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科技
上篇文章梳理了未来交通信息化代表C-V2X的发展状况,作为未来蕴含着巨大增量市场的领域,显然投资这个领域未来能胜出的企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千方科技目前的业务矩阵
(1)a、传统业务-高速传统信息化:目前是千方科技交通领域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b、成长业务-交通大脑:目前交通领域的主要增长点
c、创新业务-车路协同(车联网):虽然千方科技车联网技术全面覆盖交通各个领域,但是目前由于车联网整个行业仍处于技术业务实验阶段,行业增长爆发还有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d、并购业务-安防物联:由于行业竞争规模落后主打差异化竞争,边端云需要通过宇视的摄像头能力补充
(2)整体的业务转型:综合安防、物联、交通、系统集成和边缘计算的全域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具体落地包含智慧路口、智慧路段、智慧门框等业务。
(二)千方科技未来能在新基建智慧交通领域路测胜出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因素。
分析千方科技的商业模式,可以得出保持其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渠道、管理这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个行业的竞争在除去品牌影响因素后和消费端客户不同外,其商品生产和目前产业链手机集成类似,硬件产品基本来自产业链技术,而组装技术和软件能力才是其使用差异性的体现)
a:渠道拓展主要来自行业技术提升带来的基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高速公路领域渠道由于交通大数据和车路协同技术出现,原先各地的区域化企业自身技术无法实现,这样千方作为全国少数全国布局而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在渠道拓展方式上就是和当地的高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来应对技术提升,具体体现为这两年的山东、吉林、黑龙江当地高速集团与纷纷与千方合作成立公司来布局当地高速的信息化。这样不断扩展的全国性高速渠道竞争能力就是非常强大的护城河,无论是目前业务的拓展,还是未来C-V2X大规模基建的铺开,都是千方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且车联网技术最开始应用的场景就是高速领域,)具体的分析可以参考第一篇分析千方科技的文章千方科技详细分析
第二个渠道变动来自更大的生态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大的影响来自技术变动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变动(这也是分析企业行业时要注意的要把企业行业放在更大的生态系统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科技巨头深度参与将颠覆目前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状态
科技互联网巨头BATH在智慧交通领域已经就位,一场科技变革也蓄势待发:
今年4月,百度推出了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交通引擎”;
6月,华为在线上详述了其“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
9月,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交通专场上,腾讯也正式亮相了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We Transport”;
阿里在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城市大脑3.0的核心技术体系,其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升级;
以阿里的“城市大脑”为例,除了通过千方科技的摄像头、交通边缘智能装置(包括信息传送装置、和边缘计算装置)对城市交通数据进行计算优化化外,还通过旗下高德地图和导航获得更多用户出行大数据,进一步获得用户驾乘大数据,打通从云端到用户端的双向数据交换,为用户和出行者提供更多服务,从而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脉”,同时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这样就从顶端打破了传统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状态,可以想象目前全国2W多家智能交通企业在顶端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其销售方式渠道也将快速发生根本性变革。尤其是目前信息化不仅仅局限在单个部门,需要更多部门信息实时互通,那交通距离,就涉及到了交通、安防、公安等相关系统。相对于巨头拿到项目的竞争机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而千方科技就是目前阿里城市大脑的深度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百度系统的合作伙伴,这将极大的拓展千方未来的渠道能力。
b、技术竞争力的本质在哪里(这里是研报不会涉及到的地方)
研报中对于未来技术发面的分析只是到了表层,仅仅局限在某个某个企业有什么样的设备未来的市场有多大,例如C-V2X的车端和路段信号接收设备是研报分析的重点,这些领域集合了华为、中兴、中国移动、大唐电信;也包括ETC生产商金溢科技和万集科技,同时还有交通集成商:千方科技和高新兴等。但不会涉及到技术竞争更深层次的本质。
第一:技术顶层的逻辑:交通系统生态即将面对的是自动化、信息化的浪潮,而信息化无疑是从最顶端的控制层面集成,要处理和应用未来庞大的数据显然并不是一般企业能驾驭的,这里就必须诉求与整体的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计算能力。这里也就绕不开目前的科技巨头企业,科技巨头有的是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计算能力,而方案最终要落地需要细化到硬件-软件-初步的数据集成管理平台-最后到云平台综合利用数据来优化服务于交通。这里体现的就是千方硬件-软件-平台的技术储备竞争优势。也是阿里、百度顶层技术要落地所缺少的地方。(举个例子就是阿里在上海、百度在北京实施的项目前期都是无法落户到应用层面,最终都诉求与千方实现从顶层技术到底层应用的打通)
第二:技术竞争真正的领域在哪里。
C-V2X车联网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节点,而目前市场研报中所看到或者热炒的风口主要集中在车端路段OBU和RSU传输数据设备。这样就是机构典型的调研不到位或者只是简单的跟风炒作。
在这个新基建车联网建设中包含着非常重要的技术节点,OBU和RSU是传输数据的,只是车联网整体中一个非常小而且技术门槛很低的领域,数据来自于处理后的结果,通过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经过边端/云端处理,再传输。信息处理就是边端能力的体现。处理同时并发的数百辆车的信息,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千方科技是唯一一个拥有全方位技术储备的企业,另一个可以短时间有这方面实力的是华为)。
技术方面要如何验证千方的领先性,就可以通过目前国家推动的各个实验性项目和巨头选择合作的企业来侧面验证哪个企业这方面技术储备更加优秀。
c、管理体现在布局技术卡位,等待行业新的爆发和对行业的深度认知加强渠道和信息化转型
首先:渠道和技术与企业的规模和对这两个方面的投入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最常用的规模效应,在管理层能力出众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在研发和渠道方面的支出和能力越突出。就会形成竞争规模效应。
其次:管理层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现了管理层的能力,这方面不仅仅体现在对未来技术的提前布局卡位和对渠道的理解,在更大范围体现在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认知。
千方的业务特点并不是提供简单的硬件,或者软件,这样的标准化产品。由于更多的是为政府结构提供整体的非标准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管理平台)。这样行业的扩张就无法享受扩张带来的边际效应(相对于标准化商品,非标准化商品业务增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来换取业务量的增长),也是限制公司营收增长空间的一个瓶颈。从公司的整体商业模式来讲公司主要扮演集成商和工程商的双重角色,无法依靠之前的业务实现标准化的业务扩张,这也就成为在商业模式上限制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面对这也的瓶颈现有管理层转而依靠信息化从上到下的实现类似标准化。从而为未来能实现标准化的复制扩张打下基础,具体体现就体现在企业的研发开支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平台技术和交互技术的投入具体的落地案例就是北京几个项目。
以上就是基于影响千方科技商业模型的竞争力的几个核心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为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分析视角来认识为什么看好未来交通信息化过程中千方科技有机会成为路端巨头。
本人持有千方科技,而且很乐意分析找出隐藏在事物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加以分析最后希望能用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以上分析仅是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最后希望大家关注,后续会未大家带来更多的不同的深度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