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竟然有人认为深度调查报道会消失!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一位媒体朋友在微信群极力推荐《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她说都快看高潮了。在被删之前,这篇特稿昨天以刷屏之势疯传,微信阅读量稳稳达到十万+。
有业内人士感慨,如此雄文,在当下碎片化阅读时代实为罕见;如此特稿,在国内年产量也就两三篇而已。总之,但凡看过此稿者,无不啧啧称赞。
于好深度阅读的读者而言,此稿确实是一种享受;对媒体工作者而言,也被看成一种集体荣誉,广大媒体人在转发时,仿佛都带着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看,这就是有深度的为王的内容啊!
当然,有业内人士指出了此稿的缺陷,比如信源过于单一,在内容真实性无法保证的情况,再生动的文本也能当做小说来读罢了。
但这个例子再次证明,深度内容仍是被需要的,也依然是新闻从业者的杀手锏。
今天,在今日头条主办的“未来媒体峰会”上,张一鸣在做趋势总结与行业展望时,首先提出的一点就是——内容市场需求空前旺盛。不知道他人怎样,我的确是每天需要大量新鲜的内容,但让我困扰的是,绝大多数内容的质量堪忧。
虽然张一鸣用数据表明用户停留在今日头条上的时间增加了,但这显然不能表示用户阅读需求满足了,阅读幸福感提升了。今日头条提供了海量的内容,同时利用算法做到了精准推荐,但是今日头条能保证提供和推荐的都是好内容吗?至少我个人的用户体验并非如此。
现在的技术已经很容易做到大水漫灌和小水滴灌,但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不能鉴定“水”的成分,有毒的还是有营养的。我相信没有人需要垃圾,也认为每个人每天都并非情愿地接收了垃圾。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好内容的市场需求空前旺盛,因为在当下新旧媒体“混战时期”,似乎少有人专注于高质量内容的生产,于是造成了人们对内容的极度渴望,但读者显然并非“饥不择食”,大家清楚什么样的内容值得不惜花时间阅读。
张一鸣自述作为一个重度内容爱好者,明白“技术”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今日头条,技术的作用恰恰在于对“内容”的价值的深刻体认,而这些内容,正是由在座的各位所创作出来的。
“在座的各位”是谁?是百余位资深媒体人。张一鸣还不忘给这百余位资深媒体人“洗脑”,他提出第二个行业趋势,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创作与分发的分离。媒体专注于内容创作,将分发交给几个主要平台去做,张一鸣认为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显然,“几个主要平台”里面必须有“今日头条”客户端,张一鸣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们媒体好好写稿,然后给我。
的确,“渠道”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因素,一度业界不断有“渠道为王”的说法,也正是在此风潮下,媒体单位和机构纷纷开始大力自建渠道,布局两微一端,这个端是自家的客户端。业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总之,现场百余位资深媒体人中63.7%认为,平面媒体放弃纸质版会成为主流。说实话,我认为这个占比还是有点低了,在智能终端已经如此发达的条件下,“纸”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作为承载内容的主流传播方式。想必剩下的人还是多少带着一点传统新闻纸的情怀吧。
其实,纸也罢,手机也好,这些到底只是形式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在内容的竞争上,显然传统媒体更有优势。令人欣慰的是,上述百余位资深媒体人中有94.3%的人认为深度调查报道不会消失,这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盼头看到高质量的内容。
吊诡的是,主持人在现场喊话那几位认为持不同意见的人,却又无人站出来,难道怕被喷?在一些不在场的资深媒体人看来,简直无法理解会有人认为深度调查报道会消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