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国学与文明礼仪 (在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座)

国学与文明礼仪

一、引子

今天我做的这个讲座题目好大,叫“国学与文明礼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学”二字,范围太广了,它不仅指印在纸上的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等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仅指那些长城、故宫、大运河等物质文化遗产,它还包括一切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我们习以为常的,然而却浑然不觉的一切非物质的东西,可以说,我们上下五千年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讲不了“国学”,我只能据我所知的那一点点国学知识,联系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与在座各位一同探讨,寻找对于我们学习生活有益的那部分内容。“文明礼仪”这四个字内涵与外延也大得惊人,其包括的内容几乎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也只能据我所知,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来谈谈。题目很大,我尽量往小处谈,希望我所讲的那些小小的点,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在座各位,在即将开始高中学习的时候,能有所帮助。

二、“家常”

有人说,人是社会的细胞。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家”才是社会的细胞——至少在我们中国是这样的。我们称我们的“国”为“国家”,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家国”,因为国是由家组成的,是先有家再有国的,家是国的组成单位,家是国的最基本的细胞。

“家”这个字,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是个会意字。上面那个宝盖头指房子,下面那个“豕”古代指猪——在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房子底下有猪,说明很富有——有猪,富有,有物质的保障,这是家存在的前提。因而,家作为社会的细胞,首先要有物质的保障。没有物质的保障,家就不成家了。同学们可以考查一下这个“家”字,把宝盖头上面的这一“点”拿下,放到下面这个“豕”字的两撇上,看看是个什么字——是个“冢”字,“冢”是什么意思?坟墓的意思。物质与财富这一“点”多么重要呀,这一“点”一掉下去了,家就不成家了,而成了坟墓。所以,西方人说:肚子吃饱,痛苦能熬。心中有情,首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

从“家”与物质的关系,“家”与“冢”的区别中,我们能明白什么呢?家让我们在物质上有了保障,家让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根基。物质保障是谁给予的?父母!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成长所必须的物质。并且,父母所给予的,难道仅仅是物质吗?在我们身上,包含着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都渴望着一代能比一代强,这个付出,是任物质都无法比拟的。

因而,对于父母,我们传统的说法是要“孝”,要“孝顺”,要“孝敬”,并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源自本心,源自内心的感恩,有这种认识,便是“文明”,而文明表现为外在的形式,便是“敬”与“顺”,而“敬”与“顺”便是“礼仪”。这种思想,孔子说得明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了,当父母老了之后,我们对父母尽孝,不仅仅在于物质的回报。因为仅是提供物质,犬马也能做到,我们提供物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敬”——“敬”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其实对父母的敬,不必等父母老了之后,从我们出生开始,一直到父母离去,我们都应敬。央视不是有个公益广告,把英为中的家——family——解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便是爱,这便是敬。然而,爱与敬表现在哪里呢?

在座各位都十四五岁了,逐步进入的青春期;你们的父母,也慢慢的到了更年期。某种意义上讲,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是与父母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此时应怎么做呢?我以为首先要心存敬意,要有感恩心。这是前提。有了敬与感恩心,在此前提下,顺父母。父母凭借着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利害得失都曾有过,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就是他们对自己得与失反思的体现,是尽量不希望我们走弯路,希望我们能生活的更好。凭着这一点,或许我们应像林彪同志说的一样: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理解。在座各位只十几岁,相对于父母,毕竟年轻稚嫩,凭着父母的爱心与关心,凭着父母的人生经验,我们没有理由不听从,不理解。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很快,或许在座各位与父母之间确实存在着思想观念方面的冲突,也即在座各位说的“代沟”——这也许你们正确,但也有可能是父母正确。但在最终没有明确谁对谁错的时候,我以为,我们应顺父母,至少在表面上应顺父母,你可以保有你的看法,但没必要因此而与父母争论。容不下父母的意见,凡是与自己的观念有冲突,一定要争个你对我错,我以为这首先是对父母心里少了份敬意,是幼稚的体现。高中是个什么阶段,我以为,就是一个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很简单,内心能容下不同的意见,能赏异量之美,能认识到事情是多方面的,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只看一面,摸到耳朵便像扇子,摸到大腿便像柱子,摸到尾巴就是绳子……这便是成熟!

