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丁:伊斯兰世界的救星!收复耶路撒冷,抗击十字军,

萨拉丁

萨拉丁:一位慷慨而具有骑士风度的伊斯兰君主。萨拉丁是库尔德裔的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开创者。他从军官做起,一路升迁,最后随军来到了埃及,推翻了信仰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建立了以逊尼派为主的阿尤布王朝。

作为知名度最高的中世纪穆斯林领袖,萨拉丁或许不是军事水平最高的,也不是文治成就最好的,但绝对是适合那个乱世的。这种个人奋斗与时代进程的完美贴合,在他的军队身上有着完美的呈现。

外来户与他的新军

法蒂玛王朝的军队

1169,有着刺杀埃及首相嫌疑的萨拉丁被埃及法蒂玛王朝的末代苏丹艾尔阿迪德,任命为新的首相。当时的萨拉丁还很年轻,也没有根基,更缺乏可见的缺乏政治资本。所以,艾尔阿迪德反而敢于提拔他,作为自己控制朝政的傀儡。

但他显然低估了一代人杰萨拉丁的实力。等到萨拉丁成功平定几位地方上的艾米尔所筹划的行刺,又赢得了法蒂玛王朝50000名非洲士兵的忠诚之后,他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更何况此时的萨拉丁已经赢得了声望和地位。等到1171年9月,法蒂玛的最后一位苏丹去世,萨拉丁已经成为埃及当仁不让的掌权者,并一手建立了埃及历史上颇为重要的阿尤布王朝。

库尔德人出身的萨拉丁不仅把他的宗教信仰从什叶派改成了逊尼派,而且他还一手建立了一支不受前朝影响,只对他个人效忠的军队。刚开始,这些军队主要由库尔德人组成的重骑兵,突厥人的古拉姆骑兵以及由萨拉丁的叔叔从藏吉德带到埃及的许多土库曼部落骑兵组成。而前朝的大量阿拉伯部队与亚美尼亚雇佣军,则在萨拉丁的权势不断稳固后,接连遭到裁撤。

近代欧洲人笔下的萨拉丁

解散前朝部队的同时,萨拉丁加大力度招募更多库尔德人重骑兵、土库曼弓骑兵以及突厥古拉姆骑兵。靠着这些骑兵部队,萨拉丁成功的完成了对叙利亚以及加兹拉地区的第一轮征服。此后,很多地区内的步兵部队开始进入他的军事组织。不过在他的军队里,库尔德人与突厥裔的骑兵,始终占据着主要位置。他们的不仅可以通过受封地产来得到供养,还能从萨拉丁的朝廷中获得顶薪报酬。至于其他部队,按照各自的战斗水平,与萨拉丁朝廷的亲密程度来划分,最高也只有这些骑兵外来户工资的一半。

阿尤布王朝的版图

纵横中东的骑兵部队

的古拉姆骑兵是萨拉丁军中的重要力量

十字军的编年史家有时候喜欢绘声绘色的过分强调土库曼骑兵在萨拉丁军队中的重要作用。

其实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时候,这种骑兵在埃及军中地位已经日渐边缘化,他们和传统的阿拉伯骑兵一起,渐渐变成了埃及军中预备役骑兵的两大重要来源。库曼骑兵则在埃及军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劫掠的突袭部队,在主力部队进攻前先行进入敌占区进行破坏骚扰

萨拉丁上台后,将军队发展的重心转向骑兵,其中最给力的弓骑兵莫过于古拉姆骑兵。这些由重新整训的奴隶和战俘组成的骑兵部队,穿着重甲,却还拥有相当的机动力。他们喜欢运用那些从突厥鼎盛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弓骑兵战术,更喜欢在运动战中充分发挥他们的骑射能力。阿育布王朝的再征服,给予了中东许多地区以一段时期的安稳和和平,因而古拉姆骑兵的训练体系也有所发展。最终,在这些古拉姆骑兵的基础上,阿育布王朝晚期正式出现了那些等级森严,训练有素的马木鲁克骑兵。

身披重甲而依然偏向骑射的古拉姆骑兵

为了给这些古拉姆骑兵以最好的装备,萨拉丁的朝廷尽可能的将他们的装备标准化。首先他们少部分骑兵可以穿着重型的片甲,其他的骑兵穿着织物覆盖的锁甲型无袖金属上衣。而部分配备长矛,需要近战肉搏的枪骑们,也会为战马穿上马铠。

但同传统的突厥系国家不一样的是,萨拉丁的骑兵中有一些专职近战的库尔德骑兵。他们善于使用拜占廷帝国式的长盾,也精通伊朗地区的许多击剑术和骑兵枪术。当突厥的古拉姆骑兵与普通轻骑兵一起佯装撤退时,这些库尔德骑兵就会突然杀出,有力的大家对手的反击。

