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的前世今生,“小三会”如何推动有效的社区民主协商

今年,社区民主协商是社区治理的热点,很多地方开始对一项传统项目“小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提出新的要求,又开始大力倡导“小三会”,比如浦东新区特别重视“三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并在社区试点建立“三会实训室”。

“三会”是不是传统套路?

“小三会”的历史可谓悠久,在上世纪末,当时上海的原卢湾区,下面一些街道开始自发的探索“小三会”了。

2002年,卢湾区开始大力总结推进这项工作,还下发了《关于建立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制度的指导意见》。

从2002年开始,“三会”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不断发展,越来越完善。后面的这么多年,民政系统的推动还是比较广泛和深入的。

但是,它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社区治理创新的一个维度,在部分的社区推动,好多地方都举办这个听证会,那个协调会,但是并没有上升到多么重大的项目、多么系统的机制去重视这件事。

所以,它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一项特色工作。

你懂的,要推出一个项目、一个品牌,尤其是体现一个地区治理能力的顶层设计的机制,大家都想创造自己名字命名的经验,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探索,大家会创造出,枫桥有枫桥经验,军门有军门经验,并且中央也未必觉得“三会”这样的提法就是最好的,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也没有特别格外的对“小三会”这个项目格外的重视。

近几年来,尤其是2015年中央《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出台以来,“三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三会”是城乡社区协商一个十分有效的基层实践。

所以,“三会”是社区民主协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这两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妨再问,三会仅是形式创新吗?

不仅是一个形式,是一项机制,是一套体系。

社区有些事,到底要开什么会,是开听证会、还是协调会、还是评议会。它不仅是形式的创新,不像有些品牌项目,没有实质内容,它的机制是非常成体系的。

近年来,在“小三会”的基础之上,基层实践不断深化,有的学者对“小三会”进行了升级,提出了“前三会”:

在听证会之前召开议题的征询会,你要听证,听政什么东西,是何议题,所以要开议题征询会。

协调会之前呢?协调的这个事到底你同意不同意,那一方同意,这一方不同意,分歧大怎么办,所以,先召开民主恳谈会。

在评议会之前召开合议会,作为一个群众自治组织,我们要评议一个项目到底做得好不好,在前面召开一个监督合议会,先定个调子。

“前三会”是在“小三会”之前举行的,程序上更加的科学和合理。

“三会还配三制”,听证会配套了公示制,在听证会之前、之后都要进行公示,协调会配套了责任制,不光协调完就行,议而有效,所以要事事有责。评议会之后配套承诺制,你到底改不改,你需要承诺。

所以小三会、前三会、三会配三制的这样的制度创新使得“三会”制度变得越来越科学了。

那么,“三会”就是开会吗?

名字上当然是开会,但实质是什么?是一个流程化的取得共识、引发行动、内在法治化约束、实现社区共同意识的一套机制。

“三会”是一个工具,不是目标,最终是推动社区的发展。

“三会”已经提得这么高,那么,未来如何发展和迭代?我认为是发展“三会”的技术主义。

如果“三会”仅仅局限于这个李书记做的好,开协调会很成功,而刘书记做不好,这称不上是技术主义,这个“三会”的推广是无效的,是流于形式的,背后的可能是,走过场的会大家都开得好,但是一碰到利益的会就开不成功,所以,“三会”就不能仅是走过场。

今天,我们看“三会”,大家在理念上已经很明确了。大家都知道要用好“三会”这个工具,重视老百姓的意见,让老百姓真参与而不是假参与。大家也都意识到了,参与比不参与好,开听证会比不开听证会好,这些基本观念在社区干部之中已经不成问题了,这方面挺不错。

理念明确之后,流程已经很细化了。怎么开“三会”?流程已经非常细化了,2002年的时候卢湾区民政局已经颁布了这样的意见,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政局也纷纷推出了议事工具、“三会”指导手册,非常详尽,这个怎么做,你怎么主持,主持词的参考方案都有,已经非常流程化了。

而流程细化之后,接下来到了技术主义阶段,这些技术如何见效。流程也很清楚了,文件大家都有,可为什么你的会就开不下去,张书记开就成,李书记开就不行?这里面遇到深度的技术问题:我遇到了严重的矛盾冲突怎么办?什么话术可以让大家可以不再漫无目标的开会?大家的观点聚不起来,形不成共识怎么办?议题的顺序是什么?都是这些非常具体的问题,而这些具体问题的处置,背后就要靠技术。

所以,大家不要把“三会”当成,我只要知道程序就行了,这远远不够。

“三会”不是走过场的事,而真正的涉及到利益,涉及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光走过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技术。

今天,“三会”已经进入到了技术主义时代。无论是对社区工作者,还是第三方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去考虑“小三会”整个细节过程中技术把控和技术更新,一线的赋能也要能够做到这种地步,这样才能说“小三会”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