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外钛白大厂的式微看国产龙头的进击
1. 历史经验表明,钛白粉每一轮行业下行周期都会伴随着行业格局的大幅变动
钛白粉近 10 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每一轮行业下行周期(无论是产能周期、还是库存周期)都会伴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大幅变动:上一轮由于中国硫酸法突破导致的产能过剩主导的超过 5 年(2012~2016H1)的下行周期中,海外大量硫酸法产能退出(总产能从 2011 年的 470 多万吨/年降至 2016 年的 400 万吨/年出头),取而代之的是中国钛白粉总产能增长约 100 万吨/年至 2016 年的约 360 万吨/年,产量增长约 80 万吨至 2016年的 260 万吨,中国钛白粉的全球份额从 2011 年的 33%增长至 2016 年的 45%。着眼当前,2018Q2 以来由库存周期主导的最近一轮下行周期中,在国内以龙蟒佰利、中核钛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引领下,通过低成本氯化法以及清洁化硫酸法产品进一步替代海外大厂份额;展望未来,预计 3~5 年内,海外硫酸法装置将全部退出,氯化法产品份额也将被大幅挤占(主要为应用在涂料和塑料领域的氯化法钛白粉)。
2. 海外大厂产销持续下滑,国产龙头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2.1 国内行业总产销、进出口、龙头企业产销与海外大厂产销多口径数据互洽,进而验证国内
龙头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市场存在部分疑虑,担心国内氯化法产品能否与国外高品质氯化法钛白粉竞争,顺利的抢占市场份额。从海外四家大厂的近 3~4 年的产销变动情况来看,容易得出的结论是:自 2018Q2 进入去库存周期至今,四家大厂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产销量以及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但由于本身钛白粉存在着每年 2.5%~3%的自然需求增长,因此实际上 2018 年以来全球钛白粉虽处去库周期、但表观消费总体基本持平,因此不难看出海外四家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科慕、特诺、泛能拓、康诺斯四家海外大厂 2019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24%、-0.2%、+7%、+15%,2020年上半年销量增速分别为+5%、-12%、-11%和-14%,在这一年半的时间跨度来看,四家海外大厂的销量总体均是下滑的,2019 年销量实现正增长的泛能拓和康诺斯在 2020 年上半年销量也大幅下滑、2020全年也大概率下滑, 2019 年大幅度下滑的科慕虽然在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速转正、但整体来看2019-2020H1 或 2019-2020 依然是下滑;据涂多多钛资讯,2018 年全球钛白粉销量约 660 万吨,综合考虑去库存因素和消费自然增长因素的叠加,假设表观消费总体持平,以此计算最近 1 年半时间海外四家大厂市占率下滑约 6 个百分点,从 51.4%将至 45.4%;
国内钛白粉 2019 年产量 318 万吨,同比+7.69%,2020 年上半年产量 162.2 万吨,同比+5%,市占率从 2018 年的 47.6%提升至 52.3%;相应的自 2019 年出口同比提升 11%、约 10 万吨后,今年 1~8 月份出口累计同比+18.3%、约 12 万吨,基本上能够与公司近一两年的销量增速匹配; 中国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加速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在 2012-2016H1 长达 5 年多的调整期中,中国企业的钛白粉全球市占率从 33%提升至 45%,而自 2018H2 至今的短短 2 年时间里,中国企业的钛白粉全球市占率提升了接近 6 个百分点,替代速度较上一轮更快。
另一方面,各个口径数据上的互相匹配,基本可以说明国内龙头企业,尤其是对于大幅扩张氯化法的龙蟒佰利来说,市场此前对于其(1)氯化法装置能否顺利开工并放量、(2)公司氯化法产品品质如何以及能否顺利实现销售和产能消化这两个问题的担心基本可消除。
2.2 海外大厂已有战略收缩的迹象