专职近战的库尔德骑兵

至于阿尤布王朝的轻骑兵,他们的武器也很多样,只是比起古拉姆与库尔德人的来说要轻型很多。这些骑兵大部分都采用阿拉伯的那些预备役骑兵,因为他们机动力更强更灵活,更适合伏击敌人的运输队。其他的一些轻骑兵,如土库曼和正规的阿拉伯骑兵,他们通常也使用更轻便的弓,锤矛,轻矛,匕首和剑。

这样的骑兵部队在著名的哈丁战役中达到了顶峰。萨拉丁仅仅使用12000名以骑兵为主的部队,就在中东的沙漠地带,引得18000名重装十字军团团转。最终,口干舌燥又精疲力尽的十字军,在一个叫哈丁的村庄附近遭到萨拉丁骑兵部队的合计。密集的齐射弓箭火力,让十字军损失惨重。无力发起决定性反击的十字军最终在此战全军覆没,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及大批骑士被俘,十字军的步兵力量损失惨重。

被萨拉丁骑兵的不断袭击所击溃的十字军

步兵乏力的局限

萨拉丁的骑兵水平了得 步兵却实在不咋地

虽然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军队已经拥有了足够丰富而具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但步兵的短板却拖了他的后退。这些步兵主要来自阿尤布王朝麾下的阿拉伯部落以及一些重点城市或要塞的守军。

阿尤布的步兵们大多用于围城或则攻城作战,来自于阿勒颇和摩苏尔地区的那些著名的攻城器械制造专家,算是萨拉丁步兵部队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其他大部分阿尤布的步兵们,一直接受的训练就是在战场上站在骑兵之前排好军阵,用长盾保护自己。这种基础战术就如同夕日阿拉伯帝国的前辈们所使用的一样。他们会使用剑、矛、弓箭以及刚刚被接受的弩。但总的来说,阿尤布的步兵们还是在野战中太过弱势,以至于萨拉丁自己都对步骑兵硬碰硬的情况,异常忌惮。

萨拉丁的古拉姆骑兵与步兵们

在萨拉丁为世人所熟知的阿苏夫战役中,正是步兵的乏力,让阿尤布的伏击战术遭致失败。当狮心王理查一世的大军沿着海岸线缓慢南下时,萨拉丁的骑兵们早就在沿途层层布防。然而当十字军在海岸地形掩护与空心方阵的严密军阵拱卫下,萨拉丁的骑兵们只能不断骚扰而没有多少实质性战果。他的步兵仅以弓箭手与标枪手的形象出现,同打了就跑的骑兵们一起远程输出。倘若萨拉丁手中有一些战斗力稍强的重装步兵,配合骑兵一起出击,也就不会如此战战兢兢了。

虽然长时间的体力消耗与萨拉丁骑兵的骚扰都让理查的十字军忍不住发起攻击,但缺乏重装步兵掩护的阿尤布骑兵们还是迅速被卯足劲的骑士们冲垮了队伍。可以说,若非如此,理查在阿苏夫的进攻可能成为一段死亡行军的佳话。尽管如此,阿尤布王朝的步兵们还是配合自己的精英骑兵一起,成功的攻克了阿勒颇、大马士革等叙利亚境内的重要城市,并在同耶路撒冷军队的攻坚战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正在阿克抵御十字军攻城的阿尤布步兵

至于萨拉丁同的阿尤布王朝本身,也只是时代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代的滚滚浪潮不断袭来,萨拉丁的国家与军队也将被更强的后来者替代。不出三代人的时间,新的马穆鲁克骑兵与他们的王朝,就在萨拉丁的龙兴之地崛起,而阿尤布的残余力量甚至不得不靠同十字军合作来苟延残喘,最终成为马穆鲁克王朝的一部分。

萨拉丁(剧照)

伊斯兰世界的分裂

一、阿拔斯王朝的衰落(750——1258)

自从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地中海东岸的政治格局就发生了变化。

公元七世纪左右阿拉伯人统一了西亚北非,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帝国先后经历了四任哈里发(先知的继承人)。后来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人们对哈里发的继承资格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由圣裔(血缘关系)来继承哈里发,但是,掌握帝国实权的总督们却不同意,随即帝国发生了分裂。

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打败了阿里和他的支持者们,确立了倭马亚家族对帝国的统治地位。他们以逊尼派为国教,定都大马士革。

