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招募丨EGFR基因融合临床研究项目
2018ASCO e13538
人EGFR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p13-q22区,全长200 kb,由28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186 个氨基酸,其糖蛋白分子量约170kDa,与HER2/ErbB-2/Neu/p185、HER3/ErbB-3、HER4/ErbB-4等被归入HER/ErbB 家族,同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
EGFR由三部分组成(图1):
(1)胞外区(ECD):在NH2端,为配体结合区,共621个氨基酸残基,由Ⅰ、Ⅱ、Ⅲ、Ⅳ四个亚区(或相应称为L1、S1/CR1、L2、S2/CR2亚区)构成。截短型EGFR与配体TGFα结合的晶体结构(图2),L1亚区结合TGFα多数肽链,L2亚区通过主要的保守氨基酸残基与配体相互作用。2 TGF-α:2 EGFR(aa1-501)复合物的结合形式有两种:back-to-back形式(图2A),即两个受体通过CR1亚区相结合;另外一种形式是head-to-head(图2B),即两个受体通过L1和L2亚区相结合。研究表明,前者更有利于发挥二聚体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Ⅱ和Ⅳ区富含半胱氨酸,共50个半胱氨酸残基,全部参与形成分子内25个二硫键。另外ECD存在12个潜在的N-糖苷键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其中Ⅰ、Ⅱ区各有2个,Ⅲ、Ⅳ区各有4个。研究表明,EGFR的糖基化作用与配体的结合及受体同型二聚化有关。值得注意的,是ECD除了识别和结合配体外,对胞内酪氨酸激酶(TK)还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证明,野生型EGFR可以通过ECD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抑制TK 的活性;将EGFR的ECD删除或者替换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胞外区,均会导致突变型EGFR自身TK的组成型活化,并且也会导致野生型EGFR的组成型磷酸化。
(2)跨膜(TM)区:由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疏水区,为单链α螺旋。
(3)胞内区:共542个氨基酸残基,由近膜(JM)区、酪氨酸激酶(TK)区、C-末端等三个亚区构成。JM 区的前13个氨基酸(645-657)是介导胞内二聚化作用所必需。自身磷酸化位点位于C-末端,其中Tyr 1068、1148、1173为主要位点,Tyr992、1086为次要位点,与信号传递密切相关。Lin等发现配体激活后进入核内的EGFR可作为转录因子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转录(如提高Cyclin D1表达而缩短G1期),原因是C-末端含有一个富含脯氨酸的序列,为转录激活区。
|
EGFR融合在肺癌中的数据为0.08%,首次报道在2016年《Cancer Discov》上发表。 |
2016-06
Konduri等在《Cancer Discov》上报道了5 例罕见的EGFR基因融合的患者。
案例1:患者是一位35岁从未吸烟的女性黄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淋巴结、肝、骨骼、肾上腺、脑、腹膜转移,患者在接受了脑部和脊柱放疗后,由于发生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没有接受化疗。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随后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在服药2周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消失了,淋巴结及骨骼转移灶也显著缩小了。在服药6个月后,原发肿瘤和最大的2个肝转移灶平均缩小了69%,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并维持了8个月。
案例2:患者是一位21岁吸烟的女性白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淋巴结、骨骼、脑转移,患者接受了脑部和脊柱姑息性放疗后发生了咯血和劳力性呼吸困难,血常规结果提示发生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此患者没有接受化疗。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随后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在服药10天后,患者的症状便改善了,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并维持了5个月,但由于非医学方面问题,患者不再服用厄洛替尼。
案例3:患者是一位43岁吸烟的女性白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骨骼、脑转移,患者在接受了脑部放疗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PURB基因融合,在疾病进展后,患者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维持至今已20个月。
案例4:患者是一位38岁吸烟的男性白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淋巴结、骨骼、胸膜转移,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疾病发生了进展,随后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在2 周期的厄洛替尼治疗后,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维持至今已6个月。
案例5:患者是一位60岁从未吸烟的女性白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淋巴结、脑转移,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由于患者从化疗中得到获益,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故没有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
2018-01
Zhu等在《Lung Cancer》上报道了中国首例EGFR融合病例,患者为一位48岁吸烟的男性黄种人,肺腺癌伴随多发淋巴结、脑转移,二代测序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随后应用了厄洛替尼治疗,在服药1个月后,CT显示肿瘤灶较前缩小,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维持至今已5个月。
2018-03
Raez等在《J Thorac Oncol》上报道了1例EGFR融合患者,患者为一位62岁从未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患者接受了化疗和贝伐单抗治疗后,病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恶化,出现恶性胸水、脑转移。胸水进行二代测序检测显示其具有EGFR⁃RAD51基因融合,随后便应用了阿法替尼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显示疾病仍维持稳定。
2018-06
ASCO年会上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 融合基因的流行病学数据,Xu等在241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发现只有2名(0.08%)被诊断患有肺腺癌的患者检出EGFR 融合,EGFR⁃RAD51和EGFR⁃SEPT14。这2 名患者分别对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有部分反应。
DOI:10.1016/j.lungcan.2017.12.001
链接:
【突破】RNA+DNA同时测序,检测癌症组织中的基因融合和碱基突变!
访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博士:临床肺癌高通量基因检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访福建省肿瘤医院许春伟博士:新型NGS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肿瘤精准医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