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偶然看到一个五百万粉丝、专讲唐宋诗词的教授的讲课内容,着实被吸引了,真是越听越上头。我心想,要是读书那会儿能聆听到这样好听的古诗词课,我早已经古诗文功底满满了,也不用像现在为了能和OK多聊聊这块,让他对这方面有兴趣,而各种上网找资料恶补了
对,就是这位年过六十、满头白发,有着口头禅“你听懂了没”,还操着一口“土味”普通话的儒雅“老教授”戴建业。
搜索后发现教授大有来头,他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教授,只要是他的课,课堂上总是人满为患。
也难怪他的讲课视频偶然被放到抖音上,短短几天就收获了2千万的点击量!
有人评价:他讲古诗,可以唤醒国人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而我更是像”追星般“地去买了他的全套作品集
教授讲古诗最魔幻的地方在于,他好似从不跟你正儿八经聊诗人的写作风格、写作手法,讲的都是诗人和诗人所处那个时代的八卦,所以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陶渊明是个幽默的人,幽默到你要是不认真读他的诗,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个地方。陶渊明第一句写的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的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
苏东坡这个人呢,就是乐观得要死,不管被贬到什么穷乡僻壤,都是人见人爱,快活得要死,他被贬斥到惠州,那是一个又穷又破又潮湿的地方,结果他写了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把京城的对家给羡慕死了。
六十多岁被贬到海南岛还是幸福要死,渡船回中原时,做诗一首: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是不把我贬到儋州,我怎么能玩得了三亚呢?”
结果他的对家没看到苏东坡被搞死,自己先倒台了。这就是苏东坡,到哪都能马上找到快乐,随遇而安,要是换作旁人,是不是就抑郁了?
最出圈的一个段子,就是讲杜甫和李白,哥俩好去寻仙:
杜甫是李白的粉丝,慕名求见,见了以后,他对李白佩服死了。就跟着大哥一起从河南洛阳出发,到河北、山东。干什么呢,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半路上又遇到了高适,三个人从夏天里搞到秋天,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三个人搞得蓬头垢面,都没有成仙。
我们杜甫就开始说,我不干了,老哥,我要回去。
也难怪大家都说:“当初我的老师要是这样,我一定能考上北大!”戴教授拆解的不仅是诗歌,还会分析时代背景,结合现实生活,注入人生感悟。把繁杂厚重的内容化繁为简,再娓娓道来,其实最见功力,但我个人最喜欢戴教授的还是,他讲课时脸上永远挂着的和向日葵一样灿烂的微笑,他还特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正能量并不是天生的:“有人说我是不是没有负面情绪?看我这满头白发就知道了,怎么可能没有?快到50岁,我才慢慢走向洒脱,很多事情就看得比较开。”我特别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能够成就这样一种饱满的情绪,去看了戴教授的一些报道和资料,结果发现居然与我们想象的“别人家的孩子”有着巨大的反差:他小时候最厌恶的就是学习,小学毕业还背不熟乘法表;此外还有个“魔鬼”父亲,动不动就拳脚相向,压抑孤僻的性格才是童年的底色......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今天大家看到的旷达幽默,满腹才学的“网红”教授,全都得益于,他有一个“天生懂教育”的好母亲。戴建业出生在湖北麻城的小山村里,刚出生就赶上了大饥荒,但童年最痛苦的回忆不是忍饥挨饿,而是读书。他的父亲是民国的大学生,望子成龙的心情格外迫切,脾气又格外急躁,天天逼着儿子写字、读书、做数学题。小时候的戴建业还搞不懂啥是1+1=2,父亲就强逼他背乘法口诀表,仅是这个口诀表就不知挨了多少顿毒打。越是怕被打,他对着父亲就越战战兢兢,乘法口诀表就越背越忘。以至于戴建业对算术痛恨无比,一直到小学毕业都还分不清楚3×7和3+7有什么差别。父亲和戴建业之间的交流只有一种——用拳头。