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争座、让宪部
书画纵横学术顾问
往期回顾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 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争座位帖》与颜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颜书三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
《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此本被称为“西安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本次展示是较为罕见的宋拓日本三井文库藏本。
《让宪部尚书表》残卷
《颜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让宪部尚书表》为唐肃宗授颜真卿为宪部(即刑部)尚书时,颜真卿自薄自谦、表示辞让的奏章。时间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为安史之乱爆发后17个月后。颜真卿在此表中对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谦让,以为此乃人臣本分。而对弃郡却抱着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有必赏之令”。
全文共 615字。因现存刻石多种,分居各地,未能得到书法史学界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版本大同小异,以拓传拓,以讹传讹,颇失颜书风貌,未能显现颜书风韵。不论笔法与刻工与《争座位稿》大相径庭。本次展出的《让宪部尚书表》残卷在很多方面出色地表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加之精湛的刻石艺术,高度忠实地再现了颜真卿墨迹本涵盖的信息。应列为颜真卿行书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本拓因其存《让宪部尚书表》正文677字中514字,故称残本。2005年6月曾收藏于书画纵横网,首发于书画纵横网,故称“纵横版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残卷”。虽为残卷,不失为一件难得的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
13年来,我们一直做的是中国书画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