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农村孩子
一点都不夸张,上海就是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这是事实。
但是,反过来看,只要考上高中,在上海参加高考,上个大学就问题不大了,只是看上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不说北清复交,起码要拼一把985、211吧,这些都拼不上,也要尽量拼个好一点的二本,将来找工作的时候起码起点能高一点吧。
也就是说,在现在上海这个政策下面,其实差不多一半的小孩都是可以上大学的,只是有好坏的区别而已。注意这个比例,一半的人能够上大学,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比较高的,不低了。这就等于上海实际上把高考提前了,用中考替代了高考,高考只是在大学之间进行分层选择。
所以,很多人乍一听上海一半的小孩在中考的时候会被淘汰下去,只能上中专,会觉得很惊讶。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上海有大量的国企,所以即便这些小孩在中考中被淘汰下去了,只要愿意去中专学个技术,仍然是有机会进入国企工作的,待遇也不差,生活也不会差。
所以,上海有一个特殊的名词,三校生。三校生就是中专、技校这种职业技术培训之后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数都在上海的某些国企工作,比如地铁、港口、公交、上汽以及其它类型的企业工作,虽然绝对收入不如一般城市白领,但是因为是上海本地人,所以生活水平并不差。
这和国内其它地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其它省市的淘汰率比这个还高,只不过相对来说,发生得比较自然一些,而且不是在中考的时候一次性淘汰,而是通过中考和高考进行多次淘汰,中考淘汰一拨,高考再淘汰一拨,逐步完成这个过程,最终基本上就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孩都被淘汰掉了。
更重要的是,对内陆省市来说,没有上海这样多的国企来吸纳,所以一旦被淘汰,进不了大学,那么就意味着要出去打工,即便是上了中专,也很难进入国企,而只能去珠三角、长三角去做体力劳动,无法维持一个收入稳定的体面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被淘汰,和上海被中考淘汰了的小孩不是一个概念。
比如说,在内陆省市如果一个小孩选择在本村的小学读书,之后在镇上的初中读,然后中考的时候去和从一开始就在县城中学读书的小孩去竞争,上高中的机会能有多大?所以,在内陆,尤其是农村,淘汰基本上就是在中考的时候自然的完成的,大多数小孩在初中毕业后会自然的放弃上高中的机会,直接出去打工。
所以,真正残酷的淘汰并不是在上海这种把一半的小孩淘汰掉,让他们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是目前在农村正在大量发生的把农村小孩几乎全部淘汰的问题,这才是最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在本质上就是教育市场化,家庭的教育投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从而造成阶层世代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