内心能容纳不同的观点,对父母心怀敬意,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呢?最根本的是对父母真诚热情。这热情表现在语言上,是热情称呼;表现在行动上,是父母做事的时候,搭一把手;体现在生活中,是闲暇时与父母坐下聊聊天,散散步——别让你的内心除了你自己之外,心里便没有了别人。

我结婚的时候,家里请了个木匠师傅装修房子,在我家做了几天之后,他对我父母大发感慨,说我们上班下班叫爸妈叫得那么甜,我爸妈生活在蜜罐里,做什么事都应不觉得累。他又说他家的孩子没事从来不叫,一年到头难得叫上几句。他对我们的家庭的和谐心生羡慕。其实我们的这一做法很平常很平常,平常到不能再平常。清朝的蒙学读物《弟子规》中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吗?“出必告,反必面。”我所做的也只不过这六个字而已。

对现在的我来说,除工作之外,现在最享受的是与父母在一起的闲暇时间。夏天的早晨,六点多,我爸便会起来,然后在院子里摆个茶摊子,他会准备两个茶杯,一个他的,一个我的。我起床后,便坐在小凳上与他一起喝茶,其实也没什么话题,说说院子里的葫芦结了多少个;说说今年种的枷子品种好,又长又大;说说今年院子里的猪膏花开得好,不仅好吃,还能观赏……有时没什么说,爸爸会对着地上搬食的蚂蚁对我说,蚂蚁的力好大,它能背得动比它身体大得多的东西,还当场捡颗饭粒放在一只独行蚂蚁的边上。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具体的重要的话没有多少讲,人生大道理通过行动来表现,但就这样闲闲的坐着聊聊,说说没什么关系没什么意义的话,这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进入高中,学业负担加重,难得的休息时间,回家,别总想着自己,别总想着自己的朋友,在家的时候,多陪陪父母,说些没关紧要的话,做点无关紧要的事,让父母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你的长大与成熟,这便是孝,这便是敬,这便是感恩。

还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虽不是普遍,但危害性极大,我必须讲讲。我曾有个学生,入学的时候,她要他父亲送,坚持不要她母亲送。但报名那天她父亲有事,只能由她母亲送。送来的时候,她要求她母亲送到校门口,不准进学校;但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搬不动,只能让母亲帮忙。教室里报名的时候,她要求母亲在教室门口站着,不能说话。之所以这样,仅仅是因为母亲穿着老土,又不会说话,让自己没面子。这是开学之后我了解到的。中国有句古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还未能独立的时候,对父母都心生嫌弃,到自己能独立了,对父母会是怎样的态度?我不敢想象。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希望你能想想:你从哪里来,你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你走到将来,靠的是谁的力量?我更希望有这样思想的人,能端正自己的认识,尽快回归到正确的思想上来,知道“孝敬”“孝顺”,知道感恩。

三、在校

前面简单谈了谈“居家”,我们接着讲讲“在校”。

每个人在社会,其实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居家为子女,在校为学生,出社会为公民。但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其具体的规范要求是不同的。其他的先不讲,我先讲讲仪容仪表。

(一)仪容仪表

在家,我们的穿着可讲究随意舒适,在室内,即使你只穿条裤钗,穿着睡衣在卧室与客厅之间穿梭也无所谓,但离开家门,走到社会,就不能如此随意了;你这样穿,那就有碍观瞻——相信在座各位都知道这一点,否则上街时也不会刻意的打扮修饰一番。同理,在学校也有其礼仪的要求,拖鞋、背心适合在家里、在寝室等较为私人化的地方,穿到学校,就不适合了,就不伦不类了。女生那时髦的装扮,显女性的柔美,适合于社交场合;男生长发,染发,那属于社会审美,本无可非议。但如果带入校园,那就不合时宜了。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仿佛穿休闲装、拖着人字拖装参加社交舞会,穿着晚礼服到菜市场买菜一样,与环境不协调。这不是你有个性,这是你没有品位,没有审美。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一切以学习为中心,根本点在学,学校必然以学来要求学生。因而,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要求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要求女生一律剪短发,因为短发易干。这样做,其实就是以统一的服饰让你们由注重外在的美转而重视内在的学识的涵养。其实这也是在什么地方装什么衣服,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属人之常情。而有人以自由、个性为名,挑战这一常识,我不理解为个性,我理解为弱智。

