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临证发微

1、各位专家教授、各位同事、同学们晚上好!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听同学和老师说,某某教授就会用小柴胡汤,被人称为小柴胡汤教授,后来我一直对这个所谓的小柴胡汤教授们不屑一顾,认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仅靠一个小柴胡汤就能治病,是不可能的。可是,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我确实认识到现实中,“小柴胡汤”教授确实可能存在。如果能灵活的将一个方剂用好,是非常了不起的。好了,言归正传,现在我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临床运用温胆汤的一些体会。

  2、下面,我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温胆汤

  3、现在的温胆汤有好些个不同版本,用药有些不同。

  4、追其本源,温胆汤最早出自唐代王涛的《外台秘要》中的《集验方》由生姜、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和炙甘草组成。其中,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橘皮3两,生姜4两,甘草1两。当然,我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文章都写该方来自于孙思邈的《千金方》。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同样的内容。

  5、在《集验方》中有这样的描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6、后世温胆汤所载方药与之有所不同。以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代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橘皮3两,炙甘草2两,白茯苓1.5两,姜5片,大枣1枚,较《外台秘要》增加了白茯苓、大枣,减少了生姜用量。

  7、而在本科生用的新二版《方剂学》中的温胆汤,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的组方一致。主治胆郁痰扰证。表现为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呕恶呃逆,眩晕,癫痫等,而舌苔为白腻,脉弦滑的患者。

  8、后世医家有根据温胆汤变化出了一些列方剂。

  9、如黄连温胆汤,该方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辩》,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黄连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是去燥化痰、清热除烦。可治痰热内扰所致多种病症。本方所治诸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特点:情志因素,故在临床上多见情志异常的表现。

  10、还有,温胆汤的变方还有,《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蒿芩清胆汤,温胆汤加青蒿、黄连、青黛、滑石和甘草,主要治疗1.本方证是以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苔腻,脉数为辨证要点。2.临床上用本方可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

  11、还有《世医神效方》中的十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熟地、五味子、远志和酸枣仁等几味中药组成,就有益气养血,化痰宁心的作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12、从以上可以看出,后世对温胆汤的疗效是十分肯定和推崇的。后世医家也对温胆汤的取名、功用都进行了如下评述。

  13、叶天士在《温热论》有这样的描述“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温胆汤之走泄。”

  14、清代,张秉成在《成方便读》说:张秉成《成方便读》:“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即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得木而 达者,因木郁而不达矣。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胃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

  15、“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也。”罗东逸在《医宗金鉴》这样描述。

  16、清代,王晋三在《古方选注》中也说:“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热入足少阳之木,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手少阳三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

  17、清代,陈修园在《时方歌括》也有“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寒凉之也。”的记载。

  18、讲了这么多的概述,下面我就来讲讲我自己临床应用的体会。温胆汤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经过多年的我在临床应用体会颇多,特别是经年来我对其进行了特别的关注,结合最近查阅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19、首先,温胆汤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0、第一,我们来看看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怎样运用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呢?只要患者有胸闷,苔厚腻的表现就可以用,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进行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以往的重点放在血瘀、气虚血瘀或寒凝等方面,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痰浊引起的冠心病也不在少数,所以,可以从痰论治冠心病。但是要抓住舌腻脉滑,胸闷痛,口黏纳呆,形胖痰多等表现,尤其是苔腻最为重要。

  21、至于加减也尤为重要,其中,石菖蒲配郁金,石菖蒲、郁金二药均能治疗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热病神昏。然石菖蒲芳香燥散,功能除痰开窍宁神、化湿和中开胃,郁金辛散苦泄,性寒清热,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活血止痛,又凉血止血;还能清心利胆。二药合用能有解郁化瘀化痰的作用。还有薤白这味药在用时,一定要用酒做药引,因其主要成分只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但是也有一些看法是瓜蒌薤白白酒汤含白酒,近代医家认为能饮酒者可酌加少许(30-60ml)为引,不能饮酒者可免用白酒。

  22、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表现为头晕,心烦易怒,胃脘胀满,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的痰瘀互结,心络受损之证,可以选用祛痰化瘀,清肝通络的治法,用温胆汤合四物汤加减,

  23、可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夏枯草、菊花和珍珠母平肝,海藻、莱菔子、泽泻、生龙骨及生牡蛎等药增加其祛痰的力量。

