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康熙回忆鳌拜,给予了一句评价,大臣们无人敢接话

在后金崛起到清朝入主中原,贵族高层之间的斗争是一直没有停息的。哪个皇帝在位,都有自己的对手。其中顺治和康熙最为悲哀,他们都是幼年登基,却分别要面对多尔衮和鳌拜两位权臣。顺治运气稍好,多尔衮在打猎的时候暴毙,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康熙则是靠自己的能力,智擒鳌拜,避免了一生一世沦为傀儡皇帝的下场。

鳌拜被擒获以后,如何处理成为了棘手的难题。朝廷之中曾经遍布他的党羽,现在却如鸟兽散,纷纷落井下石,甚至列出了三十项大罪,联名主张处死鳌拜以谢天下。然而,鳌拜虽然狂傲,行事鲁莽,不尊皇帝,但却没有篡逆的事实。因此,康熙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将其终身监禁。只不过经此一事的鳌拜,最终元气大伤,没有几个月就在狱中病逝了。

从此以后,鳌拜被刻画成为欺君罔上、睚眦必报的奸臣。智擒鳌拜,也成为了一代雄主康熙走向辉煌的起点。在康熙朝,无人敢对此事置喙,然而在康熙五十二年,花甲之年的皇帝在回忆鳌拜时,却突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这番话看似只有寥寥几句,而且给予鳌拜的评价只有一句,却如同石破天惊。康熙承认,在清朝崛起以来,诸位大臣之中,功劳最大的还是鳌拜。巴图鲁是满语中“勇士”、“英雄”的称号,鳌拜在当时被称为“满洲第一巴图鲁”是何其风光,这个称号已经很久没人提起了,康熙自己依然肯定了鳌拜的功绩。

而且,康熙还认为,对鳌拜的处分太过严重了,应该让他的子孙承袭爵位。这件事他不提,别人也肯定不敢提,所以还不如由他自己说出来。

鳌拜何德何能,竟然让晚年的康熙也感慨不已呢?原来,不仅对于清朝,对于爱新觉罗家族,甚至对于康熙,鳌拜都是立下了大功的。

鳌拜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后金的早期将领,他出身于将门,很早就投军打仗,以勇猛著称,在攻打皮岛的战役中大显身手,一战成名。

皮岛虽然是个孤岛,却离后金盛京很近,如一把尖刀悬在后金的心脏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多次军事行动,都因为皮岛的围魏救赵而不能取得全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解决不了小小的皮岛,后金就永远不能远征。

因此,皇太极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皮岛。清军主力正面佯攻,鳌拜则带领一小部分人从侧面上岛。就在他们上岸后,立即被发现。火箭炮弹如同雨点般飞来,形势岌岌可危。然而鳌拜却发挥了不要命的精神,赤膊上阵,不退反进,破釜沉舟夺取了皮岛。这一战,他居首功,被封为三等男爵,巴图鲁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在松锦之战中,济尔哈朗的部队差点被打散,就是增援的鳌拜率领将士救援成功。而且他还继续追击明军,封堵住了洪承畴的退路,五战五胜,奠定了胜局。这一战,也让他被封为一等梅勒章京。

清军入关后,他跟随多铎打李自成,跟随豪格打张献忠,出生入死,平定天下。特别是在平定张献忠的战役中,史书评价“实居首功”。

这是对于清廷的贡献,对于康熙本人,鳌拜的功劳也很大。当皇太极突然驾崩时,并没有留下遗命。多尔衮仗着兵强马壮,窥觑皇位。就是鳌拜带领中级将领盟誓,必须让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他没有权利参加议政,但他却带领兵马守候在殿外,准备随时拼个鱼死网破。

正因为鳌拜等人的威慑,多尔衮最终与豪格各退一步,采取了顺治登基的方式,避免了兵戎相见。如果没有鳌拜的忠心,就没有顺治的皇位,自然也轮不到康熙当皇帝。

得罪了多尔衮,也让鳌拜多次受到打压,甚至有性命之危。但他却始终没有向多尔衮低头,直到迎来顺治亲政。就因为他的忠心,所以顺治驾崩之前,放弃了由亲王摄政的传统,四大辅臣全部安排为非爱新觉罗家族成员。

康熙知道这些历史,当年的行为是迫不得已,但对于鳌拜的安排还是不妥当。然而,诸王公贝勒听了之后,并没有人敢于接话。原因很简单,鳌拜是康熙抓的,这个案子也是康熙自己定的,皇帝可以否定自己,别人哪里敢开口。所以,尽管康熙已经是明示不是暗示了,吃不准后果的大臣们不敢吭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直到康熙驾崩之后,继位的雍正爱憎分明,他立即“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