往,需要圆滑世故,但更需要实力为基础
虽然我们都知道有良好人脉关系的人,一定世故圆滑之人,但这不代表世故圆滑之人就没有自己真正的实力。要知道一个人的社会成就往往由15%的能力和85%的情商决定,如果没有那15%的能力,压根就没人会在意你那85%的情商。
我们的能力与工作成果,不是靠文字,或者口头吹嘘,可能一时能哄骗到不认识你的人,但迟早会被揭穿。所以想要获得人脉,被人脉认可,我们应该拿出被世俗认可的成绩来,才能有说服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你想解决如下这些问题
建议你推行积分制管理
积分制管理是一种通过把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人和做事两方面用积分进行量化考核,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事越多,所得的积分就越高,最终根据员工当月所得的积分决定当月员工拿到手的钱有多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达到让公司利润倍增的目的。
为什么员工会愿意去多做事情挣积分呢?
很简单,我们把积分跟员工的工资收入、升职加薪、福利津贴、评优、甚至是公司的股权、分红等切身利益进行挂钩,只要员工积分达到了对应的条件,他就可以享受到对应的福利和好处。
员工在公司里面,想要多挣积分,就得多做事,而多做事,就等于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积分制管理里面,真正打破了平均主义,员工不再拿固定工资,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每月挣到的积分多劳多得,让愿意为公司拼命工作的人得到更多,让偷奸耍滑,浑水摸鱼的人得到更少,甚至是没有,进一步筛选人才,优化人才,这样你的公司就会做起来了。
用激励的方式培养主动性:为什么员工摸鱼,因为没有好处,你说谁来搬个东西,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大家都假装看不见,如果你指定一个人的话,他也是不情愿的,碍于工作,只能上前帮忙。
如果你说,谁帮我搬这个东西我奖励他100块,相信很多人争着去做,但是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考虑成本问题,搬个东西无法给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企业却为这个行为支付报酬,但企业又想不支付报酬的同时也有人自愿来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导入积分制管理。
比如说员工主动搬东西,那么这个员工就可以得到20B分,为公司减少成本获得10B分,提意见+20B分,协助同事+30B分,开会第一个到+10B分,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20B分等等,员工对公司有利的行为都可以加分,让员工养成习惯。
其实积分还有很多的用处,可以用在量化工作上,也可以用在考核做人上,每一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需求就不一样,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我这里有一份我们去落地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和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