关于仪容仪表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字的分析来解释。比如“惑”字,迷惑的“惑”字——同学们可以在手上写一写——从造字法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什么字呢?形声字!同时,它也是个会意字。上面的“或”是声旁,表读音;下面的“心”是形旁,表意义。这个“或者”的“或”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组个词便知道:或者、或许,它表选择,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心”字上面一个“或”,即表选择的多样性;这个“惑”字所表达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内心的选择过多的时候,这个人就容易迷惑。我们学生以学习为主,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注重头发的柔美,又注重衣服的秀美,还注重身体的苗条美,那选择多了,方向多了,注意力就集中不了。人的迷惑从哪里来,就从选择的多样性来。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统一发型,目的也是让同学们“执一”——“执一”,“执”是“执著”的“执”,“一二三四”的“一”,“执一”就是执著在一点;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想法,在学习中做到心无旁骛,一直向前。因而,有学生抱怨学校要求女生剪短发,要求男生不能留长发,埋怨不能穿着拖鞋进学校,坚决禁止学生穿奇装异服,认为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人要有个性,这说法没错;但人有个性的前提是,必须有共性。如果学生以学为主这一共性你都没有,还谈什么个性呢?抛开共性谈个性,首先你就不是一个学生了,你不是一个学生,你还要学校里来做什么呢?所以,有这种思想认识的学生要好好想想。

有关学生的个性与自由这一认识,让我想到了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段子,这段子很能表现中国孩子在自由、个性与呵护关照中的矛盾,段子是这样说的: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然而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从小讨价还价,长大后失去原则,该讲情的时候讲理,该讲理的时候说情。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样子呢?“自由”与“宠爱”二者是矛盾的双方,高福利与铁饭碗也是事物的两面,我们的学生却想兼而有之,既要有当学生有父母供养,又要有出社会的自由散漫,在事实上可能吗?这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二)关于手机

前面说到“惑”,我又想到了微信上的一段文字,微信是这么说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

这段话讲到的是网络的危害。其实网络是个好东西,是现代科技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是人类科技的成果,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当然是不对的。但对它听之任之,不加节制,无法控制,其所造成的危害,或许超过洪水猛兽!

为什么说不加节制,会超过洪水猛兽?我举个现实的例子。我有个学生,加了我的QQ,开始是休息时间进我的空间逛逛,点个赞什么的,我没有说什么。但是有一天,我发现他零晨两点进了我空间,还为我的说说点赞。这下他死定了。为什么死定了呢?因为他不仅有违学校规章制度玩手机,不仅玩手机,而且可谓通宵达旦。通宵达旦玩,这便是手机与网络不加控所造成的危害之一。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学校,其实考虑的也正是在座各位因为年轻,自控能力尚存在不足。晚上到了睡觉时间,有时倒床便睡,但有时并非一闭眼便入梦乡,这时,如果身边有个手机的话,或许当初想法很简单,我进一下空间,我听一段音乐,我与朋友聊一会儿天,一下子我就下线,然后睡觉。但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快乐感即无时间感!”不知不觉便由三五分钟到了十来分钟,十来分钟到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到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眨眼就是半夜或者零晨一两点了。我们的汉语很有意思,如“快乐”二字,“乐”就是高兴,就是愉悦,人一高兴一感觉到愉悦,就感觉时间过得快,所以,内心愉悦,高兴,叫作“快乐”“愉快”。“乐”由开始的一会儿,就变成了最终的几个小时。并且,还有一点,网络让人兴奋。因为没睡意而玩玩手机,通过玩手机来寻找睡意,其结果是,越玩人越兴奋,越玩越把睡意给赶走了。这在同学们生活中应是常常发生的事吧。每天出早操的时候,如果有某个学生迟到,睡眼朦胧的,脸没来得及洗,头发未来得及梳,蓬头垢面的;早自习的时候,有某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睡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不用调查,我们便知道,晚上玩手机了,玩得太晚了。如果这种情况不加遏制的话,发展下去,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学生”吗?如果学校不加管理,这股风漫延开来,学校还成学校吗?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学校的原因。携带手机,玩手机,快乐只是一时,而遗憾是终生的。这就是古语所说的“玩物丧志”!因而,手机,无论是住校生还是通学生,留还是不留,这是个问题,必须好好考虑!

