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珍教授辨治经间期出血的经验总结
目的:本课题通过计算机数据挖掘系统,回顾性分析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同时可以做好继承和发扬,为该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梁文珍教授2018.10.01-2019.12.31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堂所治疗的经间期出血的病案,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提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系统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一般情况、症状、处方用药等信息,将其手工录入到“名老中医数据挖掘系统SPSS22.0”,并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Clemen-tine11.1”软件中的Aprior模块进行常用药物与药物关联分析,复杂网络方法分析提取经间期出血核心处方,从而总结出梁文珍教授辨治该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
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病历64份,共计133诊次,经上述数据挖掘处理后,得出如下结果:1、对患者就诊季节分布进行统计,春季就诊32人次,占比24.06%;夏季就诊28人次,占比21.05%;秋季就诊37人次,占比27.82%;冬季就诊36人次,占比27.07%。四季就诊人数相当,无明显季节差异。
2、对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最小为19岁,最大为49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2-28岁(39.06%)和29-35岁(31.25%)。3、经间期出血患者在经期常伴随血块、腹痛、腰酸、乳胀、泄泻、头痛;就诊时兼见腹泻、面部痤疮、肛门坠胀、失眠等症状。
4、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133次诊疗记录中共使用药物99味,共计2288味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100的中药为:牡丹皮频次为129(频率为5.64%)、赤芍频次为124(频率为5.42%)、郁金频次为122(频率为5.33%)、水蛭频次为110(频率为4.81%)、丹参频次为108(频率为4.72%)、土鳖虫频次为108(频率为4.72%)、透骨草频次为107(频率为4.68%)、姜半夏频次为107(频率为4.68%)、蒲黄频次为104(频率为4.55%)。
5、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使用的药物类别依据频次高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药、祛风湿药、止血药、补虚药、消食药、收涩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安神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湿药、泻下药。6、治疗经间期出血时使用的方剂为:化癥汤(110次),止淋汤(19次),通络汤(14次),养精汤(4次)。7、药物四气频次排序:温性药(频次为695)、寒性药(频次为492)、凉性药(频次为27)、热性药(频次为14)。8、药物五味频次排序:苦味药(频次为1342)、辛味药(频次为1202)、甘味药(频次为447)、咸味药(频次为354)、酸味药(频次为102)、涩味药(频次为91)、淡味药(频次为13)。9、药物归经频次排序:肝经(频次为1837)、脾经(频次为710)、肺经(频次为650)、胃经(频次为560)、心经(频次为522)、肾经(频次为368)、心包经(频次为183)、大肠经(频次为94)、膀胱经(频次为73)、胆经(频次为22)、小肠经(频次为2)。
10、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常用的药对为:
牡丹皮、赤芍;牡丹皮、郁金;赤芍、郁金;水蛭、赤芍;水蛭、牡丹皮;水蛭、郁金;水蛭、土鳖虫;丹参、赤芍;丹参、牡丹皮;土鳖虫、赤芍;土鳖虫、牡丹皮;丹参、郁金;土鳖虫、郁金等。
11、经间期出血核心处方主要包括以下药物:
赤芍、牡丹皮、丹参、郁金、蒲黄、透骨草、土鳖虫、水蛭、姜半夏、皂角刺、鬼箭羽、延胡索、麦芽、三棱、雷公藤、瓦楞子、益母草。
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发现,经间期出血多见于育龄期,且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梁文珍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时常用化癥汤,用药方面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温性、寒性药物使用较多;苦、辛、甘味药物较为常用;且用药多归肝、脾经二经。常用药对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与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相须或相使为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的核心处方亦多以活血化瘀药组成。
从以上结果能够看出,梁教授认为经间期出血绝大部分为血瘀证,临床治疗时多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其主张脏腑与气血并重,调肝与理脾同治。除此之外,梁教授认为经间期出血的治疗重点在于非出血期的预防用药,治病求本,同时注重日常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