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虎门的虎,寻黑谷关的关--密云长城探究
五虎门-东极仙谷之行,本来约好的五人,临行时老夏牙疼一宿未睡,不能参与,于是减少至4人。
我爱我的小红马驾车,带上风风筝、安妮,我自怀柔乘郊80至密云汽车站,按约定的9:00基本准时等齐,前往密云花园村。
周末人多,大致在10:50的样子才到达景区。东极仙谷与五虎门属于同一景区,持年票入景区。
深山里的季节比外面至少晚了一个月,到处是杨絮飘飞,树稍头,树丛下,到处是绵绵一层,飞絮随意飞入人的眼睛里嘴里,青杏尚小,比不上平原上已经陆续成熟。
景区的路沿山崖下的一条小河蜿蜒前行,此河为乱水河,流入安达睦河,属潮河水系。远远地就看见敌楼耸立在断崖上方,崖壁直立,高不可攀。
(距离起点680m 当前海拔668m)
东行不远,即黑谷关城堡,门向北开,堡门为亲近修复。曾经在驴友的游记中读到过黑谷关与黑谷关城堡,想不到这么快就看到了。
(黑谷关,距离起点943m 当前海拔682m)
城堡内侧,多辟为梯田。
城堡外侧,继续前行不远,即是黑谷关,黑谷关为一处水关,关口仅存遗址,连近年重修的墙都被洪水冲垮。但河谷散落与河底铺设的条石,仍清晰可见。
城堡外侧,为四县交界点,北京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四县分别是滦平、承德、兴隆、密云。之前一直以为北京最东边的地方在平谷,所以平谷的三界碑一般认为是北京最东边的长城,不知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
四县交界点的对面,黑谷关城堡与黑谷关水关紧靠在一起,黑谷关城堡与长城共用一墙。
从城墙外侧寻路往城墙上走,城墙外侧是一道排水渠,同时起到护墙的作用。我爱我的小红马先穿越稠密的矮树丛与杂草,登到城墙顶上,其余三人沿排水渠走了一段以后,择路径稍清晰的地方登上城墙顶部。
此时可以眺望对面的敌楼。那段长城应该都是孤楼,没有实体墙(根据其他驴友的照片,可能局部有墙体)。一时还弄不清从哪儿可以登上对面的绝壁。
随着脚下的地势升高,可以看得见对面的长城是向北方向延伸,而我们今天要走的这段长城,则是向南延伸。想一会没想明白这段长城的走向,后来想到密云长城在密云东北角与河北交界处的走向,才明白长城在这儿要折向南走,经平谷然后往蓟县延伸。
我爱我的小红马说对面有九座敌楼,我们不时停下来数一下是否可以全部看到。行前是老夏张罗这段行程,我头天去云蒙山爬了一天山,晚上又完成了云蒙山的游记,就没有再抽时间预习脚下这段长城,偏偏老夏临阵脱逃,今天就靠我爱我的小红马了。还好,我爱我的小红马对长城的也是相当热爱,专门配备了长城研究的书籍,所以对这段行程还是相当熟悉。
城堡段的城墙走到尽头,脚下的城墙与城堡脱离,开始独立往南走。
城墙上遍是野生的小白花,一种花瓣稍大点的,花瓣如玉片一般晶莹剔透。
另一种如满天星一般密集。
城墙上的杏也是山杏,取杏仁的,不适于吃果肉。另有一种个头特别小的小桃,味还是桃味,却是小家碧玉般的模样,特别可爱。
对面山崖上的敌楼已经可以数得见六座。虽然没有墙,那那几座敌楼远远看上去保存都相当完好。
天气晴得非常好,天蓝得很深邃,云白得一尘不染。白云缭绕的山头,如同系了一条哈达的汉子。
途遇的第一座敌楼。脚下的这段长城,虽然修筑有墙体,但离村庄较近,敌楼损毁较为严重。墙体内侧较为平缓,多处从墙内侧可以直接攀爬上城墙;外侧则较为陡峭,一般有一定墙高。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775m)
在此处再回望对面山崖上的敌楼,数得着了8座,怎么找也看不到第九座,不时猜测最后一座敌楼会隐藏在什么地方。
稍后发现,在左侧山头的侧后方,还有一座敌楼,然后显现出是2座敌楼。只是
目测离其他8座楼稍远,暂不将其列入9座敌楼的组合。
既然中间的山头左侧至少是2座敌楼,那肯定不在8座敌楼之内了。后来在电脑中仔细翻看照片,放大后才发现,第九座应该就在下图所示疑似船形顶的位置,其形状很像驴友所拍摄的船形顶。
船形顶向左,隔一个低矮的垭口,在一处较为平坦的山顶上,与般形顶相对的位置,从形状看,应当是夹扁楼形状的“菱形楼”。按驴友描述,菱形楼实际为梯形楼。
长城向西北延伸以后,过低矮的白岭关,再往西,基本可以分辨出远处的司马台长城山体的形状。那一带的山体,如同利刃一般直插云霄,形成天然屏障,所以这段长城多孤楼,少墙体。
长城上空,天高云淡,祥云飘荡,如灵宵宝殿各色神仙列位上朝。
两侧长城连线外侧的山谷中,有一片颜色异样的树木,树干呈黑色,树稍呈黄色,周边山体尽皆绿遍,唯独那一片毫无生机,应当是遭过水灾。
继续前行,是第二座敌楼。第二座敌楼的保存善,与第一座相似。
(距离起点2.22km 当前海拔847m)
这几座敌楼,似乎都是实心敌楼,内部没有空间,比起北京近郊的长城稍显简易。
从第二座敌楼向对面山坡上望过去,可以确认那是一片过火的山林。
过火山林旁边的山坡下,风风筝突然看到一段残墙,顺着她指的方向,我们也看到。这明显是另一段长城。是北齐长城?还是主线长城之外的又一道防线?