海外钛白粉大厂陷入困境,突出的表现就是面对国内成本不断降低、品质不断提升的钛白粉竞争,海外四家大厂在 2018-2019 两年间,“量”和“价”只能保住一个,尤其在特诺、泛能拓和康诺斯三家企业上体现的非常充分,见图 2 至图 4(2020 年以来由于疫情的极端影响,除科慕外三家企业量价齐跌、表现出行业下行期见底迹象,科慕主要由于 2019 年销量基数过低导致今年销量增速转正);最终由于今年疫情的极端情况出现,导致上半年海外大厂的“量”和“价”都没有保住。
海外四家大厂中三家 2019 年以来均采取保价战略,即科慕“TVS,Value Stabilization Strategy”,特诺“win-win margin stability program”,泛能拓“Value Stability”,意在通过锚定价格、与下游客户签订长约等措施致力于价格与盈利的稳定;但执行并不顺利,2019 年仅有科慕对该战略执行较为坚决,全年 几乎没有降价,然而其代价就是全年销量下滑达到惊人的 24%,于是在今年上半年也放弃对价格的执著,价格下调 6%,销量增速转正;通过四家公司季度披露数据推算,2019-2020H1 期末价格较期初价格大致下调幅度范围在 7%-10%,远远低于国内钛白粉 18%的下降幅度;
面对经营困境,海外大厂已有战略收缩的迹象,科慕曾在 2019 年初表示可能新建一套 20 万吨的氯化法装置,现不了了之;泛能拓波兰 Pori 工厂火灾后,最初计划是迁址重建,后考虑市场情况和投资回报决定放弃;康诺斯预计将在 2020 年底或 2021 年初关闭位于德国 Leverkusen 工厂 的 3.5 万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而特诺目前业务主要聚焦点也在于和原科斯特资产的融合,原特诺和科斯特均具备钛原料配套,特诺收购科斯特后主要进行供应链的优化,没有扩产新建的计划。
3. 如何看待国产龙头后续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和空间
3.1 国内龙企在享受需求自然增长带来份额提升的同时将持续替代海外份额
对于以龙蟒佰利为代表的国内钛白粉龙头企业来说,未来国内龙企市占率提升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由于海外大厂与国内小厂无论是在扩张能力还是扩张意愿上都比较缺乏,因此未来全球钛白粉的自然增长的市场将主要由正在扩张的国内龙企占据,尤其是扩张氯化法的企业:目前全球 660万吨左右总消费,每年需求自然增长接近 3%,对应约 20 万吨,扣掉 9%的短时间内产品品质还无法做到的高端特种钛白粉、以及 17%的低端钛白粉(锐钛型,用于造纸化纤油墨等),其余约 74%的需求均为占领市场,对应20*74%=15 万吨;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新增产能有效放量的企业基本就以龙蟒佰利和中核钛白分为主,综合考虑两家的产能释放进度,认为每年 20 万吨新增需求里(考虑到步入补库存周期,预计 2021 和 2022 年的实际需求增长超过 20 万吨),龙蟒获得 10~15 万吨的份额是合理的。这部分是我们认为无论行业景气处于何处,对于正在扩张的企业来说,都是较为容易获得的新增份额。
替代海外大厂氯化法份额:这一块目前龙蟒佰利氯化法开工、产品品质、单位成本持续优化,我们测算目前毛成本已低于 10000 元/吨(~9500 元/吨),完全成本已低于 12000 元/吨(约 11500 元/吨~12000 替代海外大厂氯化法份额:这一块目前龙蟒佰利氯化法开工、产品品质、单位成本持续优化,我们测算目前毛成本已低于 10000 元/吨(~9500 元/吨),完全成本已低于 12000 元/吨(约 11500 元/吨~12000 替代海外大厂氯化法份额:这一块目前龙蟒佰利氯化法开工、产品品质、单位成本持续优化,我们测算目前毛成本已低于 10000 元/吨(~9500 元/吨),完全成本已低于 12000 元/吨(约 11500 元/吨~12000 替代国内小厂硫酸法份额:当前价格景气度下,以安纳达、金浦钛业、攀钢钛业为代表的单厂规模 8 万吨/年以上的上市公司还在盈亏线附近,那么国内一些单厂规模低于 5 万吨/年的装置更加难以盈利,我们统计国内单厂规模不高于 5 万吨的产能合计 63.5 万吨/年。
3.2 国内第一大钛白粉龙头龙蟒佰利远期有望做到 20%全球市占率
考虑 3.1 节以上四点,认为龙蟒佰利每年获得 15~20 万吨的新增份额基本合理。远期来说,以 2027 年为例,假设需求复合增速 2.8%、龙蟒年销量增长 15 万吨/年,则 2027 年全球消费达到 800 万吨/年,预计龙蟒佰利有望获得全球 20%的市场份额,即 160 万吨/年(即超过科慕 120 万吨并不是结束)。
所有的化工单一品种中,唯有钛白粉这个子行业与 MDI 类似。市场空间都是 1000 亿左右,氯化法也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龙蟒与万华类似,在各自行业都相对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在盈利上有显著的 α,同时龙蟒当前市占率更低,未来发展空间更大。
