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建了个120万人的大群,粤京鲁豫老少明星都在,有你吗?
最近大热的话题,除了PG one之外,还有百万答题。
在疯狂的金钱攻势之下,百万答题仅用了5天时间,就将西瓜视频和抖音推到了苹果应用商店排行榜单的第一第二位。这是个意料之中的成绩,要知道在百万答题一天五场的活动中,每次的参与人数平均超过130万,峰值在线人数更是达到了200万。
但活动总有结束的一天,想要提高这批用户的留存率,靠的只能是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和创作者。
早在11月份举办的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官方就曾披露出一组数据:头条号账号总数目前已经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创造超过48亿次内容消费。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特别是对于碎片化信息平台来说,能够聚集起相当大的生产生态,用以满足今日头条不断增长的用户数。
然而一直以来,今日头条的内容质量颇为业内所诟病。在今日头条的早期,也正是这个原因,曾造成过大量用户流失。如何提高内容质量、提高内容创作者的水准和门槛,就成了今日头条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
近日,今日头条又披露出一组新的数据,为这120万头条号作者描绘了一副画像,他们不光在改变今日头条,也在逐渐改变整个自媒体生态。
区位的改变
数据显示,头条号作者分布最多的四个省市是河南、山东、广州以及京津冀地区。每100名头条号作者中,有13位来自广州、11位来自北京、8位来自山东以及7位来自河南。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1位,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
事实上,这些数据都是有迹可循的——京津冀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城市职能,一直是国内信息的集散中心。早在两微时代就曾有过统计,专业运营微博微信的内容创业公司,大部分都选择将北京作为大本营。
同样的,在两微时代,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受众基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列。头条号因为生产门槛较低、受众基数大等特质,吸引了大批人完成了从受众到作者的蜕变。
而头条独特的分发机制和AI推荐机制,也为不同领域的内容寻找到匹配度极高的用户。正是因为如此,三农、旅游和民俗类领域借此生根发芽。在民俗文化丰富、农耕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的山东、河南等地,更是不乏创作者和受众,“老家河南”、“好客山东”等概念也得到热炒。
今日头条的用户不断下沉,也使得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从沿海扩展到内陆。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人数密度分布相差并不明显,欢子、巧妇九妹、乡村丫头、我是小熙等三农题材作者也趁势后来居上,拿到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者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头条号真正意义上的将“自媒体”这一概念落地。在此之前,我们曾经采访过最低18岁的大学生创作者,但我们很难想象,年纪最大的头条号作者,竟然已经到了90岁高龄。
在这个名为五言生活的头条号中,出镜的是一位河南婆婆,内容为农村美食类题材。最高的作品获得600余万播放量、2.7万余条评论。
从三农美食类题材的风格我们能看出,受众喜欢这一类题材,是因为真实朴实的镜头为观众提供了并不精妙但足以安抚生活狂躁的幻梦。淳朴的实景、慈祥的长辈以及温馨的氛围,太容易勾起受众的回忆和共鸣。
仅仅是当下,三农头条号的总数就已经超过一万个。
如果内容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创作者甚至能够突破壁垒,将更多的群体收入囊中。如办公室小野、冒险雷探长等知名头条号作者,他们的粉丝已经从一二线城市拓展到三四线、甚至是广大的农村用户。
根据今日头条给出的数据,目前有超过50%的头条号作者拥有超过4000的真实粉丝。在两微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
内容创作的改变
两微时代是鸡汤、财经、美妆购物和娱乐等领域的天下。而这些领域,对创作者的专业和视野要求很高,对文字功底也是一种考验。
事实上,早期做自媒体的内容创业者,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文字工作出身,他们在内容的创作上更为严格甚至更为尖锐。像记者出身的毒鸡汤教主咪蒙、专栏作家连岳等,他们更喜欢输出自己的观点,以犀利的思维和文笔,获得相当一部分拥趸。
与此不同的是,在头条号上,输出观点并不算吃香。
在公布出的数据中,120万头条号作者大多数在创作生活、娱乐以及体育类内容,鸡汤、财经反而成为小众群体。同时,因为头条号对于广告的严苛审核机制,美妆购物等内容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每篇平均935字的文章中,头条号作者们很少对某一事件进行评判,更多的是对现实进行真实描绘,更为“接地气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头条号作者们对“蹭热度”的敏感性很高,这源于头条用户对热点话题的高兴趣度。也正是如此,头条号和微头条成了广告主和明星的首选。如在今年的热播剧《猎场》中迅速走红的菅纫姿、在《我的前半生》中走红的雷佳音,正是凭借源源不断的热点话题,迅速的完成了在微头条上的原始粉丝积累。
在过往的一年中,头条号内容出现最多的四个字是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标题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中国”。事实上,这些数据已经足够描绘出头条号作者的状况,也折射出头条用户的属性:他们不喜欢鸡汤、有自己的固有观点并很难被改变、钟爱生活场景的描绘、倾向于“永远热泪盈眶”等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