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 | 为人谋之心

《论语》的一个好就是,高处着眼,低处入手。《论语》会给我们留下入手处。我们平时《论语》读多了,就会觉得孔子也很平常啊,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怎么就成了至圣先师了呢?就像子贡说的,孔子的门墙太高,我们看不到里面的状况。

我们学孔子觉得很难,那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状态到底是啥样的呢?我们体会不到。孔子呈现给我们的这个“果”,这颗“梨子”,很多时候我们没法亲口尝一尝。而曾子这样的一个孔子高弟,我觉得是可学的,更容易亲近

你看这一句: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省吾身,这样的一个日常功课并不是没法做到的,每天睡前都可以来反思一下啊!三省,我们也不想多了,就是从三个方面省察——为他人做事,与朋友交往,学习。就三件事,纵向,横向,交叉点处的学习。这就是“十”字打开学习法,我们看到三省就是十字打开的生命啊!

为人谋,我们在公司做事情,就是为老板谋啊。这里“忠”,就是中于心,也就是有没有诚心诚意啊,是不是真心诚意地做事啊,是不是忠于职守啊,这些都需要自我观照。如果敷衍了事,马虎做事,得过且过,不仅仅是对不起老板,更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上天赋予自己的生命啊。这里呢,确实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所做的事本身是不是有意义的,如果不是正业,那就压根谈不上“忠不忠”的事情。

正业是关键。孔子讲:“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合于道而行,不合于道而止。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就是择正业。

好,言归正传。

有了正业,那么对于自己所做之事,必须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我们传统读书人的精神。这股“忠”的精神,根源在行道,在于“志于道”所引发的力量。

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当我们再看到“为人谋而不忠乎?”就不会轻飘飘地过去,这一句话的背后,有整个生命的呈现。所以,我们不能寻章摘句式地理解《论语》中的话语。

一句话背后有一个人,这里就是曾子。曾子背后是孔门是师长和师兄弟,我们也不可能把这些都阐述出来,但是心里要怀着这个整体,带着这个背景,去体贴这句话,感受这句话,这是读经典的方式,不能轻易地滑过去。

我们这样省察的时候,就能看清自己的状态了。当发现状态不对的时候,看看是不是偏离了道了,“日日新,又日新”。

在每日的省察中,调整自己。这样我们这颗心就是日新的,就是保持在“初心”的状态。这样的心是有余的,《庄子·养生主》里的庖丁,他解牛的高妙,就在于他对整体的觉照,故能游刃而有余地,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好,就到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