(三)关于礼貌

下面我们讲讲“礼貌”的问题。这个问题太老太旧了,同学们刚学说话,你们的父母就会教你们要叫人;进入幼儿园,也是从讲礼貌开始学习的;进小学,进初中,礼貌问题也是天天讲,现在进入了高中,还要讲这个问题。讲了这么长时间,讲了这么久,讲了这么多,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第一,说明礼貌问题很重要,第二,说明礼貌问题没有落实好。

我们先说说礼貌问题的重要性。电视上广告中,有段时间天天播一种酒,这种酒名叫“舍得酒”。“舍得”二字,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个偏义词,偏向于“舍”字;在古代汉语中,它其实是两个词,意为“舍”与“得”,“先舍弃,然后得到”,甚至可以理解为“舍得舍得,舍为得也”!“舍”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这个解释或许有点偏狭,但它却道出了“舍”与“得”的本质。我们不能说“舍”的目的就是为了“得”,但“舍”的结果一定是让你“舍”后有“得”!

孔子夫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讨厌的、不想得到的,就别施加到别人身上。自己讨厌被别人放鸽子,就别放别人的鸽子;自己讨厌别人动你的东西,你就别动别人的东西;自己讨厌别人给你取外号,你就别给别人取外号……其实孔子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把“不”字去掉,变成:“己所欲,施于人!”我想别人给我微笑,首先自己给别人一个笑脸;你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尊重别人;你想同学帮助你,你首先帮助别人……我们先“舍”,然后我们才能“得”。这个道理,相信在座各位都很明白,不用多说。那我就讲讲学生在学校的礼仪。

我们先讲讲师生之间。第一天入学教育的时候,李晓然主任特意讲到“善待老师”这个问题,讲到老师只是你们高考路上的指路人,并非你们的保姆,你们应向老师请教而别等着老师来找你。李主任是个实在人,说的也是实在话。他把老师这一职业的一切华丽外衣都剥掉了,余下了职业的本质,听起来不舒服,但却指出了事实的本质,毕竟“可爱的不可信,可信的不可爱”。然而,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它是良心工程。老师在职业谋生之外,他要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中不愧于心。老师的快乐不仅仅建立在报酬上,更建立在学生的认可上,这个认可能是教你们的时候,在知识与教育方面的认可,更表现在几年十几年之后,学生仍记得且感激这个老师上。古代把老师的位置放得很高,有所谓“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老师仅排在父母亲人的后面,俗语也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我们没必要把老师抬得这么高,但是最基本的尊重与尊敬还是应有的。

这种尊重与尊敬表现中哪里呢?第一个,我以为是称呼,也就是见到老师要叫,要热情的打招呼。我们上一批学生,也就是现在的新高二,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开学第一课,我们学校的政治特级老师肖琳就给他们讲了与老师见面主动打招呼的重要性,他们听了,并且做了,还做到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他们见到自己的老师都会热情的打招呼,甚至见到没教过自己的老师,也热情的打招呼。老师也是平常人,学生主动打招呼,学生的尊敬,可以让老师有种被承认的感觉,是价值与地位的体现。老师欢心,老师高兴,最终受益的还是在座的各位;别的不说,为在座各位上课的时候,必然是神彩奕奕,精神焕发。并且,因为有了这种良好师生融洽的风气,学生进办公室问问题,除了找自己的老师外,其他任何老师都可以问。上一批学生便是这样,首先找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师不在,就向其他老师请教。你平时会热情的向老师打招呼,任何一个老师都会热情的为你解答问题。这就是同学们热情给老师打招呼所带来的回报,这就是“舍”之后的“得”。我希望这种风气在我们这个年级要做好,并且要比上一批做得更好!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的高中生活才会过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这里呢,我再说一说我上一批的一个学生。她是个女生,相貌很平常,成绩也一般,但我印象很深。因为每次在校园或走廊上与她碰面,她在向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放慢脚步或停下来,半鞠着身体向老师行礼。她一开始这样做,一学期这样做,一年中都这样做,我们这一批老师对她印象都很深,在上课的时候,无意中,就会看她两眼;自习时在教室走动,无意中就会在她的位置上停一停;对于她提出的问题,所有老师都会拿出十二分的细心与耐心向她讲解;平时闲暇,也会与她聊聊天。在她礼貌的推动下,她赢取了老师最大的好感,得到了老师最大的关注,成绩自然而然就逐步上升了。并且,她有一篇文章《米酒》发表在广东《文道·少男少女》杂志上,得了五十元的稿费。她的进步,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之外,我们以为,与她的礼貌有相当大的关系。与老师交往,我以为,与在座各位同学间的交往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投桃报李”而已,你给我一个桃子,我们必然给你一个李子,甚至,你给我一个桃子,老师会报你一块美玉!此即《诗经》中所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当然,对老师的文明礼仪,除了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之外,还表现在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认真真的完成,表现在进办公室时先打句报告,表现在时时把老师的讲台清洗得干净等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例说。其实,尊敬老师的礼仪很简单,有一颗感恩的心,把这颗感恩的心表现在你的行动上,这便是对老师的尊敬。