在戴建业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就是魔鬼,“我一生还没有见过魔鬼,但我知道先父就是魔鬼投胎转世。当时父亲要是让我在吃狗屎与读书之间二选其一,我一定会兴高采烈地选择去吃狗屎!”父亲对儿子的“恨铁不成钢”一天能发三次火,家里的气氛可想而知有多压抑了。然而,戴建业和弟弟从无怨言,还非常庆幸能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一个好妈妈。父亲打戴建业都是真打,有次头上打得肿起一个大包,母亲心疼得眼泪汪汪,和爸爸大吵了一顿,“你这哪是教育孩子读书,分明是对孩子有仇!仇人也不会这样打一个小孩,你还能忍心下这样的毒手?”父亲自知理亏,不敢回嘴反驳。在妈妈三番四次的力保下,戴建业再也不用去父亲面前背乘法口诀表了,总算躲过了一劫。然而一难刚过又来一难,父亲又强迫戴建业提前一年上小学,对已经厌学的戴建业来说,上小学就像去刑场,母亲看出了儿子的煎熬,豁出去对父亲说,“儿子明天不上学了,明年再报名。”父亲吃惊地望了妈妈一眼”他明年要是也不肯上学,你拿他怎么办?“母亲头也不抬地说”和他同年地小孩都在家玩,你为什么要他一个人先去上学?不读书就不能活?你读书读得最多,是不是就数你活得最好?“也许是被戳到了痛处,父亲破天荒得妥协了。其实,妈妈在学业上的宽松态度,并不是反对读书,相反她十分看重读书,她知道小孩读书十分重要,但不认为人只有读书一条出路。她一直坚信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母亲鼓励戴建业兄弟俩读书,可从来没有逼着他们读书,更没有像今天许多父母那样,鄙视不读书或不会读书的孩子。在妈妈眼里,会读书当然很好,不会读书也未必很糟。正是对读书的开放态度,让他们觉得读书很轻松,没有精神压力反而喜欢读书,甚至还会自己主动“找书读”,才算尝到了读书的“味道”。知识分子的父亲让把读书弄成了“难忍的苦差事”,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母亲则把读书变成了难得的“乐事”。母亲没有读过书,讲不出大道理,也没有华丽辞藻,她就用最朴实的言传和身教,让戴建业受益终身。上小学后,有一次戴建业嘲笑同学又蠢又笨,妈妈伸出五指对他说:“看我这只手上的五个指头中,拇指最短,中指最长,你说哪个指头最有用?”“拇指虽说短,但长得很壮,中指虽然长,但生得较瘦,它们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用处。你说它们之中数谁最牛?”她老人家怕儿子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接着又伸出手掌说:“儿子,拇指能不能嘲笑中指长得瘦?中指能不能嘲笑大拇指长得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来挖苦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是老看到别人的短处,你就学不到别人的长处,自己一辈子就不会有长进。再说,你老是嘲笑别人笨,小时候别人不和你一起玩,长大后别人不和你一起干,你将来一生都是放独鞭(老家的口语,就是一个人出去放牛放羊)。你要是这样笑话别人,别人都想看你的笑话。人抬人才高,人踩人自低,要是大家都想踩你,你再大本事也上不去。”妈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委婉地教戴建业要学会“谦虚”。由于是晚年意外得子,妈妈对两个儿子都有点溺爱,但有两点她从不通融:一是好吃懒做,二是虎头蛇尾。每天清晨,兄弟俩必须早起,作为长子的戴建业更没有睡懒觉的权利。有天早上妈妈从地里回来,看到他还赖在床上不起来,破天荒的抽出棍子一顿狠揍。当天晚上,妈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人的一生,吃不穷,穿不穷,好吃懒做才受穷。”妈妈的这席话,让戴建业一生都不敢偷懒。从小父亲就逼着兄弟俩读书写字学习,每天练多少字,做多少题,妈妈心里都有数,虽然心疼两个儿子会受罚,但妈妈都不允许他们半途而废,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坚持做完,容不得虎头蛇尾。妈妈自己也是一样,当天的事她绝不会拖到第二天。妈妈大概没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可能还不知道“持之以恒”这个成语,但兄弟俩就是从她那儿懂得,做人一定要终生努力,干事一定要持之以恒。最让戴建业感概的,还是母亲身为妻子,对丈夫无条件的支持和包容,才让这个家在最艰难的大环境下都没有支离破碎。