  24、在心血管疾病中还有一种疾病是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个病,来我们科门诊治病的病人,这种病不少,病人会表现为心悸,伴有胸闷胸痛,汗出头晕,食欲不振,烦躁易怒,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在中医可以辨证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可以选用清热化痰、镇心宁神的治法,也可选用温胆汤。

  25、并且在温胆汤去半夏、生姜、甘草及大枣以免其温燥滋腻,并且加石菖蒲和郁金祛瘀化痰,以开心窍;川芎入心经,丹参入肝经,以养心藏血,

  26、心神不宁者加平肝的珍珠母和草决明。

  27、心律失常属于“心悸”、“怔忡”范畴。如果症状以心悸、胸闷烦躁为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兼脉律不齐,则为痰热(火)郁阻,扰动心神所致,所以以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宁心安神为主,选用温胆汤加黄连。

  28、瓜蒌、天竺黄清热化痰,宽胸利气;石菖蒲、远志开窍醒神;生龙齿镇静安神。

  29、祛瘀可以加石韦和川芎这个药对,其中,川芎是引经药,与石韦配伍,升降气机是治疗心悸的中药药对。这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开始我感到很奇怪,在教科书里,石韦具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主要治疗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等病症的,可是,为什么可以用在这里,是取其利湿祛痰的作用吧。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全瓜蒌、生牡蛎祛痰

  30、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病”、“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其临床特征为:风热毒邪侵犯肺部或湿热侵犯肠胃,邪留中上二焦导致肺失宣发,脾失健运,毒邪不解,留恋不去,损伤于心,是心不能主血,而血脉瘀滞;痰湿蕴结化而为热,热痰伤及气阴,从而心之气阴两虚,故而临证以痰热内蕴为标,心之阴阳气血亏虚为笨,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临证以心悸、气短、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小便短赤为辨证要点。

  31、故治疗当以理气健脾为法,清化痰热,宁心安神为要,方用温胆汤加黄连以清心降火,化痰安中。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泻火,清心除烦;丹参活血通脉养血;黄芪益气固表,托毒外出,和丹参相伍,调和营卫。

  32、第二,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酒精性肝病等。

  33、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和“痞证”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寒温失调、脾胃虚弱有关。其总的发病机制是胃气不和,气机郁滞,失于和降,络脉绌急,不通则痛。临床上以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居多。治疗上应寒热并投,补泻兼施,理气和胃,消痞散结。以脘腹疼痛。纳差、乏力为主证,如伴有受寒加重,呕吐泛酸,纳差,大便稀溏,舌红苔白腻,脉沉细,辨证属于湿浊中阻,治疗为理气化湿,清胃理脾,可以用温胆汤 + 菖蒲郁金汤 + 金铃子散。

  34、胃酸少者,加吴茱萸、白芍;肝胃不和、痛涉胁肋者,加柴胡、白芍;胃酸多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失眠者,加首乌藤、合欢皮。

  35、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属于内源性化学性炎症,其既可见于急性胃炎,又可见于慢性胃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和胆囊疾病导致幽门关闭不全,以胆汁为主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自上而下反流入胃,其中胆盐和磷脂酶A等化学物质可降低胃、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易受胃液及胃蛋白酶的损害,导致胃黏膜甚至食管下段的充血、水肿、糜烂,严重的还可以引起出血。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胃脘灼痛、饱胀、嗳气、胆囊的协调运动功能改变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呕吐”、“胃反”、“腹胀”等范畴。与脾胃肝胆有关,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标实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瘀阻。治疗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标本兼治为原则。主证 剑突下烧灼感,胃脘胀痛,呕吐泛酸,纳差,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舌红苔白腻,脉沉细。辨证属于痰热互结,气机中阻,治法为祛痰清热,理气止痛,可以用温胆汤 + 金铃子散治疗。

  36、方用温胆汤加清心的连翘、清肝的菊花和清相的黄柏,利湿的薏苡仁、车前草。

  37、祛痰仍然选用豁透的菖蒲,行气的木香和郁金,同时,生牡蛎即可制酸又可软坚。

  38、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39、在常规戒烟、戒酒,低脂、高蛋白饮食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减方加黄连情热,鸡内金消酒积,当归、丹参、粉葛活血逐瘀。

