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60 年(咸豐十年)被毀到2021 年這161年間,圓明園歷經了從萬園之園到遺址再到廢墟,從皇家園林到老百姓居住的村落再到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巨大變遷。1950 年代初空拍的圓明三園。此時的圓明三園格局還基本完好,包括九州清晏、福海、含經堂、西洋樓在內的很多景區輪廓還很清晰。在隨後的時間裏,大多數景區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950 年代初空拍的圓明園及其北部村落。今日北京繁華的“上地開發區”當時還只是很普通的農村。這其中的諸多歷史細節一直以來並不為人所熟知,也沒有太多的文字記錄。但幸運的是,在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後的一百年間,不斷有人來到遺址上旅遊探幽,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攜帶了當時最先進的照相設備對遺址進行了拍照,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這些照片對研究圓明園的建築、植物以及流散文物的判定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已知最早到圓明園遺址上拍照的是德國人恩斯特· 奧爾末(Ernst Ohlmer),他於1873 年來到西洋樓遊覽,留下了13 張珍貴的老照片。此時的西洋樓景區雖已遭到破壞,但主體建築依舊保存完好。僅僅過了三年,當英國人托馬斯· 查爾德(Thomas Child)和法國人泰奧菲勒· 皮瑞(A Théophile Piry)來到西洋樓拍照時,這裏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如諧奇趣前後樓梯上的扶手、大水法上方的琉璃構件、遠瀛觀上的西洋花紋構件已經遺失。幾年後,法國人羅伯特· 德·賽瑪耶伯爵(Comte Robert de Semallé ,中文名謝滿祿)來到西洋樓拍照時,諧奇趣的三層主體結構已經無存。由此可知,諧奇趣建築在1900 年以前就已經遭到破壞,這一情況從未見諸任何文字記載,從而直接改變了以往認為到1900 年“庚子事變”西洋樓才遭到大規模破壞的觀點。恩斯特· 奧爾末(Ernst Ohlmer)1873 年拍攝的諧奇趣全景。此時諧奇趣主樓雖未完全坍塌,卻已荒廢,遊廊和八角樓亭損毀較為嚴重,海棠形噴水池似乎已經淤塞,長滿了雜草。本書有兩組重要的照片屬於首次公佈,其一是謝滿祿在1882 年前後拍攝的圓明園木構建築未毀前的照片。其中包括了圓明園順木天、北遠山村、魚躍鳶飛、舍衛城、濂溪樂處、匯芳書院(斷橋殘雪石橋)、鴻慈永祜、魁星樓;長春園宮門、海岳開襟、法慧寺多寶琉璃塔等建築群。這組照片對於圓明園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它打破了以往圓明園之中式木構建築群僅停留在文獻記載或畫作中的傳統呈現方式,讓人們得以一睹皇家園林應有的氣派與典範。
謝滿祿1882 年前後在安佑宮院內由北向南拍攝的外層宮牆,中列三座琉璃券門,面寬5.44 米,進深3.84 米。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安佑宮宮牆和石橋此時尚保存完好,兩者均毀於1900 年庚子事變。
其二,本書還首次公佈了綺春園正覺寺文殊亭內文殊菩薩全景照片。在此前,只發現了文殊菩薩坐騎的舊照,並未發現全身像。這張照片的發現彌補了學術的空白,對研究、復原正覺寺文殊亭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
1920 年代拍攝的文殊亭内景,可見文殊菩薩局部、青獅、韋陀。
1920 年代拍攝的文殊亭内景。亭内的文殊菩薩騎青獅之像,總高三丈;左右立二童,左為獅奴,右方為韋陀,皆高八尺。文殊菩薩像及其背光均為木質包金,獅與二童均五彩撥金,下承漢白玉石台。此照片為僅存的四張正覺寺山門以內的照片之一,可驗證史料記載準確無誤。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收錄並首次展示了謝滿祿拍攝的海晏堂獸首的珍貴照片, 1882 年前後,謝滿祿購買到了十二獸首中的鼠、牛、虎、兔、龍、馬、豬等七個,但在運輸回國過程中豬首、兔首、鼠首被竊遺失,只有牛首、虎首、馬首及龍首被帶回了法國。
這五張照片均係謝滿祿於1880 年代拍攝,是目前發現的拍攝時間最早的海晏堂獸首照片。據謝滿祿後人保留的檔案可知,謝滿祿購買到了十二獸首中的鼠、牛、虎、兔、龍、馬、豬等七個獸首,但在運回國時豬首、兔首、鼠首遺失,只有牛首、虎首、馬首及龍首被帶回了法國。謝滿祿給它們分別拍攝了照片,其中龍首形象是首次被發現,這批照片對研究圓明園獸首當年的流散過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