四、社会

前面讲的是在家与居校的礼仪,最后我讲讲人在社会的行为规范,这里我讲三个小例。

一是我们的李晓然主任。我曾与李晓然主任一起去浮江骑单车,回来的时候,正遇到浮江九年制学校放学。雨后的山间空气很好,景物好美,我们且骑且欣赏。然而李晓然主任忽而停下了车,因为他看见一个小女孩的自行车掉链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搞,总搞不停当。李主任停下来,帮他们搞好。搞好时,手上黑乎乎的。其实我也看到了那几个小孩,但我匆匆而过,我没在意。李主任不仅看到了,还停下来,并为她们安上了链条。事后我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他只淡淡的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弄得好。我能帮,就帮一下吧。”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与李主任相比,我倒显得有些麻木了。我也曾随网上的人一同骂过对“小悦悦”被车碾后匆匆走过而视而不见的人,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与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我似乎就是我批评的那类人。李主任则不然,他不批评别人,却用自己的行为却实践,只做不说,用行动证实自己,影响他人。就凭这一点,我对李主任是刮目相看,并作为学习的榜样。在此,我们是否以点掌声对李主任的这种行为,报以掌声呢?

我讲的第二个人,是我哥。我哥开着车搭我出家门口的小巷子。前面有一个老人家,在路中间,慢慢的踱步。我们的车就跟着,慢慢的移动。当时我就问我哥,为什么不按喇叭。他说:“这么大年纪的人,本来行动就不方便,你一按喇叭,这么响,就在身后,不吓人一跳?反正没什么事,慢点就慢点吧。”我哥就这样跟着这个老人家开了四五十米。我哥这话说得很轻松,他做这件事情也很自然,他不认为这事有什么了不起,只觉得仅是人之常情而已,而我却为我哥这一行为点赞。因为他心中不再仅仅有他自己,他还有别人;他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应该就是我们儒家所提倡的“仁”吧,就是孔子说的“仁者,爱人!”而我哥的这份敬意,李主任对孩子的这份关心,让我们感动,应就是孟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吧。他们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中华优秀传统在他们身上体现,我们再以掌声向他们致意吧!

