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导师评价网?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提出要求,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准则》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拍手称快,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没有太大的可执行性。大多数压榨行为都是以毕业权和发展权开路,迫使研究生“自愿”接受的。受害者都“自愿”了,谁去申诉呢?
在紧张的师生氛围下,研究生需要一个安全的渠道来表达诉求,对于准备读研的人来说,提前了解导师的详细情况显得尤为迫切。基于现实需求,一些以“导师评价”为切入点的平台应运而生。

01

导师评价网:选导师的避坑指南

这样的平台是有适宜生长的土壤的。
一份2017年发布的名为《大众化教育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调查与分析》的学术论文指出,5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老板员工关系已成为最主要的“师生关系”,导师在“老板化”
无论现在的课程成绩还是以后的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研究生的命运基本都是“老板”一句话的事情。甚至学术圈里的“老板”比职场里的老板都残酷,至少职场里的员工有合同有薪水有福利受法律保护,但导师给的只有承诺,如果导师最后不履行也没辙。
正是因为这种权力不对等的情况,准研究生们对于提前了解导师的人品有迫切的需求。
但象牙塔里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不足为外人道也,尤其是涉及到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息,高校惯用的处理方式就是:冷处理
而师门是象牙塔圈子里的小社会,这里的事情更加密不透风。在研究生选导师的时候,有时候不是本校学生,一些导师秘辛根本无从得知。
互联网打破了这种“信息封锁”,高校一旦有丑闻爆出,便会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事情闹大后,学校的官方回应才缓缓而至,这类现象被网友调侃为知乎治校,微博治校。
匿名式的导师评价网站也是如此,细数导师的“罪行”,供后来者参考,并逐渐成为很多准研究生选导师的避坑指南。
02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导师评价网”为首的类似网站的出现,可谓是研究生们的福音。

就像网上购物,因为无法近距离接触实物,我们总是习惯于去看使用过的人的评论,没有差评记录总是能让人安心不少,一旦出现差评,且有理有据,你最终下定决心购买后心里也会忐忑不安。

导师评价网使得原本选导师纯靠运气的情况有所改变,虽然网站数据库非常不完整,且已有评价也是以差评居多,但只要是有差评的导师,大家的基本态度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哪怕能看出是有些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可能存在故意夸大的,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至于评论的真实性,从各大论坛对于网站的讨论来看,大多数是可信的。知乎上有某985硕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比了几个同事的评价,包括我自己的,觉得写的非常的真实,评价非常的中肯,还让我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小秘密。比如说同样打工,一起干项目的大老板给自己的学生3000块,给我的学生就很少,合作的人一分也没有。

但随着网站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甚至能够影响到很多导师招生情况时,网站的匿名评价机制的弊端开始暴露。

03

屠龙勇士还是恶龙?

导师评价网让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导师,突然有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那些因为“恶得突出”被摒弃的导师,开始轻易招不到学生了,追查下来导师终于知道原来是“导师评价网”干的好事了。
因此,他们开始在网站上刷好评来洗白自己。包括但不仅限于:亲自上网去洗白自己、逼自己的学生给自己刷好评......甚至是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差评。
除了恶的被遮蔽,也有学生反映自己的导师被“错杀”
在组内大多数人都能给导师打80分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打了20分,并在评价网上对导师进行了负面的评价,导致导师的名誉和招生收到影响,这样的行为谁来负责?
由于匿名发言可以无所顾忌,一些人仅凭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就对一位导师“盖棺定论”,这样的评价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网站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评价机制的缺陷,在影响力逐步提升后真实性却在下降,在经历过几次被爆出删评论的事件后,网站的风评急转直下。

大多数研究生不会在意上面有负面评价的导师是否是被诬陷,就像大多数导师登录网站只是想看看上面是否有有损名誉的言论一样,大家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这无可厚非。

但这样一个非官方的网站是经不起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厮杀”的。在经历过网站被禁的风波之后,留下了一地鸡毛。原本免费的网站,如今需要付费才能查看具体评价内容,当它成为盈利性工具,其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样一个平台对于研究生来说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必须要看到机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选导师作为研究生生涯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师生风格和利益不符也是造成师生矛盾的一大原因。

导师评价网虽然历经兴衰沉浮后已经口碑不在,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