在阿拉伯帝国的西部边缘地区,什叶派(追随阿里的人)不甘心失败,他们与波斯人合作,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确立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可是,阿拔斯家族并没有投桃报李,他们定都巴格达后,依然以逊尼派为国教。不过,阿拔斯王朝里波斯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他们占据要职,掌握着实权。

随着统治的加强,阿拔斯王朝有意打压波斯人,重用“蛮族”——突厥人。在中亚草原上,突厥人尚处于部落时期,文明层次较低,以游牧为生。于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们大量招募突厥人入伍,一般在奴隶市场上买入突厥孩子,然后进行宗教教育和军事训练,最后编入禁卫军,这些人被称之为“奴隶军人”。

后来,波斯人脱离了阿拔斯王朝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布韦希王朝(西部)和萨曼王朝(东部)。阿拔斯王朝名存实亡。

这时的西亚战乱不断,武将跋扈,军阀割据。由于奴隶军人骁勇善战,其地位不断提高,担任国家的封疆大吏。

公元十世纪,来自萨曼王朝的突厥将领在阿富汗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伽色尼王朝。

伊斯兰世界在西亚陷入到了诸侯割据的时代。

二、法蒂玛王朝(909年——1171)

因为阿拔斯王朝尊崇逊尼派,所以,作为少数派的什叶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击。既然西亚无法立足,那就去边远的地方发展,于是他们来到了北非,并且建立了以什叶派为国教的穆斯林国家——法蒂玛王朝。

随后,法蒂玛王朝展开了扩张,占领埃及,定都开罗。鼎盛时期占有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地跨亚非,势力强大,与同时期的阿拔斯王朝和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象征哈里发的圣物仪仗也被转移到了埃及的开罗,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获得了穆斯林世界的认可,其宗教地位无疑得到了提升。

在战争年代里,军人的地位非常尊贵。法蒂玛王朝后期逐渐衰落,军人擅权(马穆努克),武将割据,外敌入侵,其领土不断缩小,失去了对叙利亚的控制。

三、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

来自于中亚的突厥人在西亚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列国争霸大戏。

当阿拔斯王朝被架空之后,波斯人和突厥人对西亚的霸权展开了角逐。波斯人的王朝深处内陆,无法得到新生力量的增援,故逐渐孤立了起来。而突厥人则不一样,他们背靠中亚大草原,那里有他们千千万万个“兄弟部落”,所以,突厥王朝战胜了波斯人。

不过,同样是突厥人,同样是穆斯林,但还是要争个高低。在取得了对萨曼王朝的胜利后,突厥人并没有握手言和,相反,他们相互攻伐,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

塞尔柱人最初是被当做雇佣兵引进伊朗高原的,他们因势而为,积蓄力量,最终成为了伊朗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外,塞尔柱人的扩张事业才刚刚起步,他们随即占领了阿富汗和两河流域,并进军叙利亚,获胜后来到了安纳托利亚半岛。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伊斯兰帝国,东起中亚河中,西至小亚细亚。

四、赞吉王朝(1127——1262)

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若没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集权制度,那么这个帝国不会长久。塞尔柱帝国也不例外,杰出领袖死后,诸子相争,帝国陷入到了动荡。

突厥将领赞吉领有摩苏尔、阿勒颇等重要城市,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了赞吉王朝。后来通过不断地扩张,占有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

阿尤布王朝

1、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公元十一世纪末,基督教国家开始了他们的“圣战”——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比较成功,占领了耶路撒冷和一些叙利亚沿海重要城市,并且建立了四个基督教国家。它们分别是耶路撒冷王国、埃德萨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其中,耶路撒冷王国是基督教在西亚的最重要据点。

其实,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最高的,后来的几次东征基本都没有达成目标。基督教国家成功地在穆斯林世界打进了几个楔子,他们想象着有朝一日把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都收入囊中。

十字军东征

不久,十字军的美梦破灭了,赞吉王朝攻破了军事重镇——埃德萨。这标志着伊斯兰世界开始了反击,他们难以容忍在穆斯林国家的大本营里存在着基督教国家。

于是,宗教战争成为了各国君主们赚取政治资本的不二手段。

基督教国家以占领和巩固耶路撒冷为号召;相反,穆斯林世界以驱逐十字军为目标。如果哪位君主能够完成这些光荣的任务,那么他就能够获得在自己宗教世界内的巨大声望,继而可能赢得范围内的统一,建立不世功勋。

2、地缘的影响

在十世纪左右,东西两大阵营形成了对峙状态。

以地中海和小亚为宗教分界线,北方的欧陆(包括伊利比亚半岛)和占据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的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势力范围,细分的话,前者是天主教范围,后者是东正教范围。而地中海东岸的西亚和北非则是伊斯兰教的控制区域,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这个地缘政治分界线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异常复杂。

