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古涛谈FIRST影展入围名单产生
6月14日晚上,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公布入围的34部影片名单,包括剧情长片13部,纪录片6部,短片15部。其中,纪录片分别是《夫妻不是同林鸟》《南游记记》《时光机》《世外桃源》《小石头》《看海》。
入围片单出炉后,我们对此次复审评委古涛进行了专访,并复盘了历届FIRST青年影展入围的纪录片,我们想借此机会对国产青年纪录片创作进行一个思考和讨论。
古涛说,当下中国青年作者的纪录片创作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样态,“创投和资本开始介入创作,团队合作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强了。这种情况在十年以前是没有的。”我们担心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后,纪录片会不会失去其独有魅力?
01. “凹凸镜DOC”专访复审评委古涛
采访者:沙丘
受访者:古涛,导演、制片人、剪辑师
图/古涛
凹凸镜DOC:去年《驯马》在FIRST获得“最佳艺术探索”奖,今年从参赛者的身份转到评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古涛:我还是我。这次受邀first是一种荣幸。看片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它唤起我的思考。我对看过对每一部片都会做笔记,记下我看片时的思考和注解。由于复审环节需要对初审入选的片子进行再一次的筛选,我会有一个自己的选片的标准:1、原创性;2、艺术品质;3、对当下青年文化的参考价值和可能的影响力;4、在first构架下电影的未来性。
当然,以这个选片标准产生的选片意见最终会和其他评委的选片意见和看法进行综合讨论和复议。这是一个电影观念、美学趣向和文化视点的一个共同分享的过程。
图/第13届FIRST影展竞赛复审评委
左起分别是:赵晔、古涛、阿美、郭晓东、btr
凹凸镜DOC:今年入围的影片你整体是一个什么感受?
古涛:青年创作者的创作力旺盛。可喜的是今年的动画与实验片的数量和品质都很好,在剧情片和纪录片之外带来新鲜感和想象力。
凹凸镜DOC:哪种影片会引起你的关注?
古涛:作者性清晰,有独特的处理电影语言的方式。但这样的影片是少见的。
凹凸镜DOC:复审会议讨论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争议很大的影片?
古涛:大家各抒己见,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去分享对影片的看法。有争议是好的,才会对影片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电影观念的探讨。有的片子的确是在争议后入选的。
图/第13届FIRST影展部分入围纪录片海报
凹凸镜DOC:你对当下中国纪录片形态有什么看法?
古涛:我觉得当下中国青年作者的纪录片创作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样态。创投和资本开始介入创作,团队合作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强了。这种情况在十年以前是没有的。但这种新的样态伴随着纪录片类型的多样化还在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线上去看才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图景。
凹凸镜DOC:中国纪录片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后会不会失去其独有魅力?像90年代,包括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纪录片是很生猛、很繁荣的,但是现在似乎消失了很多。
古涛:我觉得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像90年代的时代氛围影响了当时的创作者一样,当下网络时代也深刻影响着现在的创作者,厚重也好,轻薄也好,这些时代的特征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发声者。每一个时代都是大浪淘沙。但无论如何,纪录片最核心的魅力和美是一直在那里的。
凹凸镜DOC:你认为如今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有哪些优秀的共性,以及有哪些有待提升的问题?
古涛: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生前在罗马有一次采访,他在很多年以前预见了今天电影的状况, 我原文节选出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对我来说,黑白电影是一种更真实和恰当的艺术形式,因为它能让观众专注于电影的真实本质。我猜想,在西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那些制作全息电影(3D)的人。
哪些职业更有可能由于职业的压力和困难而导致一个人死亡,这项调查是在1945年进行的,也就是原子弹投下的那一年,首先是试飞员,第二是电影导演,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职业… …
人们不再为诗歌付钱了。制片人现在只想赚钱。他们成了毒贩。”
for me, what black and white is, it’s a more realistic and correct art form, because it allows the viewer to focus on the film’s true essence…. I imagine that, in the West,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is the one who will make a “holographic” movie .