远眺前方,最处是京东最高峰,海拔2100余米的雾灵山。
雾灵山右下方有尖角的一座山峰,是雾灵西峰。
城墙上一种奇怪的果实。
我们行走在白云之下,脚下踏着起伏的群山,阳光明艳,视野开阔。时有山风吹袭,并没有太热。
同在阳光白云之下的,还有那段古老的长城。这是途遇的第三座敌楼。
从坍塌的墙体断面露出的砖可以看出,此处的砖内部也呈土黄色,应与土质有关。
回看这段走过的长城,风风筝说,如同蛇身人面像。确实挺逼真,那就是东方文明与远东文明遥相呼应的产物了。
城墙上的丝带,是一组从虎山长城至嘉峪关长城全程穿越的凝望驴友所留下。
前行不远,有一三叉路口,向左的分支往山谷延伸。
(三叉,距离起点3.01km 当前海拔885m)
三叉的这段支线长城并不太长,城墙尽头,有一座墩台(敌楼)。
从这段支线长城,与对面过火山坡下的半截城墙,倒是可以关联起来,很可能是主线长城之外的一道防线。只是中间是何种防御工事,已经无法辨寻。是否利用了北齐长城,虽无定论,但明长城自宣镇以东,大体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是不争的事实。
离开支线城墙,重返主线城墙。回望走过的路。
第五座敌楼--我们能记载的敌楼,很可能个别敌楼坍塌可不够明显没有记录;与城堡相连的墙体上,也没有将其作为敌楼记录。
再往前走不远,有一道关门出现在前方的长城上。这就应当是五虎门了。
券门门洞上方,石质的券顶上内外各有浮雕的虎头一尊,关内侧地面有石雕的虎一只,共计五只虎,是为五虎门的由来。
根据驴友整理及我爱我的小红马提供的信息,此五虎门应为烽台峪,理由如下:
明万历四年刻本《四镇三关志》记载:“黑谷寨洪武年建通大川正關河口迆南俱通騎 衝 烽臺谷寨洪武年建山險通步平頂山墩一 空接黑谷南稍通單騎衝 燒香谷寨洪武年建通步緩”并没有楼台沟、五虎水门的记载,烧香峪与黑谷关之间的“烽台谷(或峪)”不知所指哪座关隘。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自惡峪口至南峪五里又五里至燒香峪三鎮邊務總要馬連峪營南峪砦惡峪口南峪燒香峪邊外有霧靈山通步又十里至烽臺峪北五里至黑峪砦……”可見正鼓樓明時應為南峪,而烽臺峪指的应该是五虎水門。
水关设两眼券孔,其西侧为水门,地面铺设有三条,券顶及对应的地面的石板有升降闸板的沟槽,关门上层有提升闸板的两块石柱。
在五虎门处休息补充能量,稍后继续前行。五虎门以西,地势起伏较大,陡然上升处,仅仅停靠山体固有的山石和少量人工修筑的石场维持上升的路;下降处,多处城墙坍墁成堆,或者是干叉墙体,总体上看,城墙修筑得比五虎门东侧更为简易。
途经第六座敌楼。
(距离起点4.04km 当前海拔917m)
此时,风云突变,西北方向乌云翻滚,有雨点不知不觉滴落。虽然带了几件雨衣,还是不够一人一件,不由得加快了脚下行走的速度。
继续西行一段时间后,遇一谷口,根据路网轨迹提示以及山路走向,一般驴友的路线将要向北折返,回到景区起点。此处有一类似小断崖一样的高台,应为一座实心敌楼。
(距离起点4.4km 当前海拔851m)
长城仍在向西延伸。根据后来在山谷下方看到的长城保护碑,这条沟应该是菠萝盖沟,沟口的这段长城,也应是一处水关,为菠萝盖沟水关遗址。
森林中的奇花异草。
最后这种,根据风风筝查询,叫黄花列,是中药材中的宝贝,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野生品种当为三级保护植物。
从看到菠萝盖沟水关遗址碑处回望,突然发现菠萝盖沟西侧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敌楼。后来查询布衣行者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游记《密云正鼓楼-烧香峪-楼台沟-五虎门长城穿越》,得知从菠萝盖沟向西,到正鼓楼村还有11座敌楼。至于正鼓楼往西,长城应该仍是连续的。
下山的路走得还算顺利,并且比在山林中的长城上要快多了。
崖壁下的木梯,应当是攀岩所用。
看到这座小木屋,基本就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一天的行程下来,只走了黑谷关-五虎门长城一段,东极仙谷景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景点,并没有顾得上一看。北侧的黑谷关-五台顶的九座敌楼,就没有考虑在本次行程之中。至于菠萝盖沟以西的长城,那更是以后才能考虑的了。
2019-6-8,次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