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 天堂的颜色
天堂的颜色
◎ 朱成玉
黑夜又来了,这时耳朵是与这个世界的唯一联系。赛尔玛满足地闭上眼睛。事实上,她的眼睛在白天也几乎看不到什么,严重的近视使她更愿意呆在黑夜--至少这时候她感觉到了平等。作为一位单身母亲,一位贫穷的捷克移民,赛尔玛已经充分见识了美国乡间的肮脏和残酷,加上累得要命的工厂劳动,她觉得灵魂就快出窍了,但生活还让她更糟:她的小儿子就要失明,如果她再拿不出医药费,这个孩子就被彻底丢到黑暗中去了。她太恨这个世界,恨这个世界没有颜色。
声音便是黑暗的颜色。当赛尔玛第一次接触音乐的时候,她疯狂了,她觉得自己被带进无边的想象与幻觉里--红鸟、月光、紫瓣花、湿树林……在这个纯粹听觉的王国里,每个音符都在向她求爱,而平日里龌龊粗鄙的一切在她面前都俯首低眉,她成了绝对的主人。她把这个理想告诉了她的同事,他们都支持她以另一种方式站起来。从此,赛尔玛的歌舞成了工厂里的节目,大家的生活重新变得生机勃勃。可此时的赛尔玛心灵上又发生了变化,她厌恶人们迁就她的生理而叫好,她要冒险接近音乐的真面目……
这是2000年度戛纳电影节奉献的经典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找回了失去许久的惊讶、赞赏和感激。它让一颗心灵敷着手帕,又让一块块手帕不停不停地潮湿。是什么在其中神秘地拨弄着我们心上的弦?让它弹出一段光阴的路程,继而又弹出一个春天,整座花园和森林?
黑暗中的舞者,是苦难中的精灵,是坚强不息的蓝色火焰。我被她的翅膀驮着飞翔,我把蓝色的火焰栽种到心里。任何花香都止不住翅膀的道路,任何眼泪都熄不灭这燃烧的树。
充满了恨的世界也充满了爱。恨让这个世界失明,爱让这个世界苏醒。歌声穿过很长很长的一段黑暗的历程,抵达到每个人的唇间。一个春天在眼前敞开:流星布满湖泊,花儿穿行在风中,鸟儿穿行在梦里。幸福的人用手接住水,用心接住阳光。
童年时,喜欢玩儿一种“摸瞎乎”的游戏:用头巾蒙住眼睛,去捉躲藏起来的伙伴们。那一刻,世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太阳的颜色,红彤彤的像涌动的血。为了不被绊倒,我大声地喊:“花盆在哪里?”伙伴们齐声喊道:“在你的左边”。
“石头在哪里?”
“在你的右边。”
我想,童年的游戏拿到今天来玩儿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想我会大声地喊:“爱在哪里?”有人回答:“在你的左边。”
“幸福在哪里?”
“在你的右边。”
“天堂在哪里?”
“在你的心间。”
不知不觉之间,我成了诗人。睁开眼睛,我会看到整个世界,闭上一只眼睛,我会看到半个世界,可是蒙上双眼,我看到了天堂。
很巧的是,在2000年还有一部关于盲人世界的优美电影,那就是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伊朗电影《天堂的颜色》。
墨曼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五彩的世界,但却能巧妙地运用天赋能力感知周围的环境,体会各种景物的真善美。在《天堂的颜色》中扮演盲童墨曼的童星穆森·莱米齐尼是个真实的盲童,生长在黑暗之中。影片拍完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部影片中演出,让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能够看到许多自己从未看过的东西,像森林、海洋、山、草原、花朵、溪流和好多其它的东西。现在我终于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看来,美好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孤独,即使双眼无法看见,但他们的心灵永远不会盲目。爱是涂料,他们在用爱给这个世界涂抹着颜色,天堂的颜色。
玉米长高了,稻穗羞涩地垂着头,葵花又向太阳走近了一步。时光成为流水,爱成为阳光。欢乐成为音符,眼泪成为珍珠。黑暗成为光明,世界成为天堂。我们用双眼看到的世界和置身黑暗中的人们用心灵感受到的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触点:爱和希望。
用心去珍爱生命吧,用心去装扮我们的天堂。就像《黑暗中的舞者》的大幅宣传照上写的那样:相信我们,如果你放弃了与比耶克(赛尔玛的扮演者)相处的两个小时,你将遗憾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