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我不过是做好了一件事

这篇文章3700字,我用了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标题,是因为不想你错过这篇文章,它是我的看家法宝,况且这个标题所言不差。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个笨蛋,什么都做不好,这辈子一眼可以看到头,不会有什么出息。

2016年,那会儿我常看一个财经节目叫《财经郎眼》,里面有一期节目讲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崛起,很多自媒体赶上这个风口,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想自己何不也试试呢,我也没什么擅长的,写字还行,虽然还在学习过程中,就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练字方面的心得技巧好了。

2016年5月1日开始,一直写到现在了,这只是个引子。

到现在公众号运营得依旧是不咸不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从写周记以来,每一篇周记都要刷下去一波粉丝,因此粉丝总数一周少过一周,一个半月以来,从无例外。

我依旧不动如山,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对的事情。

那时候为了公众号的运营,我关注了一些其他大V,学习时间管理,这期间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记录”——也就是今天要说的主题。

高中时代开始,我写过周记,写过日记,都没能坚持。

那时候不明白写日记的意义,只知道很多伟大人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比如曾国藩啊胡适啊等等,心想这一定是个好习惯,偶尔去翻翻以前的日记,也很有意思不是?

然而记日记似乎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甚至有时候觉得没什么可记的,要么就是流水账,我相信这么记日记的人不在少数。

如果做一个事情完全找不到它的意义,就几乎没有坚持下去的可能,所以我尝试了很多次之后还是放弃了。

在学习时间管理的时候,一个重要论断是:想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你首先得知道你的时间都花哪儿了。

从《奇特的一生》当中读到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更加坚定了记录时间的决心。

除了记录时间,还有记录事件,记录目标等等,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记录,是2016年7月份的。

记录的内容,记录的模板,记录的载体,都更新过无数遍,一直到现在。

那么,最后是什么让我能把这个事情坚持到现在,并且“变本加厉”地持续下去呢?

1,记录让我活的更真实。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写过年终总结?不管是工作上的年终总结,还是自己给自己的都行。

如果你写过,或者尝试着去写,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没有记录,很多事情你都忘了,即使是一些当初你认为的“大事”,很多都会想不起来。有些事你能想起来,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当中的一些细节都会产生扭曲,变得不再真实,因为我们的记忆有再加工的功能。

很多权威的科学实验都证明了人类记忆的不可靠性。

一年的跨度太长,你记不住,一个月呢?一周呢?你不妨试试。可能结果因人而异,而我自己,让我回想昨天都干了些什么,大多数都想不起来。

所以当我回顾自己的过去,时间跨度越长,越感到不真实,而那其实是“自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些电影里面的主角,一旦失去记忆,他们也就失去了自我。

为了写年终总结,我前两天翻阅了一下2月份的记录,我才想起那时候我因为疫情被隔离了十多天,没有这些记录我可能在某些时刻也能想起来,但更多的可能是再也想不起来了,这和失去了这一段经历没什么区别。

这些记录就像一个一个索引,它不需要把事情记录的非常详细具体,当你翻到这一页,自然会有无数于此相关的记忆从脑海深处被牵引出来。

2,记录让我对时间更敏感。

从大的时间跨度上说,假设每个人都有能活到80岁,一共也就29200天而已,多吗?

其实我们不注意的话,是没什么感知的,大多数人都是活着活着,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没几年好活了,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想像你有3万块钱,你数着花,规划着花,你一定会把它们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给子女更好的教育,给自己适当地放松,给父母更好的晚年等等。

相反的,我们知道很多人不这样,它们有多少花多少,有3万和5万没有区别,可能一晚上的牌局,可能一晚上的花天酒地,可能一件奢侈品,瞬间就没了,没了可以再去借。

时间却没有任何人能借给你。

对时间敏感,你才会把时间花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把时间跨度缩小到每分每秒,当你在浪费时间的时候,你很容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并产生压力和自责,所以会尽快抽身,去做更值得的事情。

每一天,你都不希望虚度,因为当你在手机上敲下“打游戏、闲聊、争执、刷微博、打牌”这些字眼时,你知道这些事情大多没有什么价值,那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3,记录让我实现了自律。

这一点肯定听起来特别奇怪,记录和自律有什么关系,不是牵强附会吗?

