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卷入裁员风波背后
来源丨AI蓝媒汇(ID:lanmeih001)
大疆创新,卷入裁员风波。
日前市场上有消息称,或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此前有1.5万员工的大疆创新正在裁员,比例约在50%。消息还指出,大疆创新方面已经禁止了一部分员工进入办公区域,且这些员工将在不久后会被开除。
一方面,大疆创新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明星独角兽公司不仅自带流量,亦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长期位于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则基于传闻中过高的裁员比例,大疆创新再次身处风口浪尖。
针对市场传闻大疆创新也进行了回应,称裁员为假消息,并对所谓的“已经禁止了一部分员工进入办公区域”解释称,目前公司的大部分员工正实行远程工作模式,实际在办公室办公的人数仅有公司人数的一半左右。
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阗地还在社交媒体上强调,目前大疆正处于项目冲刺期,无暇理会荒唐虚假的猜测,并指出“大疆正在坚决维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山寨侵权产品,这一行动不会因为无故被造谣抹黑而减缓”,意指此次市场传闻背后或有竞争对手身影。
官方口径一如既往的强硬,正如四年前大疆无人机炸机事件频发,外界写了篇质疑文章便被大疆创新创始人、CEO汪滔指责为“收了黑钱”。
不过AI蓝媒汇注意到,在知乎以及脉脉等社区平台有不少自称是大疆创新员工的声音称,目前确实有一定的裁员优化现象,比如在市场销售岗位上,但并不如传闻中那么夸张。且大疆官方亦有人士表示,有零星的员工因为业绩问题被裁员,这很正常。
在这背后在业内看来,大疆创新这家明星创业公司,或也渐渐走下曾经高居的神坛。
据了解大疆创新被视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从0到1的开创者,并用了极短的时间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明星独角兽公司。有数据显示,大疆创新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超过七成,在北美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更是超过八成。
大疆创新的“极客”、“天才”、“高科技硬件”等标签不仅收获极高声量,资本更是曾狂热无比。
2018年4月,大疆创新获得一笔10亿美元融资,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融资大疆创新启用的是竞价方式。大疆开出竞价条件,然后坐等投资机构出价,投资人需要围绕大疆的条件投标,价高者才可以获得投资大疆的资格。期间,有部分投资人提出要对大疆进行尽职调查,但遭到大疆拒绝。
该轮融资前大疆创新的估值为150亿美元,而由于近百家投资机构疯抢,有机构测算,大疆创新投后估值或将达到240亿美元。且按照投资机构当时的预期,在2022年大疆创新的估值可达千亿美元。
可见彼时大疆创新的明星光环,但近两年来却稍显褪色。
一方面是,根据市场消息2018年的这场风光无限融资是Pre-IPO融资,而截止目前大疆创新再无新的融资进场,亦未能完成上市。至于何时上市,仍然是个未知。
另一方面,大疆创新或遭遇到触碰天花板的现实尴尬。
根据此前大疆创新融资材料显示,大疆创新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27.2亿、59.8亿、97.8亿、175.7亿,年增长率分别为257.7%、120%、63.5%、79.6%;净利分别为7.1亿、14.2亿、19.3亿、43亿,年增长率分别为200.7%、99.6%、35.4%、123.2%。
不难看出在2018年之前,大疆创新无论是在营收和利润上都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数据显示,此时大疆创新已经成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领先者,并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超过七成,在北美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更是超过八成。
但天花板也随之临近。
汪滔曾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称,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
而在2017年大疆创新营收已达到175.7亿元,此后后者再无公开营收等数据。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2018年,大疆创新的销售额便并未像2017年那样出现大幅增长。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本就有限,再加上在近两年美国也有试图阻止大疆创新在美国销售产品的动作,对于大疆创新而言,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以及谋求专业级无人机市场等等,便就成为燃眉之急。
亦在去年6月,大疆创新推出其首款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RoboMaster S1,就此进入教育机器人领域。
另外大疆创新在寻求新增长点的同时,亦重新审视内部管理漏洞,目的自然在于节流。
而对于此次卷入裁员传闻的大疆创新员工而言,官方否认能否成为定心丸还不好说,更别提四年前那夸张的年终奖以及数十台宝马豪车作为优秀员工奖励,早就成为了遥不可及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