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佛教寺院

尼泊尔旅游中从加德满都谷地城镇形成的传说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谷地的历史与佛教有非常深厚的渊源,是文殊菩萨用他的宝剑在纳加哈达湖南面低矮的山上劈开了一个豁口,形成了廓巴峡谷,疏通了水流。据说那随水远去的蛇神至今依然居住在廓巴峡谷的陶达水塘当中。至于印度教传说那个豁口其实是毗湿奴用他的铁饼划开的,如果我们知道毗湿奴的第八个转世化身就是佛陀,也就更容易接受佛陀与尼泊尔的渊源。
    由于印度教与佛教神祗相互的功用及其宗教仪式在尼泊尔的巨大影响力,加德满都谷地的宗教并没有太多的教派之分,同一座寺庙或者神庙中会同时放置印度教与佛教的偶像。
    还有传说佛陀曾经到过加德满都谷地,并且在一座精舍里居住过二三年,另外,阿育王的女儿恰鲁玛蒂公主还在帕坦城北修建了“查”精舍。李察维时期的碑文曾经记载,“查”精舍非常广大,有围墙环绕。现在的“查”精舍中心建筑是一个两层楼围合的庭院,门窗全部朝向庭院。在离开精舍10米远的地方,是一个由多层住宅围绕的广场。想要从精舍里出到街上,必须通过一个门廊,穿过北面的一排房屋才行,地点较为隐蔽。
    事实上,尼泊尔佛教建筑的起源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研究者也不明白为什么千百年来谷地佛教寺院的结构一直保持不变。但可以确定的是,精舍的平面布局形式至少延续了2000年时间,这一点可以从保存完好的印度西部阿旃檀石窟寺院以及埃罗拉石窟寺院平面形式中得到证实。这些石窟寺院包括一个正方形的中厅,很多的小房间或者龛窟围绕周围,作为僧人修行的僧房。入口对面的房间要比其他房间大一些,是寺院主神龛位置。这样的平面布局方式,在尼泊尔佛寺建筑中一直保持不变。
    尼泊尔的佛教寺院分为“毗哈尔”与“巴提”两类。“巴提”相当于佛殿,以供奉为主;“毗哈尔”即精舍,是僧侣与其家人的住宅,通常是围绕庭院修建的两层建筑。与独立存在的印度教神庙较为高耸与突出不同,佛教寺院通常与周围民居的环境相互融合,埋没于背街陋巷之中,就算是不经意间走过它的身边,也会很容易错过,因为它们与周围民居真的难以分辨。其实,谷地的佛教寺院数量并不少,仅在加德满都谷地,就有超过400座佛教寺院。在旅游开发较好的谷地三座主要城镇,导游图中也会标注著名的佛寺。在某些著名寺院所处的街巷口,也有较为明显的指示标志。如帕坦的大觉寺与黄金寺,就都被标注在导游图中。

http://www.nepalvip.com/ 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