  40、代谢内分泌疾病: 如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也有温胆汤的适应症。

  41、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个体集聚的症候群,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中心性肥胖为重要特征。是糖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目前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类疾病。临床常见形体肥胖,周身困倦,神疲嗜睡,少气懒言,口干口苦,头昏目眩,或痛有定处,皮肤粘膜瘀斑,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症状。

  42、基础方为:温胆汤加黄连,黄芩10g,莱菔子10g,生山楂10g,川芎10g,天花粉20g。

  43、Ⅱ型糖尿病多由饮食不节、素体阴虚、情志失调,导致肺、胃、肾虚损,发为消渴。胰岛素抵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理概念,古代中医学对此尚无认识,但近十几年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渐趋活跃,从对胰岛素抵抗中医症候相关性分析看,其与“痰”、“瘀”、“毒”关系密切。祖国医学认为“痰”和“瘀”既是某种病理状态下的病理产物,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如形体肥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以及久病气虚,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痰瘀,从而导致痰瘀内阻,痰阻气机,瘀阻血络,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而发病。治疗应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为法。

  44、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黄连清心除烦;丹参、水蛭、桃仁活血化瘀通络。全方共奏祛痰化瘀之功。

  45、温胆汤还可以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出现倦怠乏力、右上腹隐痛、形体肥胖、口中黏腻不爽,头晕、腹胀,肢体麻木,胸闷,舌体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脉沉或沉涩。辨证属脾虚失健,痰浊内蕴,治法为健脾祛痰,行气止痛。

  46、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泽泻、车前子及草决明,通过分利二便的方法,给湿邪一个出路;再加山楂、丹参和鸡血藤,以痰瘀同治。

  47、温胆汤还可以用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及更年期综合征。

  48、先来看看卵巢囊肿,失眠,胸闷痰多,头重目旋,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于痰湿血瘀,湿热下注。治法为燥湿化痰,活血化瘀。

  49、方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用是卵巢囊肿的形成于情绪有关,

  所以,以菖蒲和郁金调整患者情绪,用山慈菇专消囊肿。

  50、以鸡血藤和郁金为卵巢及其附件的疾病常用的有效药对,鸡血藤能够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伸筋草能够除湿消肿,舒筋活络,二药合用对于妇科疾病的疼痛,尤其是小腹两侧的疼痛效果良好。

  51、第二种病是增生患者出现乳房胀痛,纳差,口臭,口苦,月经色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痰瘀互结,毒损乳络,治法为祛瘀化痰,通络止痛,52、治疗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生龙牡、海蛤壳软坚散结,蒲公英、路路通、炒橘核疏通乳络

  53、加茵陈、泽泻利湿祛痰;,散结;金铃子散行气。

  54、子宫肌瘤出现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稠,纳差,胸闷,双下肢浮等症状时,辨证为痰瘀阻络,冲任不固,需要祛瘀化痰 调经散结

  55、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生牡蛎和蒲公英软坚祛痰通络,桑白皮、泽兰及车前子利水消肿,分利湿邪。

  56、出现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紊乱,头晕目眩,口苦口黏,肢体麻木,烦躁易怒,下肢浮肿疼痛,舌体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脉沉或沉涩等证者。辨证属肝胃不和,痰瘀阻滞。治疗宜燥湿化痰,活血化瘀,

  57、更年期综合征多从肾虚论治,但有一部分病人也可诊断为,肝胃不和,痰瘀中阻证,也就是表现为上述症状和舌脉,这是我们可以用温胆汤加四逆散。

  在加金铃子散行气,鸡血藤老鹤草止痛,尤其是腰痛。

  58、枳壳配柴胡调和肝胃,茵陈、泽泻和薏苡仁淡渗利湿,消肿。

  59、另外,温胆汤还可以治疗其他一些病证。如失眠、抑郁及水肿等。

  60、首先,我们来看看失眠。失眠: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有:①入睡困难,超过0.5-1h仍不能入睡;②不能熟睡;③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④多梦,拼拼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梦;⑤伴随症状有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头痛,注意力不集中;⑥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一般习惯将连续3周以上的睡眠障碍视为失眠。采用人工合成的镇静、催眠药,但患者在长期大量服用安眠药后,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理依赖、反跳性失眠及慢性中毒症状。如果失眠,伴有胸闷痰多,头重目旋,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痰瘀互阻,扰动心神者,可以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

