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诗经动物之细听虫曲
诗经
动物之
细听虫曲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
只要有你陪
秋分,对应春分而来。二月雷始发声,八月收声入地,暑气终结,万物有了阴胜于阳的衰败征兆,包括蛰居的虫子藏入穴中,为防寒气侵入,用细土将洞口封起。这时候,听见三岁半的小孙女在唱《虫儿飞》。
想起鸡鸣声中的诗经年代,听着虫儿振翅,一对爱侣沐着同床共梦的晨光,小孙女唱的歌却使我感到了冷气,让我心疼想去护住她。
《诗经》写了好多虫类,其中不少被反复写进诗中抒情表意,有的一首就提到好多种。螽斯、阜螽、蝤蛴、螓、蟋蟀、蜉蝣、蚕、蜩蝉、莎鸡、蠋、伊威、蟏蛸、宵行、青蝇、螟、螣、蟊、贼、虿、蜂……,如果《诗经》最迟产生在春秋时期的话,也就是说,公元前5世纪,我们的先祖就已经认识了虫世界多样性的缤纷奇观。
可是,就算到了现在,从总体看,人类只知道生物多样性的皮毛,认识也仅仅触及表面。对蛰居虫类的种种形态和生活方式所知极少,甚至毫不在意,许多非常复杂有趣的微观动物还没有引起关注。
古人曾用“虫”泛指一切动物,鸟为羽虫,兽为毛虫,虎为大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在孙宝暄的《忘山庐日记》中,有一段以虫比人的有趣文字:
以虫比人,蚕是鸿哲大儒,吐其丝纶,衣被天下。蜂为名将相,部勒有法,赏罚严明;酿花成蜜,犹之造福地方也。蝶是名士,爱花嗜酒,倜傥风流。蝉乃高人,吸风引露,抱叶孤吟。蟋蟀,闺妇也;蜻蜓江湖游食之人也;蜘蛛,土豪也;蚊蚋,马贼;蚤虫,鼠窃也;苍蝇,依附势力之小人也。螬蠹,猾胥狡吏也;臭虫,奄宦及恶丁劣役也;粪中蛆,乃纨绔子弟及持禄保位之公卿也。惟蝼蚁确是务本业安分守己之善良百姓。
《诗经》中多处提到的蜮、蝇、蟊、贼,也以这类虫子比喻说坏话干坏事的人。这说明,人在对待动物方面,很早就带进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生物多样性的无穷丰富与奇妙,被打上了主观意识的烙印。而科学家提醒人们,在生命演化出惊人的多样性中,人类只是生命的一种表达形式。处于顶层的“人类中心说”的动物分类理论,长期严重阻碍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现今正式命名的动物约有150万种,而据科学家估计,实际存在的动物多达1千万甚至2亿多种。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像蝈蝈的翅膀多又多,你的子孙兴旺成群。BBC自然节目主持人兼动物学家罗斯·派珀写的《动物星球》,将许多极富魅力却尚未被公众了解的奇异物种带进了大众视野。整个生命演化树上的35门(支系)中,虫类动物就占28门。我们熟悉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鱼类等,仅占物种多样性的4%,而其他物种又是怎样的?它们如何进化而来?派珀寻找到有趣而难以捉摸的奇异生物,尤其微型生物,简直如梦幻似的令人大开眼界:
外形像毛毛虫的天鹅绒虫,是一种有爪动物,这一门动物化石已有长达3亿年历史。所有现生的天鹅绒虫都是陆生生物,然而它们并没有完美的适应陆地生活。大多数天鹅绒虫生活在雨林中,活动范围被限制在黑暗、潮湿的落叶或腐烂的原木周围。即使那些冒险从避难所出来的物种,通常也只能在天气寒冷潮湿的时候,在黑暗掩护下行动,炎热干燥的天气中,它们很快就会干枯死亡。
蛰居休眠是动物世界的常见现象,是许多生物为要在极端条件下生存所采取的特殊策略。比如水熊虫形体很小,但毫无疑问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当它们的栖息地干涸时,可以用进入假死状态来度过危机。在这段时间,水熊虫进入“隐居生活”变成了一个干瘪的外壳,新陈代谢下降到几乎无法测量的水平,是正常状态的0﹒01﹪。但当水分增加时,很快就恢复正常,而且没有丝毫损伤。这种能力不仅使它们异常坚韧,也使它们非常长寿。目前还不清楚它们能保持休眠状态多久,可能是几世纪,甚至更长时间。
无所不在但很少被人注意的扁虫、吸虫、绦虫,大多是水生动物,也有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它们的寄生生活几乎从不离开宿主。几乎没有哪种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能侥幸逃脱被至少一种甚至多种吸虫、绦虫寄生的命运。包括人体。因为这些寄生虫的本质是水生动物,而人体70﹪的比例是水分,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内生的水生环境。我们熟悉的血吸虫,直接从宿主身上吸收所需营养,并在宿主体内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蛔虫,通常是儿童,会因接触受感染的犬类粪便或受污染的土壤而感染这线虫的卵。吞下的虫卵在肠道内孵化,随后,幼虫迁移到肝脏、肺、脑部和眼睛等器官。
尺蠖
我爬出我的樱桃树叶
瞻望永恒:
两个永恒实在太伟大
太蓝,太辽阔了。
我相信我在我的樱桃树叶上
限量着我绿色的樱桃树叶。
----维纳尔﹒阿斯本特吕姆
与这个瑞典诗人,把线虫动物里的尺蠖写得如此美妙而意味深长,相比而言,人们对太多长相感觉不适甚至讨厌,尤其对人和人养牲畜、人种植物有破坏力的虫类,都视为“敌人”,“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人类尽最大努力想要从自己体内、土壤中和驯养动物的身上彻底根除它们。不过,科学家提醒说,这可能有点太过草率。“因为消灭某些关键物种,可能会产生破坏机体平衡的结果,导致免疫系统、肠道内壁、甚至人类和家养动物的其它器官功能紊乱。就人类和家养动物的健康而语言,我们仍然不知道如果生活中没有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意味着什么。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目前医学手段难以治疗的免疫和自身免疫缺陷,似乎对用适当的寄生虫精心控制的感染有良好的反应。”
寄生虫与人类免疫系统的互动十分奇妙。比如大家熟悉的水蛭,俗称蚂蟥,数千年来用于医病而使人得益。用它的吸血技能参与挽救病人,救回一些本来会坏死的人体部件。由此还发展出了医养水蛭的庞大商机。
在BBC《与虫共存》的纪录片中,一位科学家兼节目主持人冒险进行感染实验,特地赴肯尼亚找到受污染牛肉绦虫的幼虫包囊吞入口中,然后用药丸摄影机跟踪拍摄进入肠道后的全过程,由此探索绦虫进化及寄生虫(包括头虱、阴虱、体虱)如何塑造人类的某些本能,以适应与人类共存进化的复杂关系。最后,在用药物杀死了三条成功寄生的绦虫后,他幽默地说了一句:“以后我再也不会用'寄生虫’的话去辱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