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竺洪波:《西游释考录》

内容简介

对《西游记》的阐释自古繁夥,然而由囿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论者立场的偏颇,所论多显穿凿、僵化。

该书引入阐释学等“他者性”现代西方视阈,借用“文学—文化”跨学科研究方法,贯穿古今,融会中西,从传统文化释真、现代意识烛照、美学本体探寻、学术史论抉微等四个维度对《西游记》作多方位、深层次“价值阅读”和客观、合理的文化阐释,以实现《西游记》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与文学史定。

同时对《西游记》作者、成书、版本等学科基础问题,以及“玄奘西游故事缘何最终演变为神话小说”、“《西游记》为什么被清代道教徒攘夺”、“灵山究在何处”、“唐僧所取经书果为何物”一类学术命题及其史实作必要的辨析。

故本编所述,虽以阐释为主,而时有考辨,史论并举,释考相间,题名《西游释考录》云。

《西游释考录》,竺洪波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版。

目  录

序(陈文新)

题记

导论  现代诠释与经典增值

第一章  传统文化释真

第一节  《西游记》的儒学精神

第二节  《西游记》的佛教旨意

第三节  《西游记》的道教蕴藉

第四节  佛道论衡与《西游记》的宗教倾向

第五节  《西游记》的理性思维与未来意识

第六节  《西游记》小说与戏曲关系考辨

第二章  现代意识烛照

第一节  现代西方文论视阈与《西游记》成书考察

第二节  “作者已死”?——“吴著”说的新推证

第三节  “游戏”背后的多重隐喻

第四节  重评《西游记》的反抗主题

第五节  为胡适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辩护

第六节  附录:西方文论与中国小说经典的勾连性

第三章  美学本体探寻

第一节  崇高:论唐僧的精神

第二节  自由:《西游记》主题新说

第三节  《西游记》自然审美观阐释

第四节  《西游记》诗化美举偶

第五节  悲剧与审丑:《西游记》的美学风格

第四章  学术史论抉微

第一节  学术史与《西游记》学术命题

第二节  新媒体与《西游记》的当代传播

第三节  对新时期《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第四节  从人文本到人民版:《西游记》当代通行本的递嬗

第五节  近阶段《西游记》研究的新进展

附录  评论与争辩

一、《西游记》文献的一次新集成——中华版《西游记资料汇编》评介

二、也说《西游记》“求放心”说——与石钟扬先生商榷

三、谁在“过度阐释”?——与曾勋先生商榷

四、“花妍叶美,马骏鞍鲜”——评梁归智新式评校本《西游记》

五、对文学经典的认识亟需转型——从“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谈起

六、中国小说经典化的历史经验

七、六龄童与绍剧《三打白骨精》

八、也说“文学与影视能否和平相处?”

九、《取经路上的“绿色”之思》序

十、《西游记论丛》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题  记

对《西游记》的阐释自古繁夥,历代评点蜂拥鹜起,俨然有“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柳苏”的架势。然而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论者立场的偏颇,所论多显穿凿、僵化,《西游记》始终没有取得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与文学史定位。

作者近照

“五四”之际现代学术先驱如鲁迅、胡适诸氏对明清两代诸多旧说已作清理,钱锺书、林庚、师陀等当代学者曾呼吁并尝试对《西游记》作全新解读和评价。

时至今日,随着学术的进化,特别是现代阐释学原理与方法的引入、普及,诸多《西游记》新版本、新史料的渐次刊布,对《西游记》进行系统、深入的现代性阐释成为必要与可能。

回顾十余年前撰写《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在文本阐释方面已有所涉及,只是囿于学术史体例的限制,所论不过一鳞半爪、浅尝辄止而已。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

引入阐释学等“他者性”现代西方视阈,借用“文学—文化”跨学科研究方法,贯穿古今,融会中西,对《西游记》作多方位深层次“价值阅读”和客观、合理的文化阐释,突破过往既有论断,另立新论异见,实现《西游记》研究的“创新驱动”,正是笔者此番著作的立意所在。是以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不求一律,不合中庸。

从学术史描述到文本诠释,对照《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与《西游释考录》,从内容和方法都可显出一些学术理路的变化。《西游记》流播至今四百余年,而能系统阐释之奥义者阒无其人,不侫此举对于打破这一阙如,促进《西游记》研究的健康发展,或能稍有裨益。至于是非得失,尚在其次,刍荛之议,率而之论,谨候批评幸甚。

