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祝彪改制与祝家庄血案(《水浒璅语》之三十五)

在祝家庄与梁山的这一场对决中,毫无疑问的,梁山的军事实力和军纪问题——主要是对李逵的约束不利且没有惩罚——是导致祝家庄血案的直接原因。

周京新绘《水浒之祝家庄》

但这个原因其实是外在的,假如祝家庄内部有足够的防御能力,这一切也未必能够发生。

按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看,宋江下山只带了六千步兵、六百马军,而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三庄联合,共有一二万“军马人家”。

“军马人家”的表述不通,按后文说起光祝家庄的人口有一二万人,所以这里说的应该是三庄联合起来的军队数量——王安石变法时,地方设立保甲,抽调壮丁护卫,农闲时练兵,农忙时务农,所以三庄如果有三四万人家,即十一二万人口,抽调出一两万人马应该不是难事。

祝家庄是三庄中最大的一个,所以其人马总量应该不比梁山为少。何况梁山军队经过长途跋涉,又不熟悉祝家庄地貌,完全没有天时地利,祝家庄即使失败,也不应该是全庄覆没的凄惨下场。

《三打祝家庄》金币

祝家庄惨案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忽视了李家庄、扈家庄的护翼作用。祝家庄拿了时迁,李应看在管家杜兴的面子上找祝家庄要人,祝家三杰认为“贼人时迁已自招了”是梁山泊贼寇,所以直接撕毁李应的书信并且向李应挑衅。

这种处理方式实在不明智。如果祝家三杰认为时迁已经招认,铁心不将时迁交还,完全可以请李应来共审,确定时迁是梁山贼寇,让李应无话可说。甚至可以一面邀请李应共审,一面派人通知县衙,利用官府力量迫使李应交出杨雄、石秀,并利用这一把柄逼迫李应就范,李家庄成为祝家庄的附庸。

而祝家三杰不顾事实,将李应污蔑为梁山泊同党,威胁“把你那李应也做梁山泊强寇解了去”,甚至与李应在阵前相互叫骂,完全是把李应推到自己对立面去。

平剧《三打祝家庄》剧本

李应原本与杨雄、石秀毫无交情,但是此事却成为李、祝两家交恶的导火索,这就迫使李应与杨雄和石秀走到一起。而杨雄、石秀又是梁山泊的拥趸,这就让李应与梁山有了隐约的联系。所以,宋江在听完杨雄、石秀的汇报后,马上反应要“请李应上山入伙”。

宋江、吴用、戴宗力劝晁盖不要斩杀杨雄、石秀,都是看中了这个机会,一旦杀掉杨雄、石秀,则梁山和李应的唯一联系也就切断了,这对占领祝家庄是十分不利的。

可惜的是,鉴于要立即解救时迁,梁山不得不立刻发兵,否则等待李家庄、祝家庄矛盾进一步激化,李应不是祝家庄的对手,无路可走之下也只能被迫联合梁山,那时候梁山便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而梁山的过早出动,反而给了李应以主动权,静观事态发展,在宋江打到祝家庄时刻意保持了中立。

连环画《三打祝家庄》

得罪李应是祝家三杰一意孤行的结果。当初李应与祝家三杰的父亲祝朝奉有生死之交,所以祝朝奉也决心认下李应这个面子,决定发还时迁,只是祝家三杰早已架空了父亲的权力,根本不听祝朝奉的命令。

而在三杰中真正能够发号施令的,则是三子祝彪。杜兴见到三杰时,祝彪对他先喝后骂,与李应对峙时,也是祝彪出面。相形之下,祝龙、祝虎更像是保卫祝彪的武将。所以所谓“祝家三杰”其实是祝彪在主导,而祝彪一旦主导祝家庄的政治,就开始抛弃了父亲“三庄同盟”的政策,开始保持和官府的密切来往。

梁山攻打祝家庄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联合李家庄和扈家庄,而是跟“本处捕盗巡检今夜约会要捉宋江”。正因与官府来往密切,所以祝家庄才可以以一个村庄的身份拿到大量的军器,这无疑助长了祝彪的气焰。

宗静草绘《三打祝家庄》

所以祝彪不但不将李家庄和扈家庄的势力放在眼里,甚至可以不顾和两庄领导者的基本人情。如果说辱骂李应还是骄矜自大,那么在扈三娘被捉之后毫无反应就简直是没有人性。

扈三娘不但是他的未婚妻子,而且是在保卫祝家庄的过程被梁山捉去的,无论从情、义、理,甚至纯粹出于报恩的角度,祝彪都应该去救扈三娘,至少可以和梁山谈判——用扈三娘捉住的王矮虎去与梁山互换人质,祝家庄也并没有亏损。

但他却毫无表示,扈成只能亲自去梁山求情,而吴用则利用了扈三娘的自由和安全威胁扈成和梁山结成了新的同盟。

而更要命的是,除了得罪李家庄、扈家庄之外,祝彪在对祝家庄的管理上居然采用了军事化管理模式。

《水浒》原文介绍,祝家庄的一二万军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兵”,而全都是佃户,但他们的规矩是极重的,在每一户人家发了军器之后,将“器械上都编着字号”,轻易不允许民众使用。

连环画《三打祝家庄》

而且祝家庄剥削极重,宋江在攻打下祝家庄以后,每家分一石粮食,差不多分出去一二万石之后,居然能剩下五十万石,相当于四五个县一年的税收总量。我们估算一县有二十个村庄,祝家庄的存粮相当于拿了一百年的税收。所以,宋江说平定祝家庄是“与你村中除害”并不完全是扯谎。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祝家庄防备梁山“借粮”是有道理的。祝家庄当然可以将梁山作为假想敌,但不应该草木皆兵。不但祝彪本人呵斥李应,要将他按通敌处理,甚至连他手下的佃农都学会了这一点。时迁只不过是偷了一只鸡,祝家店里的店小二就扬言要把他们“做梁山泊贼寇解了去请赏”。

