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 诗词赏析

诗词·人生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等等……看到这个“瘦”字,诗词君怎么有种奇妙的预感:难道李清照“三瘦”之外,还有一“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其实,李清照以“瘦”入词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多丽·小楼寒》中的“渐秋阑、雪清玉瘦”,《殢人娇》中的“玉瘦香浓”,以及《新荷叶》中的“鹤瘦松青”,只不过“三瘦”写得比较“绝”,其他瘦就可以忽略不提了。

诗词君认为,倘若“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也是李清照写的,恐怕她“李三瘦”的外号就得改改了。

这时,辛弃疾笑了笑说:诗词君你可别扯了,赶快读我的“瘦”吧~

好,打住!来看稼轩的《昭君怨》:

昭君怨

宋·辛弃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

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诗词

赏析

这首小令,乍一看,很难和辛弃疾联系起来——“花面”、“人面”、“小阑干”,还“梦阳台“,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再加上“人共青山都瘦”这样“很易安”的句子,读者很容易被带偏,而“辛”冠“李”戴了。

其实,也不能怪我们瞎想,辛弃疾本来就有过模仿李清照作词的经历,比如那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就是他的一个尝试。虽是模仿,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好,再绕回来读《昭君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很显然,这两句是对崔护诗《题都城南庄》的化用。“人面”是佳人,“花面”是桃花,本来应是一样的好——“人面桃花相映红”,可在辛弃疾看来,“人面不如花面”,因为“花到开时重见”,每年春天,“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人面”则“不知何处去”,一旦错过,就无处追寻。

他写的是爱情吗?也许吧。这样的爱情,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或浅或深,浅则很快随风而逝,深则用一生去纠缠。铁汉辛弃疾,当然也配拥有爱情。

他写的只是爱情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就像《青玉案·元夕》中写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个遗世独立的佳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辛弃疾他自己?抑或是他所效忠的君王?屈原不是写过吗?“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你我当初约好黄昏时见面,可你问什么半途改变心意了呢?这个失约,和辛弃疾词中的“人面不如花面”(花有信,人却无凭)何其相似!

接着是一个典型动作——倚栏。“独倚小阑干,许多山”,和前面联系起来是说,佳人没有如约而至,他只得百无聊赖地倚栏。倚栏当然是为了远眺,可眼前这许多的山峦,遮住了他望远的视线。失望,失落。

如果用屈原“美人香草”传统来看,这“许多山”,是重重的阻隔,是他们君臣之间互通心意的障碍。

过片“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不难理解作者为何而瘦。可能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也可能是因为“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不用瞎猜,作者给出了明确的原因——“说道梦阳台,几曾来”,你说在梦中与我相会于“阳台”,可你又何曾来我梦中?“梦阳台”,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之典(“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代指男女欢会之事。“几曾来”的反问,表明此会无期,与佳人完全断了联系。对应到辛弃疾的一生,这一问又含多少的酸辛与悲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