在西欧,教皇的权力开始凌驾于世俗君主的王权之上,大有天主教大一统之势。

在西亚北非,阿拔斯王朝衰落,伊斯兰世界陷入了长时间的分裂状态,各国彼此争雄,诸强割据。

第一次十字军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伊斯兰世界的分裂,而不是十字军本身实力有多么强大。一旦西亚北非的政治格局完成了整合,形成了统一的集权王朝,那么十字军的命运将会是“壮士一去不复还了”。

3、军人干政

从阿拔斯王朝开始,历代伊斯兰王朝政治上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军人干政。

而这军人大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军人奴隶——突厥人。

赞吉王朝的建立者就是塞尔柱帝国的一位突厥将领。既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军人干政的难题,那么新建的王朝也势必要重蹈它前朝的覆辙。

萨拉丁是库尔德人,父亲是赞吉王朝的一位将军。萨拉丁是逊尼派的坚定信徒,童年时的见闻对他影响很大,他立志要做一位抗击十字军的穆斯林英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人士往往能抓住机会,不留遗憾。

当法蒂玛王朝奄奄一息时,位于西亚的巴勒斯坦王国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基督教大军开进了埃及,法蒂玛王朝别无他法,只能乞求“友邦”——赞吉王朝来援助。

萨拉丁很幸运,他与自己的叔父率军支援埃及人。

来到埃及后,萨拉丁叔侄很快就打败了基督教军队,并且萨拉丁的叔叔掌握了实权。

两个月后,萨拉丁的叔叔暴毙,法蒂玛王朝任命萨拉丁为宰相,掌管朝政。

不久,萨拉丁在埃及站稳了脚跟,通过政变结束了法蒂玛王朝的统治。

抵抗十字军的英雄

一、进军叙利亚

在掌握权力以后,萨拉丁做了两件事。

第一,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时的人都认为,没有哪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

第二,在埃及全国推行逊尼派,以逊尼派为国教,打击什叶派。萨拉丁通过以上行为,巩固了自己在埃及的统治。然后,他决定出兵叙利亚。

1174年,赞吉王朝的将领们邀请萨拉丁来叙利亚主政。10月28日,萨拉丁的军队并不血刃地进入了大马士革,途中有大批的守军加入了他的队伍。

随后大军一路北上,占领了军事重镇哈马。

1183年,萨拉丁占领了阿勒颇,代价是五座城市。萨拉丁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做的很了不起,在给弟弟的信中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

在占领了叙利亚以后,萨拉丁认为,耶路撒冷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埃及和叙利亚从两个方向对圣城形成了包夹之势。于是,他开始了夺回圣城的“圣战”。

三、收复耶路撒冷

1187年,萨拉丁集结大军进攻耶路撒冷。

此时的耶路撒冷内忧外患,其周边缓冲国陆续被萨拉丁攻克,而基督教世界的援军(十字军)也遥遥无期;同时,城内发生了内讧,圣殿骑士和医院骑士水火不容,防守力量非常空虚。

萨拉丁进攻耶路撒冷

萨拉丁就像锯木头一样,一点一点蚕食王国的外围,然后缩小包围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却盲目自大,不懂扬长避短,最终做出了一个等同于自杀的决定——出城野战。

这不是开玩笑,耶路撒冷的统帅郑重宣布:全军出城,在城外消灭萨拉丁。

其实当这个决定做出的时候,耶路撒冷就已经不可避免地要失败了。

一般而言,突厥人更适合西亚的沙漠气候,而欧洲的十字军们却没有这种素质,他们来到西亚后很多人水土不服,环境适应能力比不上突厥人。另一方面,萨拉丁的军队多为轻骑兵,擅长袭扰战术;十字军大多是欧洲骑士组成,他们是重甲骑兵,如果没有严格的军纪和步骑匹配的阵型,那么很容易崩溃。

在城外的哈丁,十字军被萨拉丁分割包围,因为长时间在高温下行军,十字军口干舌燥,最不幸的是淡水区已经被萨拉丁占领。经过多次突围,十字军始终无法冲出包围圈,就这样,十字军像无助的猎物一样被突厥人无情猎杀。

十字军几乎全军覆没

战争结束,十字军几乎全军覆没,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被萨拉丁破坏,十字军的统帅和一些贵族骑士被萨拉丁释放。