《趣说西游人物》

又及,《西游记》是千古名典,《西游记》研究是“很当得起阎若璩、王念孙做一番考证和训诂工夫”(借用胡适评论《水浒传》的话语)的大学问,无论是作者、成书、版本等基础问题,还是劝学、谈禅、证道一类文本解读,抑或“玄奘西游故事缘何最终演变为神魔小说”、“《西游记》为什么被清代道教徒攘夺”以及“灵山究在何处”、“唐僧所取经书果为何物”一类大小关目,都是疑团丛生,争论无已,是名副其实的“海内一大闷葫芦”(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

诠释离不开对相关史实的考证、还原,否则即或演绎恣肆,大言炎炎,也难免似空中楼阁,华而不实,所谓无证不立、论从史出、“搜罗愈广研讨愈精”是也。故本编所述,虽以阐释为主,而时有考辨,史论并举,释考相间,题名《西游释考录》云。

2014年12月12日

后  记

十多年前,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齐森华先生等几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写作还算顺利。不仅在论文答辩会上受到赞誉,还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评为该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不久又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评审委员会审批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由母校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近照

承学界同仁错爱,拙著得到了一些好评。《文艺理论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文艺研究》、《文汇读书周报》相继刊发了书评和推介文章,复旦大学出版社还将它编入著名的“复旦博学论丛”,因而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不敢以此沾喜,却是受到莫大的鼓舞,随即衍生出两个后续项目:《<西游记>学术形态学》和《西游释考录》。前者系萦绕于心多年的“《西游》学”建构问题,后者则源于其时学界“回归文本阐释”潮流的推动。

《英雄谱与英雄母题: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研究》

因为有了《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的基础,占有文献较为全面,对作品思想与艺术的认识也较为清晰,写作上述两本小书本来不是十分难事,奈何我秉性愚钝,进展缓慢。

延宕至今,《<西游记>学术形态学》还依然是个没有发育的胚胎,难见踪影;幸赖师友催促,“日与懒战”,才勉强完成这本《西游释考录》。只是时过境迁,“文本阐释”或许又是盛极而衰,早成明日黄花,唯有诚惶诚恐,伫候行家和各方读者的批评教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一些章节曾先行在《明清小说研究》、《戏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上海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长江学术》、《人文论丛》、《文学与文化》、《中华文化论坛》、《晋阳学刊》、《文汇报》、《文学报》(恕我无法举全)等多种报刊发表过,感谢它们对我一如既往的的热心扶持。

《永恒的范本》

还有个别篇什是我与学生合作的成果,出于本书体例的需要并且征得合作者的同意收录其间:其中《新旧电视剧<西游记>之比较》、《永远的“美猴王”——六小龄童的“西游”之路》两小节文字选自我指导的华东师大本科生大夏基金项目的结项报告;《<西游原旨>:“证道”说与“三教合一”的最高阶段》一小节在我指导的硕士论文基础上写成。

从学术规范上说,这是特别需要作出说明并请读者予以谅解的。感谢徐天叶、王欢等昔日学生朋友的合作。

同时,由于本书写作跨度较长,论题所涉——所谓四维阐释——又颇感开阔,虽然经过统一修订、润色,全书体例依然难以完全统一,文字水准也难免有参差不齐之处。这必然会引起一些不快的阅读情绪,对此深表歉意。

作者近照

感谢上海市社科基金的立项,感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诸位先生的厚爱、以高票批准本书入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正是上述三方的共同支持,保证了这本《西游释考录》小书的正式面世。此后,我将集中精力撰写《西游学导论》一书,最终完成《西游记》研究三部曲——自称“西游三书”(《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西游释考录》、《西游学导论》)——实现自己早年立下的誓愿,并以此回报学界朋友和华东师大中文系的支持、关爱。

《纵横三国》

感谢陈文新先生慷慨赐序。文新先生是我国小说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素以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名扬学界。他热情地肯定、鼓励了本书所作的些许努力,也站在更高的立场以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批评意见。他的序文不仅使本书生色不少,也为我指出了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非良师诤友不复如是!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鼎力相助,感谢责任编辑余雪霁女士的辛勤工作,他们是一股最后——也是最宝贵——的力量,促使我梦想成真。对我而言,2017年,因此而注定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年份!

竺洪波  2016年10月17日于华东师大

作者简介

竺洪波,男,1959年出生,浙江嵊州人。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依此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教授(挂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承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淮阴师范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代表作:《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英雄谱与英雄母题——<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西游释考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