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李世民是庶孽?没错,在杨勇李建成面前,他们就是有嫡庶之别
前几天写了一篇嫡庶之子在继承权外并没有太大差别的小文,又说了杨广在他太子哥杨勇、李世民在他太子哥李建成面前是庶孽的话,结果,就引来一些读者的批评,有位读者特别愤慨的留言:“杨勇杨广一母所生,你说杨广是庶孽?李建成李世民一母所生,你说李世民是庶孽?”
摊手,显然,这位读者对嫡庶的含义没搞太清楚,所以有点激动了,我就建议她去查下古代律法,了解一下在律法上嫡子是指谁的,她是一位挺优秀的读者,真的去查了唐律,但好像仍没搞明白其中名词的含义。
本文就是针对古代的嫡庶到底怎么区别,以及杨广、李世民能不能用庶孽来称呼的问题展开的。
中国古代是宗法制社会,宗法制讲究“嫡庶”和“长幼”,所谓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就是古代社会的伦理和社会导向,但有些现代人并不了解嫡庶长幼,反而滋生出“嫡庶神教”这样的群体。
在嫡庶神教的臆想中,嫡庶之间有天壤、云泥之别,嫡妻和嫡出子女神圣高贵不可侵犯,妾室和庶出子女卑贱如草芥被嫡系视为奴仆。嫡母可以把庶女卖到青楼,臣子家的嫡子可以鄙视皇帝的庶子,更有某某神剧中男主庶女只能嫁给平民乳母的孙子等等,真是各种荒诞不经、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有。
那么,古代嫡庶之别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呢?在古人眼中,嫡子和庶孽都是指哪个群体的呢?
现代人看到“庶孽”这个词时,下意识就觉得是很卑贱的意思,其实,在宗法上,“庶孽”只是和“嫡子”相对应的词汇,他本身并不带歧视的色彩。比如“有国家者必有嫡庶”,比如“礼莫重于嫡孽之分”等等,庶孽就是嫡子的对应词。
何谓“嫡子”?何谓“庶孽”呢?
嫡子,就是“適(shi)子”,后来被简化成“适子”,所以,適子=适子=世子,又通嫡子。孽,通“蘖(nie)”,蘖就是从木头的根部萌生出的旁枝、分枝,木头的分枝称“蘖”,人的分支则称“孽”,两者意思是相同的。
诗诂(gu)曰:正长之子曰嫡(适),余众曰庶支,庶谓庶孽之众,如木之有枝也。(《钦定四库全书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六)
所以说,除了继承父亲的嫡子之外,其余的孩子都叫庶孽,也叫庶子、众子、余子、别子、支子、旁孽、旁支等等。
可能会有人不服气,明明是正长之子都是嫡子,怎么你却说只有继承父亲的嫡长子是嫡子,难道嫡次子、嫡幼子就不是嫡子了?
没错,严格地说,在身为继承人的嫡长子面前,所谓的嫡次子、嫡幼子还真不是嫡子,他们都只是庶孽中的一员。
虽然从广义上讲,嫡子是指嫡妻正室诞育的所有孩子;但是,从狭义上讲,从律法层面讲,在社会主流面前讲,嫡子只是指能够继承大宗的那个孩子,一般都是指嫡长子,其他孩子在嫡子面前就是庶孽。
因此,在姬寤生、杨勇、李建成、李承乾这些合法继承人的嫡长子面前,叔段、杨广、李世民、李泰这些嫡次子们,在律法上、在世人眼中、在史家心中也都只是庶子、庶孽,和他们的胞兄之间有着嫡庶之分,并没有比妾生的庶子高贵多少。
就连元朝的晋王甘麻剌,尽管身为真金太子的嫡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孙,就因为夺位失败,就被史家称为庶孽?晋国的幼君奚齐,尽管亲娘骊姬被亲爹献公立为夫人,他还是他爹指定的继承人,因为很快被杀倒台,最后还不是被史家称之为“庶孽易嫡”?
那么,叔段、杨广、李世民、李泰们在他们的大宗宗子哥哥面前称一声庶孽有什么不对?有什么值得叫屈的?凭他们脸大吗?
可能还会有一根筋的人不服气,觉得嫡次子、嫡幼子也是嫡妻正室所出,有高贵的出身,凭什么要和妾室生的低贱庶子混为一谈,但不好意思,在嫡长子面前,嫡次子嫡幼子们还真不配称嫡子。
在律法上,嫡子只有一个,就是嫡妻所生的嫡长子,并不是泛指嫡妻所生的所有诸子,嫡妻所生的其他诸子,律法上的称呼是嫡子同母弟,从这个词就足以证明,嫡子只等于嫡长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嫡子继承制的顺序一般都是:嫡子(嫡长子),嫡孙(嫡长孙)、嫡子同母弟(嫡次子)、庶子(庶长子)、嫡孙同母弟(嫡次孙)、庶孙(庶长孙)。
所以说,宗法上所谓的嫡庶有别,其实是指嫡长子和庶孽众子的区别,在嫡子面前,嫡子同母弟(嫡次子)和庶子不过是五十笑百,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同样是有限的,只有嫡子挂了的情况下,才能显出他“嫡子同母弟”的贵重。
不过这还得看朝代,在其他朝代,身为嫡子同母弟的,继承顺位还在第三,排在庶子前头,但你要不小心投胎到大明朝朱爸爸家的亲王郡王家,不好意思,你的继承资格还不如庶长子。
因为《大明会典》在王国礼的封爵有规定:亲王嫡长子十岁封王世子承袭亲王,如果嫡长子挂了,就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子和其他庶子一样到了十岁封郡王被分出去。
所以勒,你个亲王、郡王的嫡次子有啥可骄傲的?还不是和妾生的庶子享受一样的政治资源和待遇?