9月2日,萨拉丁在伊斯兰教登霄节这天进入了耶路撒冷。

入城后,萨拉丁并没有屠城,也没有破坏城内的建筑和房屋,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要知道在此之前,欧洲的十字军在攻进圣城以后的作为,他们进行了无差别大屠杀,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六万人全部被杀害,这是一笔血债。而现在,萨拉丁并没有选择以血还血,他非常冷静,以和平的方式接管了这座千年古城。

另外,耶路撒冷城内的人都成为了俘虏,萨拉丁最后释放了他们,没有收赎金。

比起以后的穆斯林征服者们,萨拉丁的上述行为足以使他名垂不朽。

三、巅峰对决

耶路撒冷沦陷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欧洲。

于是,教皇格里高利八世组织了一场以收复圣城为目的的十字军东征。(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此次东征的队伍堪称十字军史上最豪华的阵容,西欧“三名王”领衔——“狮心王”理查、“小狐狸”腓力二世、“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这是东西方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神仙打架”,西欧的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杰出君主,萨拉丁也是伊斯兰历史上的伟大君主。

本来,这次“打架”可以很精彩,但是,十字军内部却发生了意外。

六征意大利的“战神”——腓特烈一世在渡河时心脏病发作,坠河溺亡。这直接影响了十字军的士气,并削弱了联军整体实力。

由于“狮心王”性格狂傲,“小狐狸”难以与其共事,腓力二世索性撂挑子不干了,直接打道回府,留下1万名法军在西亚继续作战。

这样十字军三巨头联盟就瓦解了,只剩下“狮心王”来迎战萨拉丁了。

1191年9月7日,理查和萨拉丁在阿苏夫森林展开了会战。

耶路撒冷王

这是一场经典的重骑兵对抗游牧民族轻骑兵的战役,此战中“狮心王”理查把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取得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这场战役打破了萨拉丁的不败神话,并且使萨拉丁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1192年,双方在雅法城下再次展开大战。

理查这一次又发挥了他“狮心王”的本色,带领十字军从水路杀到了萨拉丁的面前,当时战斗异常激烈,萨拉丁完全没有料到理查会这么“愣头青”。在当时人看来,国王英国像骑士一样骑马作战,怎能亲自肉搏呢?于是,这位具有中世纪骑士风度的伊斯兰君主便慷慨地派人给理查送去了两匹上等的战马。理查也不拒绝,全部照收,战场曾一度十分尴尬。

最后萨拉丁退出了雅法城,收拢军队向耶路撒冷集结。

接连获得两次大胜的理查这时才想起了他的最终目标——收复耶路撒冷。

然而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此时的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另外军队的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理查还是那个任性的理查,他决定继续前进,方向是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两位顶级的军事家再次展开了较量,不过,这次不是攻城,而是攻心。

因为萨拉丁坚守不出,理查也一时半会攻不下圣城。不久,两边都传来了怀消息,他们的大本营出现了叛乱,基地不稳,前线安敢逗留?于是,这两位惺惺相惜的大英雄选择了用同一种方式结束战斗——休战。

9月2日,十字军和萨拉丁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停战协定。其中规定,耶路撒冷依然归萨拉丁所有,但基督徒享有朝觐权;叙利亚西海岸的港口城市由十字军占领。这是一个充满妥协的结果,两方都乐于接受。

萨拉丁的人格魅力

一、仁政

萨拉丁当政期间,非常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同时注重发展经济。

他兴修水利工程,建造堤坝,奖励农业。

对工商业他也格外支持,兴办工场,扶植手工业。

轻徭薄赋也是他施政的一大特色,他体察百姓疾苦,同情底层的穆斯林。

二、慷慨

萨拉丁的对手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慷慨也是一种武器。

萨拉丁懂得如何使用财富,他认为,财富不是堆积在仓库里等着发霉,而是合理的去利用它,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就是发挥它最大价值的时候。他曾经用埃及的第纳尔换得了大马士革,又用大马士革的第纳尔得到了阿勒颇,最后用阿勒颇的第纳尔收复了耶路撒冷。

萨拉丁去世的时候,只留下1枚金币和47枚银币。

他的慷慨为他赢得了人心,也赢得了伊斯兰世界的尊敬。

三、宽容

萨拉丁的优雅大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战场上,对于他的敌人,他的宽容政策常常使得他的部下惊诧不已。他虽然是伊斯兰教信徒,但他并不赞成狭隘的宗教观,他对于异教徒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在当时的基督教世界里广为传颂。

萨拉丁

强大的人通常大度,他们不需要睚眦必报,因为大度能使他们变得更强大。

相反,越是狭隘的人,越是弱小,越是敏感。

萨拉丁是穆斯林的楷模,尤在今天,需常铭记:宽容是宗教的本质,而不是相反。

来自:史事挖掘机,冷炮历史+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