父亲身为“知识分子”,成了文革的倒霉鬼,成天被拖出去批斗,心情苦闷可想而知。常常无缘无故发火,有一次他从批斗会场回来,吃晚饭时因一言不合,立马就掀翻了饭桌,摔碎了饭碗,然后就蹲下来发呆。妈妈没有半句责怪,默默收捡破碗,竖起饭桌,打扫地面,过一会儿,小声问丈夫:“想吃点什么不?”其实,那时母亲在外面同样天天遭罪,当时全家的生计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但很少见她在家里发牢骚吐苦水,每天从生产队里收工回家,一回到家里,一看到两个儿子和自己的丈夫,母亲两眼马上就笑眯眯的。父亲一生带给母亲的只有担惊受怕,而母亲始终与父亲相依相伴。戴建业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母亲能这样对待自己的丈夫,不是传统女性那种对丈夫的依附,也不是生活不能自立而不得不逆来顺受,是因为她为人的善良,因为她对丈夫深深的理解,因为她对丈夫才华的高度欣赏。她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句简短的交流,都表现出一个女性的宽容与贤惠,都流露出对丈夫的恩爱和温情。”母亲的家庭观和婚姻观同样对戴建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戴建业因为短视频走红之后,曾惹来巨大的非议,就是因为他借机不断地出席各种演讲、活动、甚至是开了直播。不少人质疑: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这样疯狂捞金的行为,难道不觉得有失文人风骨吗?戴教授不得不道出背后的原委:“我夫人得了肺癌,一盒抗癌药五万一千块钱,这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你们知道吗?很多人批评我到处赚钱没有文人风骨,可是如果丢了妻子,我要文人风骨做什么?”在妻子生命中最后的四年里,戴建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妻子求医治病,在病床前悉心照料,事无巨细。很多人都感动于戴教授对妻子的情义,同时也会好奇,能够相濡以沫三十多年,他们夫妻俩的爱情保鲜秘籍是啥?他在头条上写过万字长文,阐述过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不只是短暂的两性吸引,更是相互长期的包容,双方天长地久的关爱。人们可以量身定制自己的鞋子和衣服,但无法量身定制自己的太太或丈夫。夫妻来自不同的家庭,双方都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可能造成相互冲突,也可能变为相互补充,关键要看能否接受这种差异,能否欣赏不同的个性。我18岁的时候离开了母亲,我的儿子18岁考上大学也里离开了家,只有妻子是陪伴我最久的最亲密的伙伴,妻子永远是丈夫'最美的风景’。“戴教授讲任何诗词都是笑逐颜开,惟独有一首例外,就是苏东坡悼念妻子的那首《江城子》,每次念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时候,他就忍不住落泪,哽咽,难受到只能中断授课。“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读已是曲中人。”幸好,这一世的夫妻,戴建业做到了足够的珍惜。戴教授做了大半辈子的教育工作,到现在退休了出来录短视频,公开演讲,出书,也会时不时的反思过去的成长历程。他经常半开玩笑地说道:“我弟弟学业上比我还厉害,从小山村一直读到了哈佛大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管他管得少,去世的也早,弟弟才没有那么压抑。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平常心,只要人生观健康,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冲的愿望,至于那些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有嘛?有!那是在绝望的境地下才会这么做。我和我的弟弟最感谢的不是我的父亲,而是我的母亲。我不管搞的什么鬼样子,她都觉得我很棒!在她的观念里,只要不缺胳膊少腿,就不会没饭吃。“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章右下角“在看”、“点赞”给咱们一个双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