经常也会有人疑问,宗法制为何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呢?要是庶子中某人明显具备汉武唐宗的能力,而嫡子就是晋朝惠安之流的德行,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惠安接班,汉武唐宗靠边站?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那是因为,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是经过古人们长年累月的验证,才研究出来具备一定合理性才被确立的嫡子继承制,当然不是因为嫡子长得帅,只不过是为了避免家庭内部的纷争内耗而已,用汉儒何休的话来说,就是“皆所以防爱争”是也。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就曾引用慎子的巧妙比喻:一只无主的野兔在跑,看到的人都想把他逮住,这时候,恐怕就是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也会拼命追赶,更何况一般的俗人呢?但为什么市场上售卖的兔子却没人去逮呢?自然是因为市场上兔子是有主的。
古代的继承法也是这样的道理,把嫡子立为继承人,确立名分了,很多时候就能避免庶子的觊觎,没有觊觎就不会产生争斗,自然不会引起混乱。
虽然仍不免会出现庶孽夺嫡的情况,但相比立爱、立贤,嫡子继承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确立嫡子继承制,就像有主的兔子一样,大家都没借口去争去抢,要怪只能怪自己没那个命,为啥不早点投胎?
在宗法社会里,除了嫡庶之别,还有长幼之分,嫡子之外的庶子们是要论长幼之序了,而不是你是嫡子同母弟就可以欺凌妾生的兄弟。
就像《红楼梦》里宝玉出场,身为庶出的探春和贾环,就要站起来给宝玉哥哥行礼,而同样庶出的迎春姐姐,则可以坐着等宝玉弟弟给她行礼,这,就是长幼之序,大家族之礼。
很多人喜欢拿《红楼梦》来说嫡庶,他们都无视一点,迎、探、惜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宝玉和贾环的月例银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宝玉受宠,经常被贾母和王夫人贴补,所以就显得阔气点,贾环没人贴补,所以就窘迫点。
可能有人要说了,你不是说嫡庶没太大差别吗?这还不算差别吗?算,这肯定算,亲娘对亲孩子还分五指有长短,身为嫡妻的贴补自己亲孩子,这不更是人之常情?但我要问一句,王夫人敢当着贾政的面歧视贾环吗?
别说当着贾政的面,就是不当面,贾环让蜡灯里的滚油烫伤宝玉,王夫人恨得牙痒痒,才骂了贾环几句,就在凤姐的提醒下不得不作罢,但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把赵姨娘叫过来指桑骂槐。
同样的,如果王夫人平时就对贾环横眉冷对的,贾环在抄经时敢那样作妖吗?又是叫彩云倒茶,又是叫玉钏儿剪灯花,又是说金钏儿挡了灯影,还敢下手暗算宝玉,他不得跟嫡庶神教小说里的庶子那样夹着尾巴当鹌鹑?
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身为嫡妻的王夫人,在家庭内部的权威,还是大不过贾政,贾环是她丈夫贾政的庶出儿子,在宗法上同样也是她的儿子,她对待贾环必须像对待亲生子一样,要像长孙皇后那样抚育众子一视同仁,所以,她不敢当众辱骂贾环,因为,那不是当主母的欺凌庶子,而是在打她老公贾政的脸呢!
对贾政之流来说,有能力光耀门楣的儿子,比是嫡是庶更重要,不是身为嫡妻的想歧视就歧视的、想辱骂就辱骂的,歧视、辱骂老公的庶子,你看不起谁呢?
诚然,历史上从来不乏家族内斗的情况发生,也的确有嫡子视庶孽为奴为仆的存在,比如北朝某些人家为了夺嫡就闹得鸡飞狗跳,但那都不是常态,那种是要受世人耻笑讥讽的。
更多家族倡导子弟的第一要务是敦亲睦族、兄友弟恭,嫡庶兄弟们抱团取暖,一起努力光大门楣、光宗耀祖。
因为从血统上来讲,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孽,都是托体先父,是他们老爹(老木头)的支脉,他们的区别无非是嫡子代表主干(大宗),庶孽代表枝干(小宗),大宗只有一个,小宗却有很多个,如大宗出现断层时,就需要小宗替补。
所以,嫡子和庶孽是同气连枝的手足兄弟(划重点),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亡国灭种犯事抄家一个都跑不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骨肉。
而不是嫡庶小说里那样嫡子骄横跋扈,庶子阴险低贱,兄弟之间斗得跟乌鸡眼似的,相攻相克、互相挖坑一起让家族完蛋的状态。
最后,以伯邑考、姬发兄弟的故事结尾吧,伯邑考身为嫡长子,就因没有二弟姬发贤明,没有过错的他就被老父亲姬昌废弃,身为周公他爹的姬昌为何带头犯矩呢?
汉朝的贾谊在《新书》中,就揭示姬昌废嫡立庶的真相,原因太简单了,如果平庸的伯邑考即位,姬氏祖先就只能继续享受卿大夫级别的祭祀,但如果传位给野心勃勃的老二姬发,那姬氏祖先说不定就能享受天子的祭祀啊!
最后,人家姬发也真的做到了不是?所以说,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什么规矩,什么嫡庶之别,都算个niao啊!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