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吃上一口糖,中国人绞尽脑汁,唐太宗甚至派人“西天取经”

人类在还是类人猿时就喜欢上了甜食,因为甜食好吃,还能快速补充体力。那时甜食的主要来源是果实和蜂蜜,白糖与巧克力自然是没有的。

相对果实而言,蜂蜜肯定更受欢迎。因为果实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蜂蜜则不一样,它永远香甜可口,那味道,就是甜!从不会让人有不愉快的回忆——除了被蜜蜂蜇到

不过,贪吃就不能怕疼,所谓先苦后甜,应该是祖先们在偷蜂蜜时最真实的感受。

还不能怕高。无论蜂巢在山崖边还是在高树上,想吃的话就要不怕危险地爬上去。

自然,要爬高,就不能怕死,这个不用解释。

人类毕竟是聪明的,为了获得更多更稳定的甜食,人们开始养蜜蜂、种果树。达官显贵们对甜食有更多需求,积极性也最高,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栽培各种果树。仅诗经里面,就曾提到过19种果实。

作为稀有资源,果树一度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普通百姓见都见不到,除非遇到特殊情况。《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里有这样的记载:“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如果不是遇到饥年,被达官显贵们圈起来的蔬果是永远不会让普通百姓见到的,我们甚至能想象得到那些贵人们把水果发给百姓时咬牙切齿的神情。

养殖蜜蜂则比培植果树难得多,早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里就提到过“蜜”,而家养蜜蜂却在1300年之后。

养蜜蜂为什么难?因为它会飞呀,蜜蜂肯定没有狗狗听话,不听话不说,它还会蜇疼你。

但聪明人总是有的,南宋有个叫罗愿的人摸到了养蜜蜂的窍门,他发现只要控制了蜂王,就可以控制整个蜂群。

自此,人们开始懂得控制蜂群,有了批量生产蜂蜜的能力,秦岭地区、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等地都成为蜂蜜主产地,蜂蜜的提炼技术也有大幅提高,长安的蜂蜜甚至已经“白如凝酥”,够诱人吧?

养殖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怎样才能让果实和蜂蜜更容易储存?

他们开始寻找不容易坏的糖——先民们为了能吃上口甜食,真是绞尽脑汁!

人们意外地发现,发芽后的谷子用水煮着吃,其汤汁也有甜味。于是,他们有意让谷子发芽,煮熟后沥出汤汁,再把汤汁进行熬煮,从此,糖的最原始产品——饴诞生了

当时黄河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大、小麦,因此,这种糖也被称为麦芽糖,是北方最主要的糖类,山东的高粱饴正是这种制糖法的主要代表。

寻找甜食的过程中,人们自然不会放过甘蔗。

国产甘蔗最早只生长在岭南地区,当人们发现这种竹子一样的植物竟然能流出甜甜的汁液时,就又开始寻找把蔗糖保存起来的方法。他们仿照麦芽糖的做法来熬制蔗浆,这样熬制后的成品当时叫作“蔗饧(xíng)”,能保存多长时间不知道,但为了吃,中国人自此走上了制作白糖的不归路。

制糖技术在唐代上升到一个新境界,一是甘蔗种植面积扩大,有了充足的制糖原料;二是制糖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把牛奶加入熬好的蔗浆里可以让糖变得更白,再加入米粉可以让它变得坚硬,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当时叫石蜜

聪明的中国人还有另一个方法,把熬制好的蔗浆倒进竹甑 [zèng],在室温下让它风干、结晶,这样得到的糖一捏就碎,却不会变质,很接近如今的砂糖

今天看着古老而简单的制糖方法,在唐朝却要专门派留学生去国外学,这个国家就是印度。最早派人去国外学习制糖技术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据说有一次唐太宗接见印度使团,使者向太宗献上石蜜。唐太宗在尝了一口后瞬间呆住了!

大家还记得《白鹿原》里黑娃第一次吃到冰糖时被吓得大哭的情景吧?想来太宗也就差没哭出来了。

太宗强忍眼泪,下决心要把石蜜制作方法学回来。于是,作为天朝上国的大唐,向印度派出了“遣糖使”,“遣糖使”们不负众望,制成的石蜜竟然比印度的还要好。

关于此事,《新唐书》上这样记载的:“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陀国,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不过石蜜也是不太方便用,太宗一堂堂国君,总不能拿着糖饼啃吧?

“遣糖使”干脆直接到印度请来了十个专家,专门为太宗做砂糖。这样,砂糖又成功地在大唐降生了。

唐朝当时有个邹和尚,不知从哪里学到了制糖的方法,他先把蔗浆倒进缸里,再插上竹枝,冬天的低温让糖浆很快结晶,样子很像霜,和尚就叫它“糖霜”,大块的像冰块,就叫“冰糖”。

冰糖的制作方法很快流行起来,吃冰糖在长安等大都市也成为一种风尚,当时管这种时尚吃法叫“碎玲珑于于牙齿”。好吃的中国人吃出了文艺,吃出了画风。我们甚至会由此产生一种错觉:“唐朝”这个叫法是不是与糖有关?

糖业在唐朝得以发展,可唐朝的糖还不够白。所幸,宋朝人有钱也有闲,在吃方面比唐朝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糖在宋朝已经从单纯的辅食堂而皇之地走了餐桌,桃酥、糖糕、月饼、麻团等等,无一不加糖,人们可以在看不到糖的情况下,享受它带来的幸福与甜蜜。

看不到是不假,想让它再白一点,真没有办法了吗?

惊喜总是来得让人措手不及。

明嘉靖年间,一家制糖作坊的房顶漏了雨,工匠们意外地发现,屋顶淋下的泥水竟然把糖浆泡白了——看着浑浊的黄泥水竟然还有这神奇的效用!

从此,中国人吃上了真正的白砂糖,这也乐坏了糕点师傅们:北京出了浅颜色的萨其马,江苏出了透明的苏氏软糖......

如今,糖在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爱美人士又唯恐避之不及,如果唐太宗知道糖在1000多年后沦落至此,他可能真的要泪流满面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