  61、可以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黄连、胆南星清热燥湿化痰;五味子酸甘化阴,助半夏敛阳入阴;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百合、珍珠母凉血清热除烦安神。

  62、抑郁症是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具体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忧郁,心境恶劣,焦虑,激动,恐惧,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消极、悲观和自责,自卑,行动迟缓,精力减退,缺乏兴趣和活力,无精打采、身心疲惫,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对工作没有热情。现在抑郁症以成为全球第二大高发病,且易复发,现在全球平均100人中就有3人环游抑郁症。抑郁症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西药抗抑郁要治疗抑郁症多因不良反应较大,而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难以完成全部疗程。中医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方法颇多,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

  63、中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病名,但与其相类似的描述散见于“郁证”、“脏躁证”、“癫证”等篇章中。对精神负担过重所致的抑郁症,一般采取舒肝理气法治之,然用舒肝理气无效时,担当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津液运行正常,若情志内伤,气郁化火,炼津为痰,上扰清窍,则会出现精神活动的异常,因此患者还会有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舌下静脉淡紫,此时的主要病机为痰瘀交阻,蒙蔽清窍,治宜祛痰开窍,活血化瘀。

  64、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菖蒲、郁金祛湿开窍,丹参活血化瘀,大黄清热通下。

  65、最后,在临床上还会遇到一些水中的病人,颜面下肢水肿,胸脘痞闷,纳差,乏力,梦多,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舌下静脉淡紫,辨证属湿热内盛,壅滞三焦。治疗可以清热利湿,通利二便。选用温胆汤 + 三仁汤。

  66、其中,仙鹤草补气和血,增加推动力,全瓜蒌清热祛痰,清利水之上焦,

  67、车前子、莱菔子、草决明使湿热从二便而走,清利水之下焦,金铃子散调畅气机,清利水之下焦。

(0)

相关推荐

  • 温胆汤临床证治

    温胆汤出自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温胆汤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宋嘉祐年高保衡等曾据此校<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谓大病 ...

  • 温胆汤(苔腻)■

    *保护胃气首先振奋食欲,分两类: 舌苔腻者投芳香护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温胆汤里面四个药,最主要的就是要加莱菔子,绝对别忘了化瘀,痰瘀互结要加丹参. 陈皮 茯苓 竹茹  枳实 莱菔子 丹参   ...

  •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

    作文「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共有 4528 个字,其中有 3689 个汉字,31 个英文,106 个数字,702 个标点符号.作者佚名,请您欣赏.玛雅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 ...

  • 一文读懂!临床常用方温胆汤的“前世今生”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 ...

  • 黄连温胆汤临证发徽

    黄连温胆汤临证发徽

  • 《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

    摘要:结合<内经>经文,探讨中医临证治则.1.开鬼门,洁净府.是指发汗,利小便,但发汗之中还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利小便之中还寓有温通气化之意.2.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除其本身 ...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9卷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9卷

  • 第二章临证发微     一、温补心肾治纳呆      杨承岐

    纳呆,即食欲不振.是胃不主纳.脾不运化的病理反应.常见于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之中.但无其他征象,仅以纳呆就诊的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医者见此,往往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清胃祛火等法调治, ...

  • 谢晶日教授黄连温胆汤临证验案

    <正>谢晶日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第二批名中医,国家第五批中医师指导教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谢师行医逾40载,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尤其是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屡起沉疴,享誉海内 ...

  • 四逆汤之临证发微

    王 倩, 熊家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四逆汤乃张仲景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 旦欲寐 "所设, 其治疗急症的疗效早已得到广泛认同.仲景对杂病的诊治, 审 ...

  • 张锡纯脉诊发微之“辨白虎汤证脉象”

    白虎汤证脉当洪滑--白虎汤方三见于<伤寒论>.一在太阳篇,其脉浮滑:二在阳明篇,治三阳合病自汗出者:三在厥阴,其脉滑而厥.张氏认为,白虎汤证之脉象当如洪滑无疑,如果其脉为洪滑者,知其为阳明 ...

  • 【《金匮发微》曹颖甫】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肢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趺阳脉在足背,为胃脉根,其脉当滑大而和,今以微弦之脉见于趺阳,是谓阴邪上逆,是生胀满,譬之裘水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