第三个例子,是军训的第三天与五班班主任赵高志老师聊天时讲到的。军训,运动量与平时相比,大了许多,炎炎烈日下,水是必不可少的。赵老师发现,学生喝完矿泉水之后,瓶子一般往垃圾桶里扔,干净的瓶子一进垃圾桶,便沾上了各种污物,有水,有泥土,甚至有痰。赵高志老师以为,我们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拿出外面卖,可以抵作班费。或者,我们不在乎这点钱,我们可以当作垃圾丢掉。但我们在当垃圾扔掉的时候,能否把矿泉水瓶子用一个干净的袋子装好,丢垃圾的时候,放在垃圾池边上呢?同学们在大余中学也有几天了,都知道学校有几个老人家常在垃圾池里捡垃圾,他们经常在垃圾池里翻捡,我们如果作点简单的分类,是否能给予他们一点方便呢?在家里,我父母也是极为简省的人,家里的纸壳、矿泉水瓶子,他们不是随便扔掉的,他们积累到一定数量,也会拿去卖钱。他们不缺少这点钱,只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而已。从本质上说,我们父母的这种做法,与学校拾垃圾的那几个老人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给他们提供这个微小的方便,是否也寓含着对父母这种朴素思想的认同与尊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赵高志老师还讲到今年暑假在广州火车站的时候,喝完了一瓶矿泉水,准备扔到垃圾桶里时,看到边上就有一个捡矿泉水瓶子的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递给了他。那个人双手接过瓶子,并低低的欠了个身,并连连说谢谢!赵老师对这事,深受感动。他说,我这一举动多么的微小,而却得到那个人如此的感谢,他内心都有些过意不去。人需要物质,需要金钱,但同时也需要尊重!社会分工不同,但无论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他首先是人,我们是否都应抱着尊重之心对待呢?有尊重之心,不仅对父母、对领导、对名人以尊重,对于最平常的人、对于境遇比我们低的人,我们也抱以尊重,这就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讲礼仪的人,一个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这样的人,应是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们老师在内所应该努力追求且努力实践的人!并且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能成为这样的人!

我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被老师要求去听讲座,万万想不到竟然是国学机大型售卖现场!

    朋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说是自己孩子的老师给发的通知,让去参加一个讲座,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讲课的老师挂着亮瞎人眼睛的头衔,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开始讲的是什么家庭亲子关系,吧啦吧啦一段说,怎么怎么 ...

  • 家庭教育讲座: 《儿童礼仪》1.2.3

    <儿童礼仪>(进餐篇) <儿童礼仪>(孝亲篇) <儿童礼仪>(待客篇) 感恩老师精彩讲课 人以礼待人总是好事,但从小就要学会礼仪,学习要从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大全学起 ...

  • 功宏化育,润物无声——芦台一中桥北校区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纪实

    苍穹之下,花开淡雅.像一艘等待启航的巨轮,芦台一中桥北校区在静静地等待着第一批学生的到来. 摄影:潘源龙 录像:刘微微.张志杰 召开例会,制定方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讨论,每一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老师们 ...

  • 芦台一中桥北校区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军训掠影

    9月1日,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营仪式. (摄影:单傅) 年级组长刘志亮组长主持仪式. (摄影:潘源龙) 李校发言. (摄影:潘源龙) 学生代表高一18班苏羽浔同学发言. (摄影:白雪) 教师代表白凤云老师 ...

  • 湖南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 ...

  • 新生入学教育材料(四) ——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要求

    新生入学教育材料(四) --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要求  小编语: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基本动作,通过具体的规范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

  • 《工作日志》2017级高一5班学生原创诗歌首秀

    人生自有诗意,无论身处何方. 讲了一单元的诗歌,有些美,也有些难以捕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诗歌得美,我布置了写一首现代诗歌的作业. 虽然布置时候我想的是贵在尝试.然而,在这些稚嫩的尝试里,我还读出 ...

  • 张广祥:小记我的2017级高一(14)班

    [往期回读] 选择丁沟中学的十大理由 多所高校来到我校进行招生宣传 喜报:丁沟中学2018高考再创辉煌! 江都区丁沟中学 · 教师(2018年版) 丁中宣传片:震撼人心,气势磅礴 小记我的2017级高 ...

  • 严禁发笑:2017级高一(14)班同学眼保健操

    [往期回读] 张广祥请你来领取红包! 盘点我的2017 丁中校友戴厚良当选扬州2017教育新闻人物 扬泰机场迎来第四架驻场飞机 丁中全校元旦大联欢! 今年我教的是高一(14)班.全班60人,33男27 ...

  • 给高一新生做英语词汇密码讲座

    今天给莘县实验高中高一前几部学生做词汇密码讲座,学生900多人. 刚开始,讲词汇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三个数据! 同学们仰首倾听! 边听边记! 以下为部分内容提纲: 学到1000词以上,1000后再按照语 ...

  • 写入序言的美好!魏东校长为2021级高一新生上入校第一课

    "同学们进入高中恰逢建党百年,青年恰逢2035远景目标实现之年,盛年恰逢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可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时代大有可为,你们大有作为--" " ...