这当中最大的关键在于,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提醒和督促。

每一次我沉迷于小说,沉迷于电视剧,都必然会出现另一个结果,就是疏于记录。

而当我想从小说或者电视剧当中自拔出来的时候,我对自己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做好记录。

所以无论是读书也好,运动也好,写字也好,或者其他方面的学习和计划,看起来纷繁复杂,一打开记录,我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就这么简单。

以前我以为记录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可以翻看,如果仅仅是这样,它是支持不了我一直记到现在的,因为好处太少,动力太弱了。

恰恰是因为每次懈怠时,记录作为一个警钟、一根自救绳,让我重新振作,所以才让我一如既往到现在。

上次跟大家推荐了一个APP叫幕布,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是怎样用它来写自己的记录的。

首先幕布比有道云笔记(我用了两年)好用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可以自己新建模板,非常方便,我的记录模板是这样的:

最顶上的是文档名称,用日期命名,年月日+星期,比如今天就是“20201126周四”。

第一部分是晨读,它只是一个提示,就像我们时常把一些座右铭之类的句子写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一样。可以是任何你需要提示自己的内容,每天用心读几遍,慢慢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核心,记录时间和事件,即你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我把一天分成四大块,这样不显得乱。

第三部分是总结,一般把一天中四个时间段里做的主要事情简明扼要地写一下,一方面是对整个一天的回顾和汇总,另一方面有利于将来的查看,当天都干了些什么变得一目了然。

第四部分是点评。思考这一天下来的利弊得失,不好的地方第二天怎么改进。

如果这一天的记录做的很好,你可以预见这一天一定是比较有效率的,并且对第二天也会有一个简单的规划。反之如果这份记录本身做的不好,你很多既定的事情大多都会半途而废。

下面是上周六的实录:

可能大家会想,这样一份记录本身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前面的记录需要花的时间是很短的,每一条记录都是在一些时间间隔里写的,大概10秒左右的时间。

最花时间的是最末尾的部分,需要反思自己,制定对策,这个时间不怕长,时间长意味着你思考的深入。如果时间短,往往意味着思想的懒惰,反而是一份不合格的记录。

看到这里,如果你心动了,想养成这种习惯,那么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还有的人,以前曾经记录过,但是未曾坚持,原因可能很多,所以接下来我说一下记录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建立属于自己的模板。

这个特别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可以参考,刚开始也可以拿来用,用着用着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对你没有帮助,而你还需要一些适合自己的内容。

比如在有道云笔记里,其实是有提供模板的,有出行清单,读书笔记,效率笔记等等,其中效率笔记是王潇(她的书我都读了一遍,还不错)的趁早笔记的模板,演示记录是这样的:

这个和我的整体思路上有许多想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那么你自己如果用的久了,也会逐渐找出适合自己的模板来,而且不断迭代更新。

判断的最根本的标准在于:记录哪些东西对你是有价值的?

许多人觉得记录了很久没有用,多半是因为记录的内容没有用,比如只是一堆无用的流水账等等。

2,选好记录的工具。

传统的记录工具自然是笔记本,直接手写。比这更进一步的是专门为了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设计出来的效率笔记本,比如上面提到的潇洒姐的“趁早效率手册”:

这种通常女孩子会比较喜欢,设计的很漂亮,人家卖的也很好。

尽管我写字不错,但是不用这个,因为麻烦,不如手机软件方便。

我对工具的选择最好符合三点:便捷、安全、容易保存。

便捷不用说,有道云笔记我用了两年,弃而不用的原因就是它不如幕布便捷,不仅仅是模板问题,用的时候也更舒服。

安全方面,纸质笔记本容易丢失,丢了就太可惜了。手机软件则没这个问题,手机丢了也无妨,账号密码在就行。而且可以定期将数据导出到本地,基本上是万无一失的。

容易保存方面,如果是纸质的,一年一本,记录这个事情肯定是长期的,到时候几十本下来保存不易,手机软件再次完胜。

3,及时不拖延。

个人经验,有些东西你不及时记下来,很快你就忘记了,就像很多伟大作家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册子记录灵感一样,你记录时间、想法等等,都是越及时,效率越高,拖着拖着最后就放弃了。

4,持之以恒。

坚持的时间越长,收获越大,越是欲罢不能。

5,定期回顾。

这个极其重要,不回顾不能说你就白记录了,但是回顾的话能让你系统性地去思考自己过去的经历、决策、选择,以及生活方式。它就是你自己的历史,没有人会否认历史的重要性。

回顾的时候可以一周一次,一月一次,一年一次,根据自己的需要即可。

以上,就是我成为一只好笨蛋的最大秘诀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