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富:关于《方湖日记》(南大往事之十九)

“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我们班所有人的命运,为了逃避无聊的派别斗争,有位同学竟躲到陶渊明当过八十几天县令的彭泽县,在一家小工厂里当起了临时工,还幸运地结识了一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女儿,并谈起了恋爱,后来就在彭泽县安家落户,过起了世外桃源生活。

陶渊明小像

为了纪念我们班毕业四十周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六七届同学去年特地将聚会的地点选在彭泽县。

彭泽县还是南大中文系汪辟疆教授的家乡,他1887年11月3日出生于彭泽县黄花坂老湾汪村。闲谈中我才知道彭泽县还有个方湖,据说该湖呈长方形。

明万历刊本《彭泽县志》

查《彭泽县志》,方湖在县南十五里,周长五十余里,也算得上鱼米之乡了。方湖渔唱为彭泽八景之一,有人还专门写过一篇《方湖渔唱赋》。我这才想到汪先生号方湖,并将自己的日记取名为《方湖日记》是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说到《方湖日记》,我还与它有过一段缘分。

汪辟疆先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程千帆先生整理《汪辟疆文集》,命我做一些具体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就是将残存的《方湖日记》中论学部分辑出,加以标点,并为每段文字取个小标题。程先生先让我做几篇给他看看,然后就由我独立为之了。

程先生在《汪辟疆文集》的《后记》中提到过《方湖日记》的不幸命运:“汪先生的日记起于清代末年,一直到一九五四年后半身中风为止,每日小字正楷记录当天所治之事以及读书所得,从来没有间断过,原稿当在百册以上。文化大革命中被掠,不知下落,想已被毁。现存的仅有三册:一册是南京师范大学武酉山教授在夫子庙的地摊上用一角钱买回的;另外两册则是掠夺者在匆忙中遗落在地上的;此外还有零页若干纸。”

《汪辟疆文集》

顺便插一句,汪先生于1954年暮春,因高血压而中风,右手偏瘫,不能执笔,后坚持练习用左手写字记日记,并获得了成功。

关于武酉山所购的那册《方湖日记》,他在跋中专门作了介绍:“此册日记,无作者姓名,亦无图章,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以一角钱之代价购于莫愁路文雅书店。文雅主人俞弼臣君告我:此册日记系以废纸之价购于挑高箩者。此册笔迹颇类《唐人小说》编者汪辟疆先生,又以日记多记与黄季刚师交往、诗酒酬倡之乐。再者,汪先生别号方湖,此日记鱼尾印有‘方湖日记’数字,故审之为汪辟疆先生所记。”

武酉山藏书

所幸此册日记遇到了武酉山,而武酉山恰好是黄侃的学生,对汪辟疆又很熟悉,所以能使其重见天日,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汪先生在目录学、唐人小说以及诗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实他最让学生佩服的是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应对如流,而能做到这一点显然得益于写日记。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汪先生在《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清末五小说家》一文中谈到过这一点:“余年十四,随侍梁园。时五经甫毕,先府君日督课读《资治通鉴》、《三国志》、《文献通考》、《文选》诸书。日有定程,夜则疏记一日看读所得于日记册。日必三四百字,文事日进,即始于此。”

汪辟疆父亲汪际虞为优贡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经戊戌朝考,分发河南,历任泌阳、商城知县。汪辟疆与其胞弟汪国镇随侍任所,在父亲指导下读书学习。认真读书并深入思考,再将思考所得写成日记,自然会印象深刻,能做到有问必答了。

汪辟疆先生

日记对于汪先生也有储存写作资料的作用,汪先生主编过《中国文学》、《中国学报》、《学灯》等不少刊物与报纸栏目,如果报刊急需稿件,汪先生往往依据日记很快完稿应急。如发表在中央大学中文系1944年编印的《中国文学》月刊第2期上的《与马生騄程谈李云章父子学术》就是从1944年3月19日《方湖日记》录出的。

《唐人小说》

汪先生的学生中也有坚持写日记的,说是写日记,实际上是采用写日记的方式记读书笔记。如西北大学的名教授霍松林《怀念辟疆师》一文中就说过:“那时候,我每天晚上写日记。听课笔记中的重要内容,经过整理,写进日记。登门求教时的所闻所见,也写进日记。遗憾的是这些日记也未能逃出浩劫。”

霍松林先生画像

显然,霍松林当时每晚记日记受到了汪先生的影响。“文化大革命”能毁灭汪先生、霍先生的日记,然而毁灭不掉他们的学问。《方湖日记》虽然所剩无几,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还会深受教益。如汪先生在1940年10月29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与唐圭璋谈学词的三个步骤,就很有启发意义。

汪辟疆先生信札

汪先生写了五、六十年的日记只剩下三本,而这三册日记只有一部分被辑成《方湖日记幸存录》,其实汪先生长期在中央大学与南京大学任教,接触的多是一些著名学者,不少学生后来也成了著名学者,所记内容自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郭德浩先生

如汪先生在1940年10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郭德浩,黑龙江人,北平辅仁大学毕业,治文学。能以语体作长诗,爽朗可诵,或以朗诵诗人称之,美才也,别署高兰。”

从中可见抗日战争时期,朗诵诗运动的盛况,也可见汪先生对新诗所采取的兼容并包、充分肯定的态度。

汪辟疆先生手迹

汪先生早已仙去,武酉山亦归道山。两位先生的后人一定还珍藏着这三本日记吧。

(0)

相关推荐

  • 话说联句

    2020年第8期,三版,总279期. 作者|戴建华 客岁,浙江古籍出版社印行曹辛华先生编纂的<全民国词>第一辑,凡十五册.读第十一册黄季刚(侃)先生词,有<霜华腴>一阕,序谓: ...

  • 元旦 | 《豁蒙楼联句》欣赏

    蒙蔽久难豁,风日寒愈美. 豁蒙楼联句 WINTER 1929年元旦,民国时期的七位名教授 在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上登高联句, 集体创作了一首五言古风, 世称<豁蒙楼联句>. 请手机横屏观赏 & ...

  • 徐有富:大教育家柳诒徵(南大往事之十六)

    柳诒徵先生 吴宓在<空轩诗话>中甚至将柳诒徵与梁启超相提并论,指出: 近今吾国学者人师,可与梁任公先生联镳并驾,而其治学方法亦相类似者,厥惟丹徒柳翼谋先生诒徵. 两先生皆宏通博雅,皆兼包考 ...

  • 徐有富:读《郦亭诗稿》(南大往事之十五)

    我偶然读到史学大师朱希祖的一首小诗<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动,便到书店买了套<朱希祖文集>,因为 ...

  • 徐有富:李瑞清遗事下(南大往事之十四)

    五.李瑞清鬻书上海 李瑞清任职期间工资还是非常高的,江宁学务处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所呈<督宪调查两江师范学堂及附属小学校应行核减扩充大略情形清折>云:监督李瑞清,"薪水及夫 ...

  • 徐有富:李瑞清遗事中(南大往事之十四)

    三.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 李瑞清是教育救国论者,他在<与张季直书>中说:"中国前途,除办学外,更无第二条生路,公不可不一注意也."(P179."季直&q ...

  • 徐有富:李瑞清遗事上(南大往事之十四)

    李瑞清 南京大学前身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1867-1920)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首创者.辛亥革命后,李瑞清鬻书上海,成了二十世纪书法界"金石 ...

  •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的闲章(南大往事之十二)

    程千帆先生为人行事充满书卷气,除喜欢引经据典.赏玩字画外,还喜欢用印. 程千帆先生与夫人陶芸合影 程先生去世后,她的夫人陶芸曾将程先生的遗印托南京大学图书馆请南京博物院各印数份,装订成册,共收印章九十 ...

  • 徐有富:程先生的藏书哪去了(南大往事之十)

    如今的大学文科教师有了点科研经费,一般都藏有不少专业书.他们的子女却很少有人继承家学,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于是这些藏书的去向便成了问题. 据说上海有位著名的老教授有一天将自己的几个弟子请到家 ...

  • 徐有富:胡小石与董莲枝(南大往事之二十一)

    董莲枝 董莲枝1923年从济南来南京夫子庙演出,仅19岁,颇受文人赞赏.江南才子卢前就是她的粉丝,其<冶城话旧·董莲枝>云:"秦淮歌肆,鼓词盛行为近十年事,众推董莲枝第一.莲枝初 ...

  • 徐有富:胡先生豆腐小考(南大往事之二十)

    马祥兴菜馆 南京马祥兴餐馆有道名菜叫胡先生豆腐,胡先生指谁?人们或许会想到胡小石,因为他名气大,高寿,喜欢和朋友.学生下馆子,还喜欢为餐馆写招牌. 胡先生豆腐 你还别说,胡小石也确实在马祥兴餐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