京剧《三打祝家庄》中傅希如饰演宋江

祝家店本来就是江湖上的人物经常到访的地方,那些江湖上的人物行为诡异的很多,动辄以“做梁山泊贼寇解了去请赏”相威胁,除了得罪江湖豪杰,孤立祝家庄之外,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祝彪的狂妄、自大和他政策上的颟顸、偏执最终将祝家庄也带上了不归路。

(0)

相关推荐

  • 《水浒传》中写到的十二个太公之——祝朝奉

    <水浒传>主要写梁山好汉们落草为寇.替天行道,招安后保家卫国.剿匪平叛的故事,在刻画这些好汉们的同时,也写到了这些好汉们的家庭和家人,也写到了他们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遇到和接触的人们,还有一 ...

  • 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真爱是谁

    山东水泊梁山,山上这几天缺钱花,晁天王和宋江等头领商量商量:兄弟,山下许久不过客商了,兄弟们连牛肉都吃不上了,不如派几个兄弟去离山寨略远的地方劫点银子吧. 宋江把目光望向遥远的虚空,思索片刻,缓缓说: ...

  • 一丈青扈三娘,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水浒众生相)

    咱们先说说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可能您也都听说过.这事发生在1973年,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案犯绑架了四名银行职员.警察和劫匪对峙了130小时,最后将其抓获.有意思的是,在这1 ...

  • 由一只鸡引发的三次战斗——戏说《水浒传》之二十一

    因为一只鸡就能引发三次战斗吗?故弄玄虚了吧!那还真不是.中外历史上因为一件小小的破事儿,都能引发战争,别说战斗了. 17世纪,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会谈.因为对方狡辩和赖账,气得阿尔及利亚总督一把扇子朝法国 ...

  • 胡说水浒之三十四,二打祝家庄.

    祝--扈--李的联盟缺了李应的李家庄,等于是少了道门,但宋江要想夺下祝家庄,还不够火候,扈--祝的联盟还在,书中很明确的介绍,扈家和祝家的关系很微妙,比起李应的李家庄来,扈家庄有着和祝家庄同生死共患难 ...

  • 水浒中最惨工具人,白天出卖肉体,晚上出卖灵魂

    扈三娘,扈家庄庄主的小女儿,是扈家的掌上明珠.扈家家境殷实,可以说扈三娘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长相柔美的扈三娘 扈三娘即将成年,家里为她定了一门亲事,男方是邻庄祝家庄的老三,叫祝彪. 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 ...

  • 《水浒传》最精彩的谋略故事:宋公明“三打祝庄”

    <水浒传>是一部讲江湖好汉故事的小说,而从深层看,<水浒传>有多重主题意义,比如,它所讲述的故事富有讽刺意义,着力揭露官场黑暗,深刻表现古典小说中的"厚黑学" ...

  • 常明:梁山的囚徒(《水浒璅语》之三十一)

    <水浒传>与<三国志演义>这两部书都是由话本整理而来的,但相对而言,<水浒传>的文人参与程度更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传>中的细节更细且很少把人物写丢 ...

  • 常明:杀人的裁缝(《水浒璅语》之二十四)

    通臂猿侯健在杀黄文炳全家之前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良民,跟强盗事业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的.但他的师父薛永将他引荐给宋江以后,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顾虑,便为宋江做了查探黄文炳家里的先锋. 以黄文炳对他的信 ...

  • 常明:说“争竞”(《水浒璅语》之二十二)

    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原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儿子,在孔太公死后,"因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 周京新绘孔明.孔亮 所谓& ...

  • 常明:李逵的强盗逻辑(《水浒璅语》之十三)

    元代的杂剧写梁山泊故事的极多,作为长篇结构叙述者,<水浒>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故事整合进来,只能将和中心故事相吻合或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整理进来,其他不符合故事主线和<水浒>的人物设 ...

  • 常明:强盗与佛(《水浒璅语》之十)

    鲁智深在<水浒传>里有两种形象: 方成绘鲁智深 一种是胆大心细,这在他救助金翠莲时故意拿一个长凳坐着不让人靠近.野猪林救林冲时不让董超薛霸盘问姓名.在梁山上反对招安时提出非常理性的反对意见 ...

  • 常明:朱仝上山记(《水浒璅语》之八)

    梁山群雄上山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主动上山,一种是被动上山,另一种是半被动上山. 果禅绘<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全图> 具体说来,主动上山的,一般有天生的强盗或有强烈的强盗欲望的人,如: ...

  • 常明:《水浒璅语》后记(《水浒璅语》之四十三)

    这是一篇提前写完了的后记.正文还没结束,后记就开始有了. 也挺好. 几次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公开课选择讲<水浒传>?"我回答:"去年讲<呐喊>没 ...

  • 常明:关于田连元《水浒全传》评书的一点回忆(《水浒璅语》之四十二)

    2015年,田连元先生的<水浒全传>的评书文稿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一共五本,全部用口语写成,反映了先生说书的原貌,也让我这自幼听先生说书的老书迷回忆起童年时听书的日子. <水浒全传 ...

  • 常明:招安以后(《水浒璅语》之四十一)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这个过程非常详细,包括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冲突,燕青和李逵在东京汴梁城里教训高俅的属下李虞候的喽啰,并且用李虞候取代了和宋江喽啰产生冲突的那个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