从市占率和发展路径来看,龙蟒类似 10 年前的万华:10 年前万华全球市占率为 11%,与当前龙蟒 12接近。之后万华通过不断扩产,通过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目前 MDI 行业的龙头地位,并且对MDI 价格形成比较强的控制力。以龙蟒现有的扩产计划,未来三年市占率提升类似于万华当年,并且远期打算继续扩产氯化法钛白粉。
与 MDI 相比,钛白粉的劣势在于其原料钛矿分布地域性较强,全球主产区主要为澳大利亚、南非和中国,而国产钛矿品质相对低端,龙蟒的成本优势来源中钛矿配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假设龙蟒远期销量 160万吨/年,对应国产 47%钛矿需求约 370 万吨/年,假设公司配套率维持此前的 50%的配套率,则需自给180 万吨/年,公司远期通过扩产或者收购兼并是有可能达到的,但目前来看也很难突破至 200 万吨/年以上;比较而言,MDI 的主要原材料为石油化工或煤化工下游品种,不存在很强的地域性限制,因此远期来说达到万华 MDI 目前 25%的全球市占率是有难度的,我们判断龙蟒在持续布局钛矿配套的同时,将主要依赖通过人造金红石、或者国产钛矿制氯化钛渣来继续保持成本上的竞争力。
3.3 持续替代与景气复苏并不矛盾
在此前报告《龙蟒佰利(002601)深度报告:成本全球领先、大型氯化法国内破局》、《钛白粉行业研究跟踪框架之一:当前仍处景气底部,未来复苏弹性大,持续推荐龙蟒佰利》和《钛白粉行业研究跟踪框架之二: 价格指标明显高于上轮景气底部,为何仍维持底部判断》中,我们明确观点钛白粉行业处于景气底部,未来看多价格,而同时我们判断龙蟒将持续抢占海外大厂份额,海外大厂是否会选择打价格战,从而与我们判断景气方向的结论相悖呢?我们认为不会:
我们上文判断每年龙蟒从自然需求增长中获得 10~15 万吨/年份额,叠加替代海外大厂份额,假设每年销量增长 15~20 万吨/年,实为保守估计,已经将景气复苏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未来景气程度维持当前不变,考虑抢占海外大厂硫酸法、氯化法、国内小厂硫酸法三点,则销量增速预计更高。
纵观 2010 年以来钛白粉行业演变历史,自从国内钛白粉硫酸法、氯化法相继突破,行业景气运转实际被国内主导,海外大厂相对而言其实为价格接受者,从无论是景气上行段还是下行段,海外大厂价格变动的滞后性、以及低波幅(价格波动幅度不足国内一半)即可看出这一点;
我们认为行业深度价格战(类似 2013-2015 年)的必要条件是大量新进入者、或者存量厂家中大部分扩产(类似 2013-2015 年国内)、亦或是需求大幅下滑(类似 2008 年),而目前海外大厂如前文所述已无扩张意愿、需求上也不存在继续下滑的基础(极端的疫情压力测试逐步结束),国内小厂既无扩张能力也无扩张意愿(硫酸法批文限制,氯化法技术难度高);
目前海外大厂不足 5%的净利率(其中泛能拓 Venator 亏损),意味着单吨合人民币 1000 元/吨的净利润,70~90%的开工率,在此情况下:假设海外大厂选择价格下调 500 元/吨,单吨净利润下滑一半,而产能瓶颈下销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提升 100%,综合利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高于价格下调之前,若价格下调1000 元/吨则无盈利,因此海外大厂在不扩张基础上、在实现以获得更高的当期利润目的下一定是选择控量保价,至于价格保在何种水平取决于中国钛白粉最终的价格博弈水平;况且即使海外大厂即使下调1000 元/吨,其性价比依然低于国产钛白粉、难以扭转局势。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景气复苏和国产龙头抢占份额会同时发生、并不矛盾,当然阶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此消彼长的情况,但对于以龙蟒佰利为代表的企业来说几乎立于不败之地,“量”和“价”至少有一个是在持续边际向好的。同时,我们认为对于钛原料环节的把控未来仍是十分重要的,海外四家大厂中只有特诺在近 2年中利润率实现了平稳、其余三家均明显下滑,其原因就在于特诺和科斯特合并后,其钛原料配套率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并且通过供应链的融合优化实现了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在 2020 年上半年利润率竟也保持平稳,这一点值得国内企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