the Americans surveyed, to find out what profess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lead a man to death due to the stress and difficulties of that profession,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945, the year when atomic bombs were dropped…… in the first place were test pilots, and in the second, film directors……
big producers who did great things, who made great films, it is as if they have disappeared, those producers who had reached the point of being considered co-authors. there were time when people were willing to sell everything to help a par……
02. 历届FIRST青年影展纪录片入围名单
2012年
第六届
最佳纪录片:《归途列车 》
导演:范立欣
1990年,家住四川广安区回龙村的张昌华和陈素琴两夫妻为了能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也为了让张琴和张阳姐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朝一日可以摆脱像他们一样在农村的艰苦生活,毅然离开一对幼年的双子女去广州打工。
他们辛苦的赚钱往家里寄钱,几年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一次过一个年。平时只能姥姥生活的姐弟对他们早已产生了生疏感和冷漠。但女儿张琴像很多这个年纪的叛逆少年一样,不听劝告毅然退学,重蹈了父母的覆辙,从村里离家去广东打工……
入围纪录片:
马莉《京生》
王杨《中国门》
李彬《兵马俑》
徐童《老唐头》
邱炯炯《姑奶奶》
李玮训《垃圾人》
2013年
第七届
最佳纪录片:《蓝绿对话实验室》
导演:傅榆
台湾的民主自由在华人世界普遍受到羡慕,于此同时,台湾的蓝绿之争却也常让其他华人对民主的印象蒙上一层阴影。当上一代为了蓝绿意识形态吵的不可开交,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蓝绿?他们还会为了「蓝绿问题」而水火不容吗?透过长期对话实验,观察这群2012总统大选的首投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
入围纪录片:
金华青《孤城》
许慧晶《妈妈的村庄》
赵琦《殇城》
魏晓波《生活而已2》
鬼叔中《罗盘经》
2014年
第八届
最佳纪录片:《子非鱼》
导演: 黄肇邦
《子非鱼》纪录了鲜鱼行学校一班活在贫穷线下的小学生的生活。故事围绕班中成续优异的佘伟豪和他的好朋友。这些孩子在嬉笑顽皮背後,承受着非一般的经济和家庭压力:他们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靠微薄的综缓维生,所住的板间房曾面临骚扰;有的是新移民,仍在学习适应……这些孩子亲述面对贫穷和各种家庭问题的感受。电影从小孩子的眼睛出发,透过他们天真无邪的对答反映出他们如何从日常观察?媒体报导等认识自己无力控制的成人世界和社会问题。
入围纪录片:
曹瑞《海拔4600米》
应政儒《晃游身体》
陈宇舟《医院里的中国》
张新伟《唐老师》
邵攀《Bike与旧电钢》
陈长清《亚当之子》
沈可尚《筑巢人》
黄琼纬/李家慧《铁兔子》
郭宇《粤B 85C13》
2015年
第九届
最佳纪录片:《种植人生》
导演: 顾晓刚
都市白领老贾放弃城市生活,带着妻子回归田园,实践自然农法的种植。他的理念吸引了一批城市仰慕者,而当地的村民却不敢苟同。日出日落,夫妻逐渐失去了相濡以沫的情感,只剩下责任分工与义务,家庭与田园生活都面临了困境与裂痕。他们的故事里,有种子的培育,有生命的诞生,有稻谷的丰收,也有爱情的背叛,见证了人生的步履不停。
入围纪录片:
姜纪杰《二十四》
张国栋《小喇嘛的春节》
李鹏飞《知天命》
吴建新《九叔》
2016年
第十届
最佳纪录片 :昨日狂想曲
导演:黎小锋、贾恺
若你正身处中国,无论是在喧嚣的一、二线城市或偏远乡村,要是看见一辆插着红旗、贴满标语的破车停在面前,以高分贝播放着红色革命歌曲,无须大惊小怪。这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穿越场景,而是老刘的「全国长征宣传雷锋」专车。
老刘,本名刘光建,和五十年前被塑造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是同期战友,虽光环远不及雷锋,却也同样抱持「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理念、同样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样梦想成为称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998年,老刘离开在西藏自治区的公务员一职,抛家弃子,决定漫游中国发扬雷锋精神。一路上他为人免费擦鞋,生活接近乞讨边缘,却苦心孤诣地要创建共产国际大学。
「为人民服务」这看似谦卑的愿望,成为老刘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现实生活中唯一引以为傲、甚至自负的根源;片中随时可见他对跟拍多年的导演下指导棋,有意识地左右镜头的拍摄和故事的走向,呈现出拍摄者与被。
入围纪录片:
金荻翔《花山道口》
李维《飞地》
陈实《黄星绿地满天红》
宋婷 Adam Smith 《宫殿之城》
金行征《消失在黎明前》
曾茜《废城记》
范俭《吾土》
王佳音《湖岸》
齐博《南》
2017年
第十一届
最佳纪录片:《囚》
导演: 马莉
中国东北某精神病院封闭疗区。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冲动,酒瘾患者……包括他,都将在这里接受强制性封闭治疗。从清醒的瞬间,他们就开始试图挣脱这座囚室,但在这里,挣扎毫无意义。此后,他们将在药物的控制下和不容置疑的规训之下,开始自我反思,它触及灵魂,意志,欲求,思想……
入围纪录片:
黄肇邦《伴生》
徐胜永《卤煮》
魏晓波《生活而已3》
郭栋梁《失控的生命》
王久良《塑料王国》
邢菲《我要参选》
张溪溟《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
余海波、余天琦《中国梵高》
2018年
第十二届
最佳纪录片:《四个春天》
导演:陆庆屹
纪录片《四个春天》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拍摄于位于黔南地区的小镇独山。镜头以主观角度导引日常生活的情景流出银幕:劳作、歌唱、出游山野、探亲访友、丧葬、欢聚别离。影片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导演本人的父母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去。
入围纪录片:
谢卓颖《公务员》
岳廷《红毛皇帝》
刘晓雷《狂热自白》
董雪莹《入戏》
苏青 米娜《梧桐树》
沈可尚《幸福定格》
古涛《驯马》
2019年
第十三届
6部入围纪录片
01 夫妻不是同林鸟
世界首映
中国 | 2019 | 彩色 | 74分钟 | 纪录
导演/制片/编剧/剪辑/美术/音效/音乐:谭振邦
摄影:谭振邦 吴博
导演简介:
1989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高中毕业后在锦州市武警支队服兵役。两年后复员,并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广告设计工作室。2013年进入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影视导演。结业至今,一直在北京从事美食纪录片拍摄。
剧情简介:
《夫妻不是同林鸟》是一部以中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拍摄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以一对离婚十五年的夫妇为主角,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日常生活的展现,结合当年的珍贵录像资料,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婚姻生活,展现二次婚姻的现状—— 导演本人的父母婚姻现状,以及他们对婚姻、爱情的观点和看法。
导演阐述:
十五年前我的父母离异,父亲没过几年就成立了新的家庭。而母亲为了顾忌我的感受,一直没有再婚。直到2018年年末,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要再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禁泪如雨下,也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我已经三十了,哈哈!所以我决定用镜头把父母的婚姻现状记录下来,通过十几年前的录像资料,和他们现在的婚姻生活作对比。来告诉人们,离婚并不可怕,它也并不是世界末日。二次婚姻依然可以拥有幸福和美满。整部影片使用iPhoneX拍摄,利用过年七天拍摄完成。
02 南游记记
世界首映
中国 | 2019 | 彩色&黑白 | 104分钟 | 纪录
制片/导演/剪辑:江峰
编剧:江峰、李双
摄影:杜冠廷、江峰、施昊展、李双
导演简介:
江峰,男,出生于1992年3月,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在银行从事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工作。2018年辞职,开始专注独立电影、纪录片、视频制作等工作。
剧情简介:
在海南有一座观音庙,庙里的观音想把自身经历拍摄成电影,我和两个朋友打算为此拍摄独立纪录片《南游记》。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三个年轻人逐渐发现,虽然观音不懂任何拍摄技巧,但其拍摄行为,和我们纪录片的拍摄行为,本质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电影”或许长期被资本、明星、精英文化话语权裹挟,但影像依然能在民间土壤里扎根、发芽。对于每个人来说,影像都有着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意义。于是这趟南游之旅,我们也把镜头转向自身,从《南游记》衍生出了《南游记记》,我们记录下了拍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每一件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事情。 在阵阵海浪声中,我们探索着镜头里的影像,也重新认识了镜头背后的自己。
导演阐述:
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拍摄纪录片《南游记》时,对影像和自身的思考。这不是一部幕后花絮电影,也不是传统的人物、事件纪录片,形式上它接近游记电影或日记电影,内容上它则类似于后设电影.《南游记记》与《南游记》、《南游记》中拍摄对象观音的短片创作,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影像是什么,对于创作者来说,影像又意味着什么? 面对庞杂无序的素材,我用5个章节,分别展示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影片整体节奏较为明快。颜色上,我用黑白彩色的变化,突出当时虽“身处此地”,却“仍为异客”的异质感。音乐均为现场音乐和引用到的电影的音乐,保持真实感。 影片最后,我们给出了此行的答案:影像和每个人都有关,且它是自由的。
03 时光机
中国首映
中国 | 2019 | 彩色 | 81分钟 | 纪录
导演:孙扬、江松长
制片:江松长、孙扬
摄影:孙扬、梁塽
剪辑:李博
美术:Ryan Corey Wehner
音效:Paul Brill
音乐:Joe Milner
导演简介:
孙扬,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系电视制作专业, 是一个在中国北京的纪录片导演,曾经任职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中央新影集团),并曾经为中央电视台、优酷、旅游卫视等制作纪录片. 他曾执导短片,中长纪录片无数, 时光机将是他的第一部长纪录片.
江松长, 导演, 制作人. 往返居于台北和旧金山. 拥有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的艺术硕士学位。 他是A-Doc(亚裔美籍纪录片工作者组织)的联合创办人,同时也是美国影艺学院奥斯卡奖的评委。
剧情简介:
著名中国艺术家马良的父亲马科是一位作品颇丰的中国戏曲导演,当马良意识到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时,他启动了创作以来最具雄心的项目,一个真人大小的机械木偶演绎的自传式奇幻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马良和马科在创作这部神奇而宏大的戏剧过程中,必须面对衰老和文革创伤的挑战,在父亲生命结束和永远丧失记忆前调和彼此的关系。
导演阐述:
马良将为电影的一部分旁白。通过接触马家包括照片、录音和几十盘记录他们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磁带在内的大量档案, 我们将拍摄富有表现力的图像。从木偶戏到上海城市景观,再到亲密的家庭互动,并用这些图像制作印象派风格的片段。观众们将看到马家的日常生活,并旁观他们的个人挣扎:马良在工作室与木偶操作员排练不顺利而气馁,马科在医生办公室里收到又一次的不良测试结果而沮丧,家人们琢磨照顾老父亲的下一步。这些当代家庭场景以强调亲密感和即时性的观察风格拍摄。 我们通过讲述一个亲切感人的故事,探讨父与子、艺术家与自己的艺术,以及人与记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家庭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故事。
04 世外桃源
中国首映
中国 | 2018 | 彩色 | 98分钟 | 纪录
制片/导演/摄影/剪辑:周铭影
音效:吉文彪
音乐:才艺铭
导演简介:
周铭影(周定),1989年生于湖南长沙。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重庆。
剧情简介:
在一个名为“世外桃源”的乌托邦,政权不断向外普及宏大的集体主义思想; 主张以牺牲自我意识为代价, 来构建一个理想化社区;在欢乐、疲惫、严苛共存的理想实验中,传递在人们口中的信念,逐渐被现实撕裂,一部分年轻人开始产生反抗意识,“世外桃源”面临巨大挑战。
导演阐述:
2014年春节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求职经历,我以摄影师的身份应聘到一个名为“世外桃源”的主题餐厅,负责该企业的宣传片制作。但我观察到在餐厅老板集权式、个人崇拜式的管理模式下,餐厅里的每个人似乎都丧失了个体意识……它的运作与历史上的某些荒诞时期惊人的相似。于是我拿起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下眼前发生的一切。
05 小石头
世界首映
中国 | 2019 | 黑白 | 60分钟 | 纪录
导演/制片/编剧/摄影/美术/音效/音乐:乔建强
剪辑:乔建强 吴潇然
导演简介:
乔建强,1990年生于甘肃省环县,201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
剧情简介:
《小石头》讲的是一个身患有不治的罕见病的青年人小石头在北京流浪一段时间后,决定回家的故事.
导演阐述:
创作团队皆为医科大学毕业学生,因此本片的创造初衷是对罕见病人的生活的本色展现,目的是用现实影像提高社会对罕见病的认识,引起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的重视。
06 看海
世界首映
中国 | 2019 | 彩色 | 96分钟 | 纪录
制片/导演/剪辑/美术/音效/音乐:李京红
摄影:李京红 章桦
导演简介:
李京红,男,1959年生于北京,1986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现为自由职业,主要从事纪录片创作。
剧情简介:
一个只上过一天学的残疾青年出了本书,成了作家引来各色人等的关心,在利益面前,你会看到他坚守生命尊严的可贵,可现实是,他每天都在为吃饭发愁。接下来,被世俗裹挟的他没有选择地在这个现实的舞台上,用自己残缺的躯体演绎生命的自强不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洗净命运中沾染的污秽离开这个世界,他凭借自我反省的力量重塑了自己。 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身不由己后的清醒与坦荡,让你对他的勇敢肃然起敬。
导演阐述:
一个残疾青年作家,坚守着生命的尊严。此时你一定以为我要讲一个励志的故事,因为人们需要看到一个坚强的影子鼓舞自己,可现实是,他每天都在为吃饭发愁。接下来,被世俗裹挟的他没有选择地在这个现实的舞台上,用自己残缺的躯体演绎生命的自强不息。梦想的破灭令他绝望变得现实,从被动接受他人的物质帮助到主动索取的别有用心,又让你看到人性的丑陋令人厌恶,一座丰碑的轰然坍塌会让你开始怀疑,我要揭示人性的阴暗哗众取宠。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会发现,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身不由己后的清醒与坦荡,让你对他的勇敢肃然起敬。
(补充说明:因为青年单元和学生单元分类原因,这份梳理可以有遗漏和不准确,望见谅。)
图片来源 / FIRST影展
编辑 / JOMO 沙丘
